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1-10-23 09:53徐泰清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凌源122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徐泰清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 (辽宁 凌源 122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以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中,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逐级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同期选取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给予逐级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进行显著缓解,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也是多发病,属于骨外科疾病的一种,其主要发病原因为髓核部分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受到外力压迫出现破裂情况,而髓核会从破裂部位脱出,从而对周围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会伴随疼痛症状。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腿部位疼痛、下肢麻木或出现功能障碍等[1]。该病的高发群体为老年群体,但是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且逐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该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主要给予按摩、理疗、针灸等治疗,其效果不够理想。在给予手术治疗中,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便提高预后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性[2]。在本次研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中,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逐级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同期选取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3.2)岁。病程0.5~10年,平均(4.7±0.4)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79岁,平均(57.2±3.6)岁。病程0.6~11年,平均(4.9±0.7)年。基础资料在两组比较中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腰椎肿瘤与滑落者,腰椎外伤手术史者,手术禁忌证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并取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并采用C臀机对患者病变椎间隙进行透视观察,并在患者患侧部位行切口,长度控制在3~4cm左右。将患侧多裂肌与骶棘肌相互剥离,充分暴露出椎板间隙,并将椎旁肌牵开,采用椎板咬骨钳将椎板部位的病变部位咬除,确保患者硬膜囊与神经根完全暴露出来。之后在神经根牵开的时候采用神经拉钩,完全暴露出椎间盘,切开后纵韧带与纤维环,将髓核组织取出,给予引流管留置处理,并缝合切口,在术后24h后给予引流管拔除处理。

观察组给予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取患者侧卧位,在患者腰下垫软垫,并给予硬膜外麻醉,并对穿刺进针位置进行确定。在C臀X射线机透视下对病变椎间隙进行确定,并以此为穿刺点。借助穿刺针将导丝放入其中,并顺着导丝做切口,并逐渐给予扩孔处理,采用环锯去除关节,在突出的椎间盘内放入7mm的工作套管,并将冲洗系统安置好。在椎间孔镜下对突出变形的髓核组织采用工作通道进行摘除,并对成形椎管进行扩大处理,有效地缓解神经根管压力。如果观察到患者黄韧带与后纵韧带出现增生肥厚的情况,需要对扩大椎管进行切除,并直到神经根松弛,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反复冲洗,确保视野内无明显血迹,之后需要退出通道系统,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需要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在疗效标准中,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肢体活动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肢体活动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且对本文所有的标本、数据资料等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通过±s为主要的表示方式对本文的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且通过采用t值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验证;采用自然数/百分数(n/%)为主要的表达方法对本文的所有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同时以χ2检验所有的计数值;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与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与手术时间对比(n=50,±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与手术时间对比(n=50,±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98.4±9.3 122.6±6.7 10.8±2.7观察组 12.3±0.8 63.9±3.4 4.3±0.6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50,n/%)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病,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需要对该病尽早诊断与治疗。在对该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式比较常见,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在传统的开窗手术中,手术创面暴露较大,并且容易出现局部创伤反应,术后并发症较多,疗效不够理想。而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比较广泛。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切除病变部位会更加精准,能够减少对神经的损害,且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能够取得满意的预后效果[3]。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给予逐级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进行显著缓解,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