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数学课

2021-10-28 16:34刘晓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数学课

刘晓辉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改变枯燥、模式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高效地学习,是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近年来,“玩中学习”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小学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围绕“玩中学习”这一主题,对游戏学习法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产生的价值以及其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数学课;一年级教学;玩中学习

前言: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同样的教学内容,经由不同的授课老师制作出的不同的教案,会使其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数学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避免照本宣科,要合理利用并挖掘数学资源,丰富授课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

1.“玩中学习”概述

“玩中学习”即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儿童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学生在“玩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快身体的成长与发展,认知的发展也会随之加快。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同班同学、授课教师进行互动、自主探究、模仿、实践,满足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

2.“玩中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价值

2.1 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属于理性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玩游戏,授课教师要抓住小朋友“生性爱玩”的心理,当“枯燥的数学”与“好玩的游戏”相互碰撞,理性与热爱擦出奇妙的火花,会产生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数學游戏以创新、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既有潜在的理论,又有无穷的奥秘,其内容丰富多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教师要对儿童的游戏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优秀的课程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游戏”的独特优势,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游戏的魅力,从而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点明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游戏的运用需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因此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数学游戏的好玩应以学生“会玩”为前提,授课教师要对课堂环境进行巧妙地利用,设计出有趣的数学挑战游戏,就地取材,给予学生强烈的数学体验,以具体活动点明数学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并回答自己在游戏中都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将自己通过游戏探索的一些学习方法应用到数学教材中。

2.3 丰富学习数学的经验

随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的积累,授课教师可以尝试在数学课上的游戏中,多方面开发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取得的成果,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数学游戏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数学游戏以其丰富的模式,吸引着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自主探究,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在数学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技能,还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数学游戏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玩中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3.1将数学应用于游戏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好玩的,学生一边学习数学,一边收获快乐。一年级的小朋友因为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要让他们将一节数学认真地听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很容易被好玩的游戏勾起兴趣。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用学生了解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素材、故事和游戏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游戏中来,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案例1】

第四单元:分类

进入练一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大声读出PPT(图1 教学图片)中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并让学生自主对小动物们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白板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啊?

生:大雁!鱼!虾!小燕子!小兔子!熊猫!小鹿!

师:天上飞的有哪些?地上跑的有哪些?水里游的有哪些?

生:大雁和小燕子在天上飞,小兔子在地上跑、熊猫和小鹿,鱼和虾在水中游。

以上是授课教师用学生熟知的动物来设计游戏,用多种色彩引起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一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课上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选择学生在课外绘本上、或者动画片中常见的图案来作为数学课上的教学素材,顺应小学生爱玩的天性。

【案例2】

第四单元:分类

以教室为游戏场所,以全班学生为主体,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分类游戏。

如果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怎样去分呢?授课教师可以在游戏的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将教室中的学生分成两类,男生一类,女生一类。授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游戏,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游戏,学生可以做问题的提出者并自行对问题进行回答,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根据班上的同学设计出更多的分类方法:穿深色衣服的同学分为一类,穿浅色衣服的同学分为一类;戴眼镜的同学分为一类,不戴眼镜的同学分为一类;长发同学分为一类,短发同学分为一类。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纳知识、重复练习所学的内容和将记忆力加强的过程,而应该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出发,使个体与环境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新的知识进行组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一些心理需求应该得到适当的满足,教师要合理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开发课程,使用一系列办法自主探索游戏,例如观察、试验、动手实践以及交流协作等,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数学知识[2]。

3.2 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二者进行沟通与联系。根据心理学研究,授课教师在学生经过某个内容的学习后,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加深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这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3]。

【案例1】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中的内容取自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例如文具、玩具等。

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第四页中“快乐家园”(图2 教学图片)中的内容来设计游戏。

师:同学们,河里上一共有几只鸭子呀?

生:河里一共有五只鸭子!

师:戴鸭舌帽的鸭子、戴蝴蝶结的鸭子、戴草帽的鸭子、戴蓝色花朵的鸭子和戴眼镜的鸭子分别排在第几位呢?

生:戴鸭舌帽的鸭子排在第一位,戴蝴蝶结的鸭子排在第二位,戴草帽的鸭子排在第三位,戴蓝色花朵的鸭子排在第四位,戴眼镜的鸭子排在第五位。

【案例2】

授课教师让学生就地取材,数一数自己的课桌上有多少本书,多少个本子,有几支笔,同桌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数一数对方的文具。授课教师从粉笔盒中拿出几支粉笔,挑几位学生上讲台来数一数授课教师一共拿出了多少支粉笔。课下时间,让学生数一数校园内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布置作业让学生走出校园,放学后在家里时数一数晚饭时家中一共使用了多少个碗,多少个盘子,多少双筷子等。把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内课外,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内、课堂外和家庭中组织“玩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教师作为学校教学中的先导者,若想将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能向学生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结合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授课教师还需要一改从前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的当中。设计的数学课堂练习要尽量贴近他们熟知的生活环境,贴合小学生的年龄,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案例2】中的练习与日常生活相契合,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加入到这一类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授课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進行互动,打破正式、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结束语

小学教育就是在“玩”中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习与玩游戏适当地结合起来,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玩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帮助小学生树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小学生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贝贝. 小学生"玩中学"问题研究--基于武汉市两所小学的调查[D]. 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林秀燕. 在"玩"中感悟数学——以一年级的教材为例[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1):60-60.

[3]徐春芳. 好玩的小学数学班本课程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2020(9):71-73.

猜你喜欢
数学课
有趣的数学课
别用拼音
A
数学课应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厌的理由
“网红”数学课
因逻辑性太强“取消数学课”有点没逻辑
郊游
巧摆直角
不计算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