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健康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2021-10-23 08:06周倩刘丽霞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鹤壁45803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周倩,刘丽霞(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代谢应激性肝病,多与胰岛素抵抗、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同时亦为我国甲亢体检中肝功能异常普遍原因[1]。由于我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认识严重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足,病情迅速进展,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并发症,部分严重可致肝癌[2]。因此,为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需求调查,了解患者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及健康需求,有效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3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37-72岁,平均(55.29±5.27)岁。纳入标准:经B超检查、CT检查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无饮酒史;男性乙醇量<140g/周、女性乙醇量<70g/周;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严重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合并肝癌、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存在阅读障碍;酒精性脂肪肝。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致病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对主动实施预防脂肪肝措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等,共发放问卷123份,有效回收12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2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可逆转性疾病的有65例,占比52.85%,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关系、恶化后果、饮酒肥胖关系、高脂饮食关系、高糖饮食关系的比例均≥70.00%,见表1。

表1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n(%)]

2.2 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需求 12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方式及疗效需求的70例,占比56.91%,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合理膳食需求的63例,占比51.2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及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措施、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指导、非酒精性脂肪肝预后及并发症需求的比例均≥60%,见表2。

表2 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知识需求

2.3 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教育选择 12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选择专家专题讲座、医护随访、广播电视宣传的比例均<50%,选择医护人员讲解、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报刊杂志的比例均≥70%,见表3。

表3 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教育选择

3 讨论

肝脏作为机体重要脏器,机体健康时肝脏内仅存在少量脂肪,且肝脏湿重均<5%,但当肝脏内脂肪高于肝重量5%-30%时,即可判定为脂肪肝[3]。脂肪肝作为可逆性疾病,通过提高患者知识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可形成健康良性循环,杜绝不良行为,即可获取满意治疗效果,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得出,12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多数均超过70%,健康知识需求均高于50%。由此可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需求较低,临床应加强干预手段。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相关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疾病认知仅40.8%通过报刊、医院等正规渠道所得知外,通过亲朋交流等非正规渠道认知疾病相关知识者均占较高比例,23.9%患者未给予重视疾病,认为未影响工作与学习,即抱有侥幸心理,无需医治对病情、自身仍无较大影响[4]。因此,临床为加强非酒精性脂肪肝救治率,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应给予有效调查,进行针对性干预。本文结果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健康教育选择医护人员讲解、个别咨询、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报刊杂志方式较多,可能因概念性知识讲解外,患者认为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行有效咨询效果更佳。因此,本研究中健康教育方式中专家专题讲座、医护随访、广播电视宣传可作为辅助性宣教手段,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措施,具体操作如下:①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行全面评估,确定健康信念程度及造成该心理的影响因素,后对患者制定针对性学习需求,耐心细致向患者说明实施原因、目的;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若未能有效治疗、预防疾病进展所导致严重后果,促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重要性,促进患者转变思想理念及生活方式;③叮嘱并监督患者每月定期检查,观察病情进展具体情况,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询问患者近期困惑之处,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及行为,给予患者充分关注,提高患者责任感,进而建立积极健康信念与态度,形成健康生活方式;④因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因饮食结构紊乱而诱发疾病进展,临床可通过选择合理膳食,控制食物热量摄入情况,合理分配营养素,可搜集相关食谱或摄入营养,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确保可正确选择营养食物,达到平衡膳食营养的目的;⑤叮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喜食过油、过辣等食物);⑥运动疗法亦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康复进程中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体质量、既往运动史等一般资料,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活动脉搏应以120-130次/min、运动时间30-60min、活动后休息10-20min疲劳感消失为宜,坚持每日运动,叮嘱患者家属于患者身旁监测,并做好记录,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不宜过度运动,鼓励患者持之以恒,有助于达到理想治疗效果[5-6]。查找患者形成不良行为原因,给予上述干预措施同时,辅以修正疗法,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可能存在问题,设定相应方案,鼓起实施,逐渐修改方案,促使患者适应新方式,同时培养患者兴趣爱好,杜绝不良行为出现,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均具有较高健康需求,且作为可逆性疾病,通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