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改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依据与策略

2021-10-30 08:51李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五育并举”凸显了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凸显了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拓展社会视野提升服务自觉、积极适应时代要求的独特育人价值。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对了中央文件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试图提出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历来重视通过“教劳结合”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但是,现实中,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却处于边缘地位,是当前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性地组织和实施。由于劳动教育地位的弱化,出现了大学生不喜欢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甚至形成了消极或错误的财富观、劳动观和人生观。

(二)劳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人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动力,劳动教育则是系统地践行劳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据相关研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劳动素养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高职劳动教育内容和结构存在一定偏差,亟需优化。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内容陈旧,并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相脱节。此外,高职劳动教育与中学劳动教育的衔接性不足,导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连贯性较弱,高职劳动教育内容与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和最新科技发展的关联度有待加强。

(三)劳动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高职劳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一些高职开展劳动教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系统组织、长期计划,以及实际操作性;一些高职劳动活动存在娱乐化现象,并演变为观光旅游、考察参观,劳动教育的社会实践内涵与意义浅表化;还有一些高职将专业实习或暑期社会实践视为劳动教育,或过于注重劳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情感的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在职业道德、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提升,會使学生在从事普通劳动工作时不自信甚至自卑。此外,高职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场所明显不足,远远无法满足劳动教育实践的需求,制约了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及其质量。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改进劳动教育的依据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涉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综合实施,拓展教育途径,努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意见》出台后不久,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意见》的重要配套文件,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进行了集中阐释和分类细化,对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规范、科学安排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其一,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要求来看,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只是在形式上有相似的方面;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劳动技术技能层面的培养,还要以技术教学为载体,在培育学生劳动情感、劳动素养、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等方面更下功夫。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这才能解决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一定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其二,从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在把握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培养的角度,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即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的持续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的定期开展,以及实习实训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真实参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深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人人皆可成才、各类职业皆可出彩的劳动“获得感”。这就解决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

其三,从新时代一般劳动教育的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办法来看,《纲要》针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开展提出了独特要求。《纲要》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机制的宏观层面,到建立劳模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共享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健全督查督导与激励机制等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就解决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怎么教”的问题。

三、改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劳动意识,使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强烈社会担当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开展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注意区分对象,因人施教,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一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情感培养。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基础课和各门专业课程,同时在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中突出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可通过与企业在专业课程上的协同创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吃苦耐劳、严谨细致劳动态度的独特价值,引导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创新优化劳动教育的培养方式,根据实际开发智慧劳动、创意劳动、志愿劳动、勤工俭学等专门劳动课程,将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实习实训生产劳动与乡村振兴、抗击疫情、“鲁班工坊”等专题相结合;或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技能竞赛、成果展示、项目实践等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形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劳动体验深度融合。

二是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切实加强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要结合区域实际与自身特点,从总体上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形成具有职业院校鲜明特点的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与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从机构设置、责任分工、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到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检测评价,充分调动激发企业行业和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享劳动教育资源的协同实施机制;开展教职工劳动教育全员培训以及劳动教育专业课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为整体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注重发挥社会支持作用。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这需要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职业院校可利用现有的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针对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福利组织可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三)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N].光明日报,2020-03-27

[2]高曉丽.“五育并举”背景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在依据与策略[G].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3]徐鑫.劳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对策研究[G].职业教育研究.2020.(10)

[4]张利云,李小波.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路径研究[G].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9)

[5]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G].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作者简介:

李雪(1990——),女,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的路径研究”(2020-2-41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