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非师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2021-10-22 13:37田悦姚慧敏刘雪坤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双能双师教师队伍

田悦 姚慧敏 刘雪坤

(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我国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其数量占我国高等院校总体数量的90%以上,是个数量庞大且具备一致特点的高等院校群体。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兴产业,同时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又与地方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致使传统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地方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2015 年10 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以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适应地方经济更快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地方高校非师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积极引进专兼职应用型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积极与政府、学校沟通,加大对“双师双能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人事部门可根据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通过网络宣传,开设专场招聘,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技能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能名师的引进力度,吸引企业技术人才及行业领先人才等做兼职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对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双师双能型”人才,可以参照地方高校本身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标准,进行引进,以更好地吸引“双师双能型”人才。

(二)按“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方针,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任务安排的具体需要,面向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诚聘有经验的企业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来校承担相关教学任务或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对于特色学科“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足问题,可将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多校兼职。

(三)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优秀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企业或专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装置和发展趋势,拓宽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建立“双师双能型”导师制,对于企事业单位中优秀的人才与本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形成一对一沟通交流,直接对本校“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以提升本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实践技能,帮助理论型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

(四)实行“实验实训队伍”优先建设制度。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在教师配置时优先配置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人员,按计划逐年配置到位。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积极引起企业实验实训人员,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拓展培养培训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既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地方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相比,“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扩展培养培训途径,已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一)做好教师培训计划

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建立和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中青年教师要将“双师双能”素质提升计划切实纳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中。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健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互动”机制

加快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建立本专业较稳定的“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实施“百人次到企业实践锻炼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采集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安排新入职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支持教师以团队的形式与企业一起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充分发挥学校智力优势,参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鼓励“双师双能型”教师、学生参与实践,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合作项目,由“双师双能型”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团队之间协同、创新、竞争机制使项目以最优化完成,使“双师双能型”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通过长期或短期的实践锻炼、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科技咨询、项目合作,业务培训等形式,选派专业教师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实践使教师的理论、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实践的“双师双能型”人才转化。

(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

学校积极鼓励“双师双能型”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使教师能够了解所属行业目前发展状况及最新信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推动教学创新,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知识,为开展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六)鼓励学校为师生设立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为师生设立创新创业平台,积极采用各种手段调动教师及学生参与实践,吸纳有创业想法的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团队进行创新创业。地方高校根据身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方特色,针对地方产业结构,设置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方案。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团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校企之间的技术转换基地;让“双师双能型”教师及学生走出校门,使“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升,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不断推进校与校、产与产以及校与产的最大化融合。

三、建立完整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待遇

在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的评选中,优先考虑“双师双能型”教师;在组织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外出考察、访问、培训和学术交流时,优先考虑“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岗位聘任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被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并完成“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工作职责,在申请上一级职称时可根据当年的职称评聘方案予以加分。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考核

每年进行一次“双师型”教师履职情况的考核,并形成书面考核材料,上交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其中涉及到企业实践过程,为确保教师的实践锻炼不流于形式,真实有效。学校会定期了解教师的实践情况,及时予以相应的实践,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对实践教师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量化,以保证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学校每四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给予表彰,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将横向课题合作、生产实践、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等作为考核指标,引导教师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变。将应用型成果转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纳入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

结合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政策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探讨新时代下的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思路。通过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基本理论+技能培养培训)培养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坚持“双师双能型”发展方向,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建设具有“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人才培养特色需要的高水平、多用途教师队伍,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我省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专业教师深入生产和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培养培训的平台。同时紧密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做好地方高校转型工作,建设适应地方特色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双能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创新应用“双能”型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引培并举多元平台打造“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