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的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

2021-10-22 13:37周海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分类精准

周海华

(无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能够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多数高校正在尝试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分类化与精准化实施方案或措施,对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的践行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品质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在具体的就业指导时,首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性,对其进行差异化的分析,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对当前的专业领域市场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是就业工作中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的核心,也是其主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通过充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起艰苦奋斗、坚定不移的精神品质[1]。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质量专业化、精准化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精准化分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与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加快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进行大学生就业的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能够促进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到2022 年就将突破1000 千万大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学生在完成本科院校专业课的学习之后,需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2]。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这一点依然是一个大问题。高校进行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就是为了能够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高校也能通过研究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在就业工作中做好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工作,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就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人格

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培养好发展好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品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说有很大的推动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社会,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与认知水平都比较弱,又因为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会有很多难以应对的困难[3]。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常常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精神与独立品质就变得非常重要。高校进行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能够让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独立品质的培养与建立,能够让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求职与创业,有利于更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间的差距

现在,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不重视工作实效性与课程教学的联系,在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指导工作时有遗漏点,这些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给学生安排一些比较浅显的课程讲解,或是组织一些职业规划类、就业指导类的大众讲座,这些都没有能为学生实际的职业规划做相应指导[4]。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就业指导没有能够系统化、理论化的进行教学,从而也没有办法弥补学生实际操作与专业课堂学习之间的差距。而且,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就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精准化指导,这就更加要求指导工作与课堂联系的紧密性,目前高校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还有差距与不足。

(二)指导模式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一般也本着加强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但是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过于注重实际能力又会忽略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这种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发展[5]。在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需要的是能够促进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有要求,对其新媒体技能也有相应的要求。高校为了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与开发其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指导实践,就没有站在时代和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目前的发展趋势,也就使得高校具体的指导方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期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融合实践路径

(一)构建立体分类指导格局,促进就业信息畅通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抓住职业指导工作的“供需”两个方面,克服“泛散”现象,提升职业指导精准化水平。目前,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的招聘信息收集和发布层面,缺乏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需求信息的分析,降低了就业信息的应用价值[6]。整合政府、高校、市场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工作中的资源,构建以政府专门的就业机构为主导,以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平台,以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校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配合人力资源市场收集就业需求和发布用人需求,通过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双选会,通过对人才培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引导,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均等化,使公共服务体系深入高校、深入用人单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信息的畅通能够让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也就有利于大学生规划好更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准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精准指导下的学生群体,各大高校应创新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就业指导服务的形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师队伍可借助新媒体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学习+实践”的模式考查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同时,善于发挥就业策划活动、就业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吸引力优势,打造品牌就业活动、培养优质竞赛团队,加强学生在就业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作用[7]。学校可以以“互联网+”、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高质量双创类大赛为载体,充分发动学生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挖掘创新创业就业类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同时,更多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校友和前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分类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性的企业进行实地就业实训等,可以作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注重职业素质拓展,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新途径

现在进行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的融合,就要求指导教师将就业内容与学生专业内容紧密结合,但是光有知识的结合也是不够的。就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状况来看,基本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亦是如此。学生学习到的就业知识一般也是教师了解到的,这就使得学生自己与就业信息有一定距离,很难了解到符合自己情况的就业信息[8]。因此,高校应该在进行分类精准指导的同时安排一些相应的技能实训,将职场“搬运”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在模拟进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另外,对于课堂练习来说,当有学生在进行实践时,别的学生也可以在观察与讨论中明白就业的相关认识。这种实践的引导课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素质拓展的训练中,体会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不仅要做到将工作指导专业化,也要做到将工作技能指导与训练专业化,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演练,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9]。

(四)全方位对接企业,注重就业指导的跟踪反馈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来说,还应该将指导的具体模式跟社会中的企业进行更有效的反馈与跟踪。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建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职场的相关工作。学院可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优秀校友参与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同专业的校友对接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这样能够更加直接地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10]。另外,在就业服务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从而实现就业服务内容的梯度上升。对于大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友工作经验座谈会,来向他们灌输基本的就业常识和就业意识,并且通过优秀校友的工作经历,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竞赛,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学校还可以聘请杰出校友作为职业导师、教授等,为学生们的职业规划进行定期的指导。通过与企业建立更多的联系,通过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结语

随着市场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创新创业院校以往的指导工作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高校进行就业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能够更好地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断改善,需要稳定、丰富的就业信息。指导教师在传递就业信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分类精准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按需分类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