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倍增时间并EGFR突变的肺腺癌1例

2021-10-29 08:09廖雪蔡兴东谢衬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右肺外显子基因突变

廖雪,蔡兴东,谢衬梨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630;2.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900)

0 引言

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已超过肺鳞癌的发病率,成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60%[1-2]。在各种类型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肺腺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最长[3]。检索文献发现,对长倍增时间的肺腺癌个案报道较少,尤其是合并EGFR基因突变,故本文对1例倍增时间超过5年并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进行报道,加深临床医生对肺腺癌的认识。

1 病例报告

患者吴某,女性,69岁,因“发现右肺占位病变5年余,胸痛2天”于2021年1月18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骨科住院期间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2cm×2.7cm×3.4cm,未予以治疗,患者无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2天前患者劳累后自觉左侧胸痛,活动受限,无明显压痛,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约2.6cm×3.0cm,患者诉近1年偶有晨起咳少许稀薄白痰,否认畏寒、发热、活动后气促、咯血等不适。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肺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9年余,长期服用“格列美脲”降糖治疗,自诉血糖控制尚可。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其母亲、哥哥有“肺结核”,否认肿瘤家族史。

入 院 查 体:T:36.4℃R∶18次/分P∶63次/分Bp: 119/72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壁柔软,无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15-04-22我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一肿块影,边界不清,可见长毛刺,大小约2.2cm×2.7cm×3.4cm,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肿块邻近胸膜增厚,可见胸膜牵拉征。检查结论:(1)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病变,考虑炎症可能性大,建议治疗后复查以排除其他;(2)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

图1 2015-04-22胸部CT

诊治经过:入院后查痰涂片及培养未见真菌、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肝肾功能、血清铁蛋白、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及癌胚抗原(CEA)未见明显异常。2021年1月11日胸部增强CT(图2):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病灶,较前增大变实,大小约2.5cm×3.6cm×4.5cm,不除外肺Ca;右肺上叶前段新发结节病灶;双肺小纤维结节灶;纵隔多发淋巴结,较前相似。2021年1月15日行经皮肺穿刺活检,镜下见肿瘤细胞呈腺样排列,细胞圆形、卵圆形,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图3)。免疫组化:CK7/Napsin-A/TFT-1/CEA(+),CDX-2(部分+),Ki-67热点约8%(+)。结合HE及免疫组化,考虑为肺腺癌(图4)。2021年1月21日行PET-CT检查示右肺下叶不规则肿块,糖代谢增高,考虑周围型肺癌;右肺上叶不规则肿块,糖分代谢增高,考虑周围性肺癌;右肺上叶后段多发实性小结节,伴轻度糖代谢,考虑肺转移瘤可能性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右肺肺腺癌(T4N0M0 IIIA期)。2021年1月28日送肺癌突变基因检查,请胸外科会诊后建议行手术治疗,患者及患者家属表示需要考虑后再作决定,要求出院。后基因检测报告提示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和EGFR20外显子T790M突变,患者于2021-02-05至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要求行靶向药物治疗,予以“甲磺酸奥希替尼(泰瑞莎)80mgqd”治疗。

图2 2021-01-11胸部CT

图3 HE:肿瘤细胞呈腺样排列,细胞圆形、卵圆形,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

图4 免疫组化:CK7/Napsin-A/TFT-1/CEA(+),CDX-2(部分+)

2 讨论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及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占位性病变被发现,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其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的管理却十分困难。容积倍增时间(Volume doubling time,VDT)是指肿瘤容积增加1 倍所需要的时间,代表着肿瘤细胞的活跃程度和侵袭能力,是反映肿瘤生长特征的重要指标[4],可通过计算VDT来观察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生长特点,有效地帮助区分其良恶性。有文献报道[5],VDT为400d是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原发性肺癌的倍增时间差别很大,与其组织类型有很大关系。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肺腺癌较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等组织类型的VDT长[6]。Honda等[7]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分析肺腺癌的VDT,两次CT扫描间隔大于90天的肺腺癌平均倍增时间为(300±160)天 (范 围:92-553天;中 位 数:297天)。MACKINTOSH等[8]也指出,肺腺癌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肺鳞癌,有一些肺腺癌的VDT甚至可能超出了目前可接受的范围。本例患者2015年的胸部CT发现原发肿瘤相同部位可以看到一肿块影,边界不清,可见长毛刺,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肿块邻近胸膜增厚,可见胸膜牵拉征,这些征象都高度提示肺恶性肿瘤[9],而且该肿块在数年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腺癌。此次入院后行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增大变实,右肺上叶前段新发结节病灶,算得VDT约为2083d,较文献报道显著延长。同时,有研究证实[8,14]在生长缓慢的腺癌中也会发生远处转移,这表明肿瘤的转移潜能不仅仅与生长速度的有关。因此,当使用VDT阈值来定义肿瘤良性或恶性时需要谨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一员,其肿瘤相关突变存在于18~21外显子,最常见的敏感突变类型为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突变。据报道,超过6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这类突变在腺癌、女性、亚洲和从未吸烟的人群中较常见,其中大约20%的肺腺癌患者有EGFR突变[10]。随着对肺腺癌发生、发展等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是NSCLC治疗的关键靶点[11],为许多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及对不耐受放、化疗的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该患者基因检测报告提示EGFR阳性,根据其意愿,选择易瑞沙作为靶向药物治疗。

本病例的特点是肿瘤倍增时间长并伴有EGFR基因突变。关于肺腺癌倍增时间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报道较少,Nakamura等[12]首先描述了VDT与EGFR突变状态之间可能的关系,通过对102个NSCLC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EGFR突变患者的VDT(中位数:676天)比未突变患者的VDT(中位数139天)更长,认为EGFR突变状态阳性可能与较长的VDT有关。但杨伟雄等人[13]通过对比11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7例阴性肺腺癌患者的平均倍增时间(328.00±169.26,712.60±164.14),认为EGFR突变阳性组的倍增时间较阴性组短,恶性程度更高。Zhang等人[14]对比了49例EGFR突变阳性与39例阴性肺腺癌的VDT以及对EGFR突变阳性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肺腺癌的整体VDT不受EGFR突变状态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EGFR突变以及突变发生的位置一般不影响总体VDT。但由于报道较少,且这些报道中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结论不一,未来仍需要更多的报道及更大样本人群进一步揭示VDT和EGFR突变状态之间有价值的关系。

通过本次病例报告,我们可发现临床上有些肺腺癌生长极为缓慢,可以长期不进展,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或漏诊,尤其当影像学高度提示恶性,或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大小、形状或构成比例改变时,应该提高警惕,尽早行活检明确诊断,提高肺腺癌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对于确诊时已经处于肺癌中晚期,无手术机会以及不接受或不耐受手术、放化疗的患者,可根据其基因突变结果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及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右肺外显子基因突变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非小细胞肺癌EGFR- TK非经典突变临床研究进展*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