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技术改造

2021-10-27 08:28邵磊
水泥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熟料氨水氮氧化物

邵磊

我公司有两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一线设计产能为2 500t/d熟料、年产水泥80万吨水泥,二线设计产能为4 000t/d熟料,两条生产线均配备有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其中,二线自2018年8月起,开展了水泥窑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试验,于2019年2月完成改造,2019年8月验收通过。

稳定的系统工况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改造前,二线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00mg/Nm3(以NO2计,指烟气中O2含量10%状态下的排放浓度及单位产品排放量,下文同)。经采取全系统智能化控制及精细化管理措施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了<50mg/Nm3的改造目标。

1 改造方案

1.1 源头控制,减少NOX的产生

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和NO2,其中,NO约占90%以上,NO2仅占5%~10%。按生成方式,NOX可分为原料型、燃料型、快速型和热力型,其中,热力型NOX是主要来源。针对如何减少热力型NOX的问题,分析形成如下解决方案:

(1)加强管理。结合原、燃料情况,进行详细的化学和物理分析,严格各工序的质量管理,优化窑系统的操作参数,使窑系统长期处于稳定优化状态,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NOX的产生。

(2)加强工艺操作,控制烧成温度。热力型NOX的形成主要跟烧成温度有关。实验表明,温度从1 550℃起到1 900℃,特别在1 750℃后,NOX的产生量几乎是直线上升。因此,若要控制NOX的产生量,就必须将烧成温度尽量控制在1 750℃以下,同时又要保证熟料的烧成质量。

(3)使用低氮燃烧器。采用大推力、低风量、混合好、火焰细而不长的燃烧器,通过“低氧、低氮、控高温”的方式,减少NOX的生成。通过重新设计燃烧端部间隙及风道截面积,降低入窑一次风量,提高风速,提高煤粉完全燃烧率,降低系统煤耗,以减少NOX的产生。

1.2 末端治理,将NOX还原为无污染的N2

(1)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建立还原区,通过CO将NOX还原为N2,同时利用三次风,将CO转化为CO2。公司分别于2013年及2017年将分解炉煤管由分解炉锥体下方移至烟室缩口上方,取得了不错效果。2019年,继续将分解炉用煤引一路至窑尾烟室,氨水用量下降0.20m3/h左右(需注意烟室煤量的比例,煤量过多会引起窑况变差,一般不宜超过窑尾总用煤量的50%);将三次风管入分解炉位置抬高(约提高1.6m),增大了分解炉锥体还原区。改造位置见图1,历次改造效果见表1。

表1 历次改造效果

图1 改造位置

(2)采用SNCR技术,通过脱硝剂,如氨水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与NOX反应生成N2。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关键在于氨水喷入点位置的选择和氨水雾化的效果。合理的喷入点及良好的雾化效果,不仅可以保证氨水充分与烟气中的NOX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在保证脱硝效果的同时,使还原剂(氨水)的消耗量和氨逃逸更低。

1.3 全系统智能化过程控制

(1)使用生料配料智能控制。采用在线γ分析仪配料,1min检测一个样品,极大地稳定了入窑率值,为稳定窑系统煅烧制度提供了基础,利于NOx的稳定控制。

(2)使用烧成智能专家控制系统。采用五个模块分别对高温风机、窑头喂煤秤、窑尾喂煤秤、篦冷机、窑头排风机进行智能控制,不断优化控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形成合理的煅烧制度,降低窑内NOX的产生总量,从源头进行控制。

(3)使用脱硝智能专家控制系统。采用智能专家模块控制氨水喷入量,实现精准、高效、稳定的氨水控制趋势,如图2所示。绿色曲线是氮氧化物瞬时值,红色曲线是连续小时平均值。从图2可见,手动控制连续小时平均值波动比较大,自动控制波动较小,同时,氨水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

图2 脱硝智能专家控制系统使用前后对比

1.4 全系统精细化操作控制

(1)加强原料及配料控制。结合自身原、燃料情况,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原燃料成分合格,严控有害成分含量。根据自身工艺条件,选择合理的配料方案,保证生料率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熟料煅烧及合理控制NOX生成量。

(2)加强煤粉灰分、挥发分的控制。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高灰分和低挥发分对分级燃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不断实践,我公司二线入窑煤粉控制范围为:灰分16%~19%,挥发分27%~32%,分级燃烧效率达到最优。

(3)加强中控室精细化操作控制。依托于一级气体分析、窑尾气体分析仪及智能专家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精细化操作,控制窑内煅烧气氛,减少热力型NOX产生。稳定二次风温(1 100℃以上)、三次风温(950℃以上),降低系统煤耗,保证煤粉快速有效燃烧。控制窑尾烟室氧含量在2.0%~2.5%,控制C1出口氧含量<3%,合理调配窑炉配风,减少系统整体用风。

2 改造效果

通过半年时间的运行,公司二线氮氧化物脱硝项目运行稳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m3,氨逃逸<8mg/m3,并于2019年8月21日通过了超低排放验收,达到了预期改造效果。氨水用量约0.85m3/h左右,熟料产量约5 600t/d,吨熟料氨水(浓度20%)消耗量为0.85÷0.92×24÷5 600=3.96kg。表2为2号生产线窑尾废气外排口(100%)氨逃逸检测结果。

表2 2号生产线窑尾废气外排口(100%)氨逃逸检测结果

3 结语

在普遍认为采用SNCR脱硝技术难以满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m3的要求时,我公司以“低氮燃烧器+分级燃烧+SNCR”为依托,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从源头减少了氮氧化物产生量,提高了脱硝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猜你喜欢
熟料氨水氮氧化物
协同处置危废对熟料生产运行影响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水泥熟料线烧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0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水泥熟料量增长迅猛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通过高压直接喷射实现高效率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氢燃烧方式
氮氧化物吸附催化器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组合排放控制系统用的先进催化剂
氮氧化物计算题新解
防止农用氨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