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干预对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10-23 07:25尚花娣杨爱红柳蒙
癌症进展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共情量表程度

尚花娣,杨爱红,柳蒙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1 骨科,2 肿瘤科,3 呼吸科,河南 新乡4530030

骨转移癌亦称转移性骨肿瘤,多为患者自身他处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高发于脊椎骨、股骨、膝关节等部位,且患者以男性居多。骨转移癌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患处疼痛,由于疼痛程度较轻,常被患者忽略,当病情逐渐发展为间歇性疼痛乃至持续性疼痛时,则标志病情发展至较为严重的阶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瘫痪。止痛药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疼痛,但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且易形成依赖性,另外止痛效果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导致用药量逐渐增大,不良反应也随之上升。因此,缓解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疼痛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性干预措施能够减轻骨转移癌化疗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共情式干预是在以人为本的医疗理论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新型干预模式,亦是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包括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即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管理、干预水平,从而调整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的期望水平。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估共情式干预对骨转移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2 例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临床确诊为骨转移癌,且进行放疗。排除标准:预估生存期不足3个月;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语言沟通交流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53.56±13.52)岁;原发恶性肿瘤情况:肺癌24例,乳腺癌6 例,食管癌1 例,宫颈癌2 例,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 例,鼻咽癌1 例;骨骼转移位置:脊椎12 例,骨盆11 例,肋骨5 例,股骨4 例,胸骨3 例,枕骨1 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 例,初高中15 例,小学及以下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36~71岁,平均(54.12±12.21)岁;原发恶性肿瘤情况:肺癌26 例,乳腺癌4 例,食管癌2 例,宫颈癌1例,结肠癌1 例,前列腺癌1 例,鼻咽癌1 例;骨骼转移位置:脊椎12 例,骨盆10 例,肋骨7 例,股骨4 例,胸骨2例,枕骨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初高中15 例,小学及以下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恶性肿瘤情况、骨骼转移位置、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及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均接受放疗,依据《肿瘤放射物理学》中热塑胶模法采取俯卧位或者仰卧位,以6 MV 的X 线实施放疗,每次3 Gy 剂量,每周5 次,每个疗程为1 个月,共实施3 个疗程。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传统干预措施,向放疗患者宣教相关知识及放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临床反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时调整化疗剂量,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训练。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共情式干预措施:①成立共情式干预小组,由医护人员3名、本院法律顾问1 名、院办专员3 名组成共情式干预小组。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共情式干预质控小组,开展共情干预培训并考核全体工作人员的掌握水平。于患者入院时对其心理状态、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爱好、习惯、个性化情况等,据此制订共情式干预措施。共情式干预包括通知患者放疗过程中所需注意事项(包含广义、狭义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放疗的科学知识,增加他们的了解程度,提高其认知度;另外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技巧和方法,直到患者及家属均牢记为止。②疼痛干预,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评估情况,制订个性化共情式干预内容,例如选择不同特点的音乐供患者欣赏,从而使患者心情愉悦转移其疼痛感,分贝的选择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的爱好,可调整室内桌椅摆放位置并适当放置绿色植物及花木,如此可一定程度迎合患者的舒适度,消除病房内异味,减少因视觉、味觉引起的不适而诱发或加重疼痛;向患者讲解放疗后疼痛的原因、程度及特点,了解镇痛药物的优势和弊端,并制订个性化的镇痛方法,告知患者严重疼痛不利于快速康复,但镇痛药物过度使用对身体不利,争取让患者选择适当、适量的镇痛药物。③心理干预,患者放疗后因疼痛而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忧虑心理时,告知患者放疗后产生疼痛的必然性,放疗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疼痛症状会逐渐减弱;通过与患者谈心,调整呼吸、适当适量肢体动作,指导患者如何分散注意力,减化疼痛关注点,从而淡化疼痛感;帮助患者寻找到心理支撑点,建立对未来的希望,以提高患者对化疗及后续治疗、康复训练等的积极性。④质量控制,共情式干预质控小组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监督其所制订计划的合理性,以完善和确定计划的可实施性;工作人员根据共情式干预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并找出调整方案,以便使共情式干预模式更加完善。共情式干预质控小组对共情式干预组的工作人员的质量检查分为三级:一级为一周一小结、二级为一个月一总结、三级为患者出院总结。⑤饮食干预,放疗圆满结束后,共情式干预组工作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方面情况,为其制订营养价值较高、味觉个性化较强的饮食。⑥康复干预,联合患者及家属根据患者的爱好、习惯等共同制订康复干预计划并监督患者开展康复锻炼,以患者可耐受为标准,循序渐进开展。⑦措施修订,共情干预小组征求患者意见及家属期望,对患者及家属尚未满意的方面尽快整理改进并做好整改计划,抓紧落实,从而不断提高共情式干预水平及患者的治疗期望。⑧出院干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平台与患者建立联系,开展院外指导、复查时间等相关提醒,通过病友群使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及时解答患者的院外问题、疑虑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放疗后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100)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良好。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Herth 希望量表评估,SAS﹤50分、SDS﹤53分为正常标准,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Herth 希望量表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三个维度,共12 个条目,各项得分总和为总分,总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AS 与WHOQOL-100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 与WHOQOL-100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WHOQOL-100 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100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VAS 与WHOQOL-100 评分比较

2.2 SAS 与SDS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与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SAS 与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的比较

2.3 Herth 希望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erth 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erth 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erth 希望量表评分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发热2 例、恶心1 例、呕吐2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89%(5/36);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发热1 例、恶心1 例、呕吐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3/3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0.141,

P

=0.708)。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多发的严重并发症为骨转移癌,发病率为30%~80%,原发病灶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癌可严重破坏骨组织,降低骨密度,使骨质溶解或形成病理性骨折,大多数患者会产生剧烈疼痛,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放疗是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放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压力,伴随放疗时间的延长、经济负担的不断加重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患者性情急躁、烦闷、悲观、厌世,使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急剧降低,严重影响疾病的正常治疗。因此,通过共情式干预对骨转移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的靶向调理,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较大程度释放,疼痛症状得到较大缓解,增加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希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共情式干预通过改善病房环境,尽量适从患者的兴趣、爱好,科学认知疼痛症状,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制订人性化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因疼痛和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患者疾病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共情式干预的各个环节强化了工作的质控管理,严格总结工作的程序,直至患者出院,做到经验及时推广,问题及时解决,使共情式系统干预更加科学规范、完善严谨。本文骨转移癌患者采用共情式干预管理,通过反复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科普,使患者对放疗的原理、功效及镇痛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认知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每个疗程而提高疗效。同时患者对共情式干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建议,促使共情式干预小组及时研究,及时纠正,提高了共情式干预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使医患、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为患者的全程治疗提供保障。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VAS、WHOQOL-100、SAS、SDS 及Herth 希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程度等均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共情式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共情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疼痛。有研究认为,通过改善病房环境,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继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erth 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 与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共情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这对于提高患者对预后各项治疗与康复治疗等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共情式干预不会增加骨转移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干预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共情式干预能够减轻骨转移癌放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提高希望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整套措施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共情量表程度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