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问题行为与干预策略探析

2021-10-25 01:20李彩芳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干预

李彩芳

【摘要】本文分析自闭症孩子常出现的问题行为,并针对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对躲避任务问题行为,让孩子定期放松或者休息;对因不熟悉活动内容而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对生理性、精神性问题行为,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干预。

【关键词】自闭症孩子 问题行为 干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05-02

自闭症孩子本身存在智力、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当他们的意愿与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常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自伤性行为、情绪失控行为等。自闭症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不仅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康复训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和他人安危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教师和家长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中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干预,减少他们的问题行为?下面笔者针对自闭症孩子常见的问题行为提出干预措施。

一、问题行为

在社会交往中,自闭症孩子易见问题行为有以下三种。

(一)攻击性行为

由于自闭症孩子不能正常地与人(包括家人)沟通交流,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因而导致其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因情绪问题而一触即发的攻击性行为。攻击的对象有同学、教师、家长及陌生人等。通常,他们会借助用拳头打、用手掐、用口咬、用脚踢、吐口水、扯头发等方式,让周围的人了解其内心的意愿和需要,从而达到想要的目的。当自闭症孩子有了第一次攻击性行为后,虽然其行为没有恶意,旁人亦可以理解孩子的行为,但是教师和家长决不能助长孩子这种问题行为再次发生。

(二)自伤性行为

自闭症孩子经常咬自己的手、用手抽脸、用拳头敲打自己的脑袋、用头撞墙、啃墙角、用小刀割手背等,更严重的还有用手抠眼珠等自伤性行为。很多事件表明,自闭症孩子常通过自我伤害性行为表达自己对不喜欢的事情的反感情绪。

(三)情绪失控行为

自闭症孩子在家里少有约束,我行我素,相对自由。当他们到了一些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车站、公交车上等,受到了较多的行为约束,就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如哭叫、吵闹等,他們的这种情绪表现比正常孩子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

针对自闭症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教师或家长不能放任不管。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可以通过询问、观察、记录等方式,把自闭症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场合环境、时间长短、频率次数等做好详细记录,通过记录资料初步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究竟是外部环境造成的,还是自身生理、精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

二、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有一次笔者在巡查各班课堂时,恰巧经过一个班级,正好发现一个自闭症孩子被学校保安人员强制性地抱出教室。笔者进入教室询问该班教师原由,该班教师说:上课前孩子表现正常,可不知为何孩子直接走到讲台前,在靠近她身旁的一刹那间,抓起她的手就咬,她本能反应,从孩子嘴里抽回了手。孩子此时还不肯罢休,继续抓扯她,她批评了该孩子,责令他回到自己的座位。然而,孩子并没有因为她的批评而停止,更没有听她的任何指令,反而变本加厉,对她拳脚相向。她奈何不得,叫了学校的保安人员,才把该孩子强制性地抱出了教室。在保安人员把孩子抱出教室的那一刹那,她观察到孩子一脸的笑容,如打仗取得胜利一般开心和自豪。对孩子的这一问题行为表现,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环境超过了他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孩子所采取的攻击性行为达到使他离开学习环境的目的。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无法向别人表达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利用攻击性行为脱离自己不愿学习的环境,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笔者针对此事件,提出几点干预意见。

(一)让孩子定期放松或休息

针对上述孩子的问题行为,教师或家长首先要完全了解孩子什么条件下能够放松,如果孩子是在嘈杂、吵闹的环境下出现问题行为,就带孩子到轻松的环境去,如电影放映厅、音乐治疗室。假设孩子平均行为间隔时间约20分钟,教师就给孩子安排定期放松的时间,可用纸片制作一个固定时间的钟面,用荧光笔醒目标注孩子放松或休息的时间段,在这一时间段的定期放松结束后,教师告诉孩子还有下一次放松或休息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新的期待。

在孩子问题行为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教师或家长应逐渐延长定期放松或休息的间隔时间。假如孩子的问题行为正在进行或发生,教师或家长就应该在此次问题行为发生后等待一段时间,待孩子停止问题行为以后才让孩子放松休息,而不是马上让他休息,教师或家长可以下达一些指令让其完成,如摆好课桌椅、擦干眼泪、洗干净手等,以免无意中用休息放松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二)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如果给予自闭症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他(她)就有可能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避开那些令他们反感的环境和活动事项。孩子得到的选择机会就是他的行为动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孩子自身产生问题行为。孩子进行选择,也就是他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比较与安排的过程。孩子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心中有数,做好心理准备,因对活动不熟悉而出现问题行为的次数就会减少。教师或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机会时,应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设计让孩子做出比较性选择的活动环节。学生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无法正常交流与沟通,在进行选择时,教师或家长应对孩子加以辅导。在学生进行选择时,教师或家长应顺便强化对孩子的语言训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为了收获较好的训练效果,教师或家长不仅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参加选择活动,而且要让孩子选择完成目标任务(如清扫垃圾、整理书包、绑好鞋带等)。教师和家长给予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减少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行为矫正

有些自闭症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是由他们生理性、精神性问题所导致的结果,他们表现出来的目标行为并不是他们的意志和认知所能够控制的。对存在生理性、精神性问题的自闭症孩子,教师不能只是依靠医学药物矫正,还要依靠一些行为矫正方法矫正问题行为。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采取的矫正方法也不同。适用于大龄孩子的矫正方法有深呼吸、视觉转移、身体运动等,适用于小龄孩子的矫正方法有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法等。教师或家长在处理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时,运用这些行为放松矫正训練,会让孩子由多动、紧张的状态转为比较安静的状态。在进行行为矫正时,教师或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将孩子安排到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二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辅助,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多而慢慢减少辅助;三是用各种方法及强化物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四是将行为矫正训练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四)心理治疗

笔者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有偏食和挑食的嗜好(爱吃油条等),他们对某些食物非常喜欢或者抗拒,久而久之,这样的饮食习惯会造成营养失衡,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家长会采取强制手段,阻断孩子偏食的食物来源,与孩子持对立局面,当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后,家长会在原有强硬态度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家长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情绪上的焦虑,而且往往对某种具体事项表现出极度恐惧的心理,从而出现躲避或逃离的行为。对孩子的这种心理,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方法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具体步骤与操作要求如下:首先,教师对孩子进行整体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干预的起点,干预过程必须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在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中随时评估孩子的恐惧程度。随着孩子承受能力的提高,教师才可以制订下一个挑战目标。为了帮助孩子达到终极目标,收到最佳康复训练成效,教师和家长不要轻易容忍孩子的逃避行为,除非孩子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胁而被迫暂时终止目标任务。

自闭症孩子表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行为不仅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对孩子自身的人身安全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相当大的威胁。教师和家长应掌握科学的干预知识与策略,及早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当孩子的问题行为减少时,教师或家长应该及时表扬孩子,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降低或消除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帮助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孩子一起融洽地生活、学习。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干预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