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天琴琴头缚弦形式初探

2021-10-22 13:38黎豪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琴弦壮族乐器

黎豪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一、前言

天琴2021 年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新时代展露出不断传播和发展的魅力和活力。

壮族天琴用葫芦做琴筒的用材独具特性。除此以外,从外观上看,传统壮族天琴琴头整体呈现正面窄、侧面宽,且向上逐渐变窄的形态,这种形制线条简约美观,富有特色,灵巧可爱。然而,这样的琴头也存在着弦槽槽壁较薄、弦轴较细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的琴头缚弦,则存在着弦轴与弦槽槽壁摩擦面小,容易滑动,导致调弦不便和琴弦容易跑音的毛病。现代天琴改用拨片弹弦,采用固定音高定弦,琴弦相应变粗,张力变大,需要更加稳定的缚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缚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因此现代天琴琴头“正窄侧宽”的特点已经有所淡化,颇为可惜。

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笔者经过自身的探索和制琴实践,在传统琴头“正窄侧宽”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不设弦槽,同时改变缠弦位置以加强稳定性和便捷性的缚弦新方案,特此撰写本文,通过对比一些常见的天琴缚弦形式做初步的介绍和探索。。

二、常见天琴琴头缚弦形式

(一)传统天琴

传统壮族天琴采用和其他弹弦乐器一样的缚弦方法,在琴头正面下半部分挖出一个弦槽,然后在琴轴穿插过弦槽的地方钻孔缠弦,通过扭动琴轴调节琴弦的松紧度来较音。传统天琴琴头样式不一,有的雕刻龙头,有的雕刻帅印,各式各样,但由于琴杆较细小,琴头整体普遍为正面窄、侧面宽,且向上逐间变窄变尖的形式,成为壮族天琴的一个特色。这样的形式如上文所述,虽然琴弦张力不大,但缚弦调音的稳定性和便捷性有待优化(如图1)。

(二)现代天琴

我国现代天琴的缚弦形式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其中一点是天琴琴头“正窄侧宽”的特点被淡化,而是将琴头通体做得接近琴杆的厚度,同时适量加粗弦轴,以此加大弦槽槽壁和弦轴之间的摩擦,改善缚弦稳定性(如图2)。

弦轴的另一个情况,是采用吉他的机械轴。吉他机械轴虽然便于调弦,但因其物理特性,如果不对琴头方向进行大调整,弦轴只能往后,这样的琴头美观性较差,也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

笔者曾经考虑过试用现代中阮的机械轴,这种机械轴兼具吉他机械轴的功能,又保持传统的弦轴方向,但要求琴头较宽或者机械轴较小,这对于天琴而言不太实际。笔者还考虑过使用小提琴的微调机械轴,这种机械轴极为灵巧好用,但由于内部构造精密,造价较高,一个琴轴的价格抵得上一把普通琴的价格,不利于普及。

有一种有趣的情况是,一些天琴艺人为了防止弦轴滑动,除了使用松香粉末增加弦轴摩擦外,还会往弦槽里浇水,通过使木头膨胀增加摩擦,避免天琴在弹奏过程中跑音,这种方式被美称为弹唱前给龙头喝水,但木质的琴杆毕竟不宜经常碰水,因为这样容易使琴头发霉或朽坏。

(三)越南天琴

天琴是中越两国壮族人民共有的一种艺术,越南的现代天琴较多延续指弹的传统,在形制发展上,较为典型的情况是有一种统一的琴头开始流行。这种琴头“正窄侧宽”,越往上越薄,状如孔雀翎,侧面雕刻着精美而统一的纹样,琴头朝前曲,琴轴朝前、朝上下倾斜。这样的倾斜,除了成为外观上的一大特色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弦槽槽壁与弦轴的接触面,相应增加了缚弦的稳定性。

通过使弦轴上下倾斜增加缚弦的稳定性,这样的方法在我国传统乐器中也较常用。而越南的这种天琴,弦轴同时向上下左右倾斜,成为特色,缚弦的实用性也有所提升(如图3)。

三、天琴琴头缚弦形式新方案

(一)方案内容

基于上文所述常见天琴的缚弦形式,笔者设计了一套缚弦新方案。方案其实并不复杂:

1.延续天琴“正窄侧宽”的琴头传统,琴头缚弦处仅取2 厘米左右的厚度,越往上越薄。

2.不设弦槽。

3.让每根弦轴插入琴头后伸出约5 毫米的部分,在这里钻出缠弦孔。

4.每根琴弦从山口处斜向缠到相应的弦轴上,挖出较浅的坑线固定琴弦位置。

方案具体如图4。

(二)方案优点

1.继承和发展天琴琴头“正窄侧宽”的特点。

传统天琴“正窄侧宽”的琴头样式,且狭窄的程度比较夸张,这在弹弦乐器中较有特色。这样的天琴,正面看是直线的、尖细的琴杆琴头,圆形的琴腔,线条搭配独具美感,这也是笔者最初喜爱天琴的一个原因,更是这一缚弦新方案的灵感基础。而狭窄的琴头,也正适合于新方案中琴弦这般交错缠绕。

虽然世上有无数种乐器,演奏方法和音乐风格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有着相同的发声原理,相近的琴身样式,相通的缚弦方法等共同点和普遍性。我们今天所常见的西方乐器和民族乐器,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特征,所以就算没有经常接触,一般人只要见过,基本都能记得住什么样的是小提琴,什么样的是琵琶。以往笔者在展演天琴的时候,很多观众都会上前来问:“这个是三弦吗”这样的问题。我想,三弦还不是特别常见的乐器,何以普通大众都有一点印象?主要就是因为三弦太独特了——琴杆细长,有三根弦。天琴琴杆细长如三弦,这也难怪大众会把天琴误认为三弦。由此笔者想到,与天琴同样是少数民族乐器的马头琴,单从整体外观上看,也有着琴杆细长的这个特点,而人们第一眼就能认出马头琴的一个原因,部分就是因为“马头”,以及直接取琴头形状来给琴命名的原因。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的这一成功案例是一个典型和启发,那么,延续“正窄侧宽”的琴头样式,同样也可以成为提升壮族天琴辨识度的一个探索思路。

2.改善琴轴容易滑动,琴弦容易跑音的问题。

弦乐器的缚弦方法基本一致,都是通过琴轴固定和调节琴弦,而琴轴则都是基于摩擦这一物理原理。天琴琴头窄,弦轴细小,就算琴弦张力不大,缚弦也显得不够稳定和便捷。其实最为科学实用的缚弦方案还是使用机械琴轴,通过精巧甚至精密的机械设计,让琴轴缚弦和调音彻底得到优化,上文所述采用小提琴的微调弦轴,虽然价格昂贵,但仍是极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既然如此,笔者为何还要提出这一套缚弦新方案呢?我想,传统必有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这一方案虽然不尽完美,或者说可能缺乏前沿科技技术,但也应不失为是一种有趣的探索。这样的缚弦形式,相对于传统而言,在实用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取消弦槽后加大了琴头和琴轴的摩擦面,增强了摩擦,另一方面是在弦轴插入并伸出琴头的一端缠弦,使得琴弦越缠越紧,形成一个“防倒扣”,防止琴轴退出轴孔或倒转,以期改善琴轴容易滑动,琴弦容易跑音的问题。

3.不设琴头弦槽,相对简化天琴的制作工序。

天琴的制作工序简单,葫芦琴腔的处理,琴杆的斫制均不复杂,也正因如此,古时没有以制琴为业的人,而是由未专门学习过木工的天琴仙师们自己动手制作天琴。他们既是制琴师,又是演奏者,这样独特的方式也是天琴艺术得以在民间长期和广泛流传的一个原因。

随着近年来天琴艺术的挖掘,天琴转变为乐器,更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天琴身份的转变,使得天琴的制作也变得专业化起来,出现了像秦华北这样知名的制琴师,天琴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细。但由于天琴用材和结构简单,具有一定音乐悟性和手工基础的天琴爱好者除了向天琴制作师购买天琴外,还可以通过学习简单的木工技术,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天琴。天琴的制作工艺中,琴头制作虽然不影响音质,但雕刻、挖槽和钻孔等工序需要一定的木工基础。而笔者的新方案中天琴琴头直接省略了挖制弦槽的这一步骤,对制琴来说是简化了工序,使制琴变得更加轻松。天琴制作如果能够回归简单,可以个人制作,应有利于天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四、结语

音乐是人类文明中的精华,乐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乐器,全世界的乐器可能都无法记求总数。就弦乐器而言,缚弦形式更是各种各样,各显神通。笔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设计的这套壮族天琴缚弦新方案,只能说是个人的一种初步探索。期待在当前壮族天琴艺术发展的春天里,有越来越多的天琴爱好者和天琴制作人,能够提出更多优化天琴琴身富有价值的金点子。

猜你喜欢
琴弦壮族乐器
学乐器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乐器
壮族山歌
额头上的琴弦
绿色的琴弦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