试论小学体育教育中“人”的异化与纾解

2021-10-21 03:04陈映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精神小学体育

陈映耿

【摘要】现代教育注重人的理性知识的培养,而人的本质、人性却迷失了。借助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与分析了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人”的异化问题并提出纾解之策。小学体育教育中出现了人的物化比拟、人的工具化比拟及人的功利性膨胀等异化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小学体育教育在价值上要追求个性,放逐同质化培养,树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实践中则要努力实现生命自觉。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育;人文精神

现代社会发展将人的知识理性发挥到极致,而人的本质、人性却被淹没消解掉了。面对“去人化”体育教学带来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等负面问题,各国体育教育都在思考体育课程设置,以创新培养全人教育。人,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人作为一种有价值、有情感,需要尊重的存在,需要从现实生活世界的角度去审视人的发展境遇和存在样态,以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全人为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所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以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落在“人”身上,只不过这段时期的“人”还处在非具身阶段,及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不是完美状态。因此,小学体育教育就是一种引出小学生具有成为“人”的潜力,强化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人生义务,清楚认知身体的存在意义并创造确立丰满人格。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逻辑的分析小学体育教育中人的异化现象并提出纾解之策。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人”的本质

在解释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人”的本质之前,必须首先知道小学体育教育为何物。自19世纪起,体育教育逐渐印入眼帘,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体育教育是做什么用的,即体育教育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宣言。在西方体育教育经过了军事体操到当代健康目标的转变,而在中国体育教育经历了军国民体育、实用主义、自然主义、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核心体育思想的演化。目前,国内外都一致形成了健康的具身认知,即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健康状态即“全人”状态。基于此,可以明确小学体育教育是在学生成为“全人”状态阶段上的一个阶段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足够的认识并对体育产生兴趣。

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人”为何物?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抽象的,相反,人是具体的、社会的,具有生成性,人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而了解自己的本性,从而占有自己的本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人同样是具体的、生成性的,小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学生能不断认知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本性,从而充盈自己的本质,通过体育活动认知真、感知善,以至于体验美。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实际上是形而上的精神文化的积累过程。体育技能的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身”来进行,借助“身”这个工具体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而达到认知上的深化,最终迈向身心一元即具身。换句话说,“身”由“心”控制着,身心之间是相通的,“身”的技能训练能补释、生成“心”的文化要素,并将人从有形的客观世界引入无形的意义世界之中。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人”是一种本真的存在,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一种不完美的存在,而理想的小学体育教育则不能驻足于体育技能的传授、训练,而是要通过身体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驾驭自身自由的能力,通过与形而下的体育运动的深层对话达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的充盈、和谐。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人”的异化现象

1.人的物性比拟

小学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遵循“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以“物”的视角看“人”的发展。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经常出现体育被异化为人身体训练的工具,单纯地变成了生理练习或运动技能规训或培养,而其中“人”就成了碎片化、工具性的存在,作为完整的人被体育教育中的体育分割了,从而使学生不能全面协调发展。这充分说明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被消解了或是隐匿了,人是教育中的主要对象已经被换成了体育教育的“变种”或是人的克隆物,已经严重偏离了小学体育教育中最本质的人了。显然,这样的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本质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物与人混淆”,这样的教育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人的工具性比拟

所谓人的工具性比拟就是在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将人比拟成为体育教育达成目的的工具,而沒有指向教育本身。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出现了喂技术教学的现象,技能的简单重复练习扼杀了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倾向,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小学体育教育中又出现了用“放羊”的方式来“贿赂”学生的快乐,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学生们知识欠缺,学习系统被完全打破,更进一步带来的是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质的下降。于是,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技能学习又重回体育课堂,同时,体育成绩成为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检验的唯一指标。体育不仅作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德智的利器,如果只将小学体育教育作为今个学习的工具,只能将体育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拉低。

3.人的功利性膨胀

人之初只具备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教育则是将自然人转变为全人最有效的手段。目前的体育在升学考试中比分加大,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必须紧抓体育考试项,部分家长培养孩子的体育也并非是从其兴趣爱好出发,而是瞄准体育考什么就练什么,跟其它课程一样搞考前突击,考后便弃之如敝履,使得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原地踏步。有的学校为迎合学生体质监测过关,徇私舞弊或对学生成绩弄虚作假,以至于将学校个人名誉凌驾于学生的体质健康之上。可见,一旦这种功利心在人的心中急剧膨胀,将会对小学体育教育带来严重的误解,也会降低体育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三、纾解之策

1.小学体育教育要追求个性,放逐同质化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假如孩子离开你是灰色的、无个性的,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的了。”的确如此,学生是一个多属性的复合体,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个性才与万千大众有所区别,正如花有万紫千红一般。小学体育教育所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出学生的个性”,然后将其发扬,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是否将学生的个性牢牢地理解和把握。现如今的教育却有舍本逐末的趋势,如,标准化、模式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从不同的方位、手法剪切学生们的个性,从刚进学校活蹦乱跳的变成了大喊“齐步走、一二一”的“体育机器”,当问他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时,个个目光呆滞,回答显得无力苍白。原本充满生机活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早已变成了预见性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而教育课也成了“机器加工厂”。因此,小学体育教育课必须放逐同质化培养,转而追求培养学生兴趣,引出个性为主。

2.小学体育教育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教育最本质的任务就是“育人”,无论它是什么教育和处于什么位置。小学体育教育同样应该牢固树立培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完整的人是小学体育教育回归其本意的教育的基本前提,代表着小学体育教育基本发展诉求和方向。也是实现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强调理性适度教育,而非将学生沦为体育训练的工具,最终导致在全面培养人的道路上南辕北辙。同样,学生在选择体育活动练习时也需要注重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坚决抵制功利化思想,一旦远离了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小学体育将会在人文精神注重的当今越走越远,也会招致诟病与谩骂。

3.小学体育教育实践要实现“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是教育的时代需求,小学体育教育亦不例外。小学体育教育实践要实现生命自觉,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人为本,深化人文精神。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追求的生命意义来自于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是我的感觉使得体育行为与个体日益生成一种人化的关系,确证着个体的力量与个体的存在”,如,学生身体形态、力量的变化是生理生命的自觉表象;学生自信、勇敢、顽强的变化是心理生命的自觉表现;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关系则是社会生命的体现。当今小学体育教育课堂就是要构建这种促进学生生命自觉,使学生能在课间交流、讨论,积极分享学习成果的氛围,使小学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人格化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刘  勇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人文精神小学体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