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2021-10-25 01:15王记
高考·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学新课改

王记

摘 要:当今时代,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在物质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之后,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社会和有关部门渐渐意识到当今时代下美术和审美方面的人才缺失,家长和教师对于美术学科不重视,学生将美术学科当作是重压之下的消遣,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降低。这一现象不论是对于学生本身,还是整个社会来讲,都是莫大的损失。故而,家长和教师应当增加对美术学科的重视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美术教学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巨大压力迫使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度重视,相比于应试教育需要涉及的主要科目,美术学科难以得到重视。但一味地重视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同时,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也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的人。故而,在现阶段,学校和家长应当重视美术学科的教育,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已经度过了那个物质匮乏的简单时期。如今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将原先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转变为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几十年前截然不同的是,如今的人们更希望精神上的满足。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但事实上,仍旧有不少教师和家长更为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成绩,将艺术素养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之事。这样的想法将会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艺术素养匮乏,精神力量稀缺,无论是在想象力还是创造力上,都会有所缺失,久而久之,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应试教育受害者[1]。故而,如何找到文化课程和艺术课程之间的平衡就成了当务之急。

其实高中阶段美术学科的开设,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进而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感受艺术的张力和震撼,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这样一个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业负担巨大。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成绩过于看重,对于美术等艺术学科有所轻视,甚至还有部分文化课教师占用艺术学科的课时进行教学的现象发生。学生的美术课时被占用,没有进行足够课时的课程学习,导致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知仍旧停留在简单的绘画层面上,艺术鉴赏能力低下,审美水平不高。

(二)教师教学理念的局限性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多数教师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课堂教学以绘画为主,主要讲授绘画技巧,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模仿和练习,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教育方式滞后不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低下,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被局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吸收和体会,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

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守旧和滞后,导致对于课程结构划分上的不合理。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仅包含绘画技法上的枯燥讲解,且操作上对于没有丝毫基础的高中来说难度过大,使学生难以进行动手的操作和模仿,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已经发育完善,可以进行美术鉴赏、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学习[2]。而教师却并没有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情况将课程结构进行划分和改进,既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来进行授课,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师资力量匮乏

基于高中阶段的美术学科并不受重视的原因,大部分高中的美术教师并非美术专业或艺术院校出身,无论是在对美术的艺术鉴赏方面,还是在对绘画技巧进行讲解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和不足,不足以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方面的教学。此外,部分学校对于美术学科的经费不足,学生没有相应的美术教室进行美术学习和美术实践。

三、高中美术教育措施

(一)重视美术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当前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刻不容缓,教师、学校和家长应当担起责任,重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美术学科的占用时间。

此外,教师也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将高效、有趣的教学方式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充分理解美术鉴赏的方式和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单一绘画技法的枯燥讲解和演示,通过对精巧美术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鉴赏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3]。

实际上,教师应当意识到,只有当学生在课堂当中居于主导地位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尤其是在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和辅助学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和艺术的系统框架,认知和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启发和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深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比如:教学欧洲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对作品自行解读和分析,当学生的解读发生错漏时,教师也不要急着进行纠正,可以对学生进行这一时期历史背景和画家生平的講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正确解读画作。

(二)加强师资建设,重构课程结构

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美术学科的投资力度,比如美术教室等,保证学生能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顺利地进行实践操作。

在课程结构上,教师应当注重鉴赏课程比例的增加,以及学科系统性的构建。单就美术鉴赏而言,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所涉及的画家生平经历、作品和当时的历史,以及心理学、人类学、文学等相关知识。而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上,要想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的美术史、美学概论等相关知识,便于学生树立和构建学科体系。而在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美学角度上来探讨作品,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这幅画的价值和意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比如: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北宋杰出画家郭熙的《树色平远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学习画家郭熙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幅图让他们来画,会怎么画,然后再着手分析画作所运用的技法和巧思,让学生思考画家这样画得好处。

(三)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对于美术的学习不应当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当中。尤其是当今时代下,网络信息高度发达,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艺术资源都极为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将优秀的艺术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有趣的美术课堂。

比如:在针对性学习某一朝代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对应朝代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当时那个朝代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作品鉴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關的背景资料,并在上课之后关于自己的感觉和认知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向学生进行其他种类的美术学习,比如: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简单地图案设计或是美术制作等,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之余,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四)针对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教学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不同于数理化课程,没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更没有绝对的对错。事实上,美术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和艺术,更倾向于个体的感受和个性化。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直观感受也各有不同,故而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和避免模式化教学,更不能在课堂上树立所谓的标准,以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通过客观的阐述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不同喜好的学生,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比如:进行“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什么艺术形式是乡土艺术,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然后在分组学习结束之后再让每个小组以汇报的形式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讲授。

通过中间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氛围自由融洽,也更加适合美术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美术作业,增强实践趣味

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还要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日常的课业负担已经十分沉重,基于此,教师应当通过一些轻松愉悦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同时,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

比如:进行“新媒体艺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阿凡达》这一科幻电影,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给电影《阿凡达》设计海报,不限艺术形式。这种形式的作业,既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业上的压力和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电影海报制作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结束语

实际上,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对艺术和美学进行普及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学生更多地是进行艺术鉴赏和美学赏析方面的学习,其目标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热爱生活、发现美好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班掌印.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方法[J].休闲,2020,No.205(01):118.

[2]郭斌红.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20,000(004):157-158.

[3]廖启凤.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下一代,2020,000(005):P.1.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美术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