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传播的高校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021-10-22 13:37史以一李梦婷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史以一 李梦婷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与商业互动日益频繁。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所产生的文化信念与人文价值等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家与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高校纷纷将外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然而,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针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导致语用失误现象频繁出现。鉴于此,高校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时,通过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外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高校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计划。

一、跨文化传播与高校外语教育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具备共通性

语言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构成要素之一,往往与文化产生紧密的联系。而且,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包含众多相同点。比如,它们都具备非常鲜明的民族性或者群体性标志,这种标志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它们都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的出现与发展总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正是因为语言的出现与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化与语言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且不可分割。基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高校外语教育作为一门语言类教学,对于跨文化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语言是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反过来,文化也在随时随地对语言产生影响,比如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语言的具体使用场景或者方法等,均可以从中挖掘到相关文化因素。此外,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其传播环境主要由文化构成,具体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客观环境等。此类语言传播环境,我们称之为语境[1]。它针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以及传播效果等都会产生相对应的影响与作用。因此,跨文化传播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以语言为传播途径、以文化为传播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高校外语教育以语言教学为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也能有效实现对跨文化传播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困境

(一)教学意识尚不明确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众多高校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重视。其中,教师与学生作为高校开展外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基于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分别产生不同的教学体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已经具备文化教学意识,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元素以及相关语用知识,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课堂讲解[2]。但是也存在少数教师,他们没有及时转变教学意识,导致在实践教学中针对语用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输出甚少,从而对学生语用知识的掌握造成一定的阻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与语用知识相关的教学缺乏系统性输出,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用知识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原则缺乏了解,且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比较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现象。

(二)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传统模式下的外语教学课堂,教师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主,具体包括词汇讲解、短语总结、句型翻译、语篇理解等内容,语言技能训练主要涵盖听、说、读、写等方面。这就导致学生一味追求语言知识的熟悉度与准确性,却忽略对语用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另外,针对教材中涉及到一些文化内容以及语用类知识,教师都会选择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此类板块内容所占比例有限,且又以文化类知识为主,比如相关人物事件、历史背景、文学常识等,教师一般采取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价值观念的异同等途径来实现课堂教学。其中,针对相关语用类文化知识的讲授,比如语言得体化运用、会话准则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不会提及,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三)外语教材与考试测评缺失文化性

现阶段,高校外语教学所涉及教材版本以及考试测评存在文化缺失现象。从教材版本来看,学生普遍使用的读写课本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涉及学习生活、人物事件等内容的课文与针对语言训练的课后习题;学生使用的听说类课本以对话与篇章类听力训练为主,其中口语练习仅仅是主题对话或者个人观点[3]。由此可见,教材中关于语用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内容板块极其有限,教师讲解时也选择一笔带过,如此对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帮助不大。从考试测评来看,目前高校的外语考试测评主要从学生的词汇熟悉度、相关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考察,但是对于文化知识以及语用能力的考察内容几乎不曾设置。对此,教材与考试中所存在的文化性缺失现象,对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产生一定的限制。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丧失平衡性

基于过去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高校在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时,其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式讲解为主,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很少有机会体验教学过程。近年来,随着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课堂互动活动也逐渐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观看外语视频等,但是由于外语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预留的课堂活动时间也非常有限,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4]。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语言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十分有限的课堂活动中,与文化知识以及语用能力相关的活动项目几乎不会涉及。除此之外,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存在,比如课业负担、业余时间、经济能力以及安全问题等,高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各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对外交流活动等,因此缺乏相对比较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经验。

三、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高校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文化意识

高校在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当下教学目标,即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为目标导向。其中,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通过系列情境活动的设置,帮合学生熟悉跨文化交际场景。针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首先,在教学中开展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依据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比如人物事件、宗教文学、节日风俗等,教师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与历史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特别是从思维模式、价值体系等层面切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相关话题的敏感度。其次,在课堂活动中设置交际语境。教师提前与学生共享跨文化交际相关案例,并且在课堂上针对语言在不同场景中的得体化应用开展讨论,同时通过组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增强对跨文化交际场景的熟悉感,同时提升其跨文化语用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设文化板块

外语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其中所包含的外语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开设文化板块并增加文化内容所占比例,其中应该包含大量与文化知识与语用知识相关内容。目前,多数教材都涉及到人物事件、节日风俗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可以增设语用学相关概念与理论,比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另外,教材内容需要增加一些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板块,具体包括文学作品、法律政治等层面。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教师需要多多增加对文化知识与语用知识的输出,比如语用学所涉及到的面子理论、语言运用得体性、会话原则等交际规作为。除此之外,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讲解不同语言形式的场景化运用,其中包含礼貌用语、禁忌语等内容,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避免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三)加强文化测试,拓展文化知识

现阶段,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测试,具体包括教材的课后习题、期末考试、语言等级考试等,其试题内容以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正确性使用、语言技能等方面的考察为主,但是针对跨文化知识、语用能力方面的考察内容却很少涉及。对此,在高校的外语测试中,需要增添一些文化知识与语用知识的考察内容,并且以考试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比如,设置填空试题来考察西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设置选择试题来考察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下,与不同交际对象交流时语言是否运用得体;设置简答试题来考察学生对对具体事例的文化思考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推荐西方国家的真实语料,比如电视剧目、电影片段、新闻采访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知识以及特定场景下的语用知识。

(四)提供实践机会,提高语用能力

高校在开展外语实践教学时,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在实际性的文化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为学生提供并创造真实性模拟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场景演练等形式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练习,并且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纠正,以此提高文化差异敏感度。从校内活动来看,高校可以不定时邀请其他国家、地区的外教与留学生参与本校的文化交流会,在此过程中,通过文化特色分享、文化差异交流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从校外实践来看,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对外商务活动或者去大型外企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对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的体验,学生可以从中累积文化交际的相关经验。除此之外,校方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比如各类国际化比赛、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国际活动等,以此来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外语教学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下,确立了以培养语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高校教育也在经历新一轮的创新改革,主要从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制等方面开始着手改革。对此,通过对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的客观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学意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所面临的教学困境进行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学生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以及语用能力提出相对的方法与对策,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教材内容以及考试测评中进行文化导入、为学生提供多种文化交流实践机会等,希望对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构建模式能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我有我语言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