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1-11-02 14:29周滋霞韩中保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内科思政病人

朱 慧,周滋霞,韩中保,秦 阳,冯 蓉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医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病人,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高校立德树人主渠道必须从少数几门思政课程扩展到所有课程,覆盖到所有课堂[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防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重要性,这些疾病都是内科常见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内科护理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责任重大,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1 内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李维瑜[2]、乔何钰[3]等的研究显示,知信行模式值得在护理临床工作、护理教育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知信行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识是行为的基础,信念是改变行为的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最终的目标[4-5]。本文拟通过知信行模式帮助护生掌握课程思政知识,树立信念,端正态度,最终化为实践和行动。

2 内科护理课程思政目标

我院护理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151”思政教育目标:1条主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5个重点——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1个特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基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知信行模式,内科护理课程致力于培养内科护理岗位上的“吾能悟情(5能5情)”护士,即培养他们在具备临床判断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灌输希望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的深情(爱党),有“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的豪情(爱国),有“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的真情(爱人民),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挚情(家国情怀),有“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的温情(大爱无疆)。

3 内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内科护理对帮助护生高效完成内科临床岗位任务起到支撑作用[6]。内科临床岗位任务主要是促进内科常见慢性病病人的身心健康,要求内科护士除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外,还有人际沟通能力、主动积极的态度、南丁格尔精神、培养他人能力、自信心、服务病人意识和职业修养等[7]。围绕以上内科护理课程特点和内科护士要求,我院内科护理教学从收集思政素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思政课堂教学和评价思政效果4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培养“吾能悟情(5能5情)”护士。

3.1 收集思政素材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环节就是收集足够丰富的思政素材并能够合理应用于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育人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思政与专业结合的水到渠成和顺理成章。课程思政素材的选择与应用如同杯中茶叶渐渐舒展沉落杯底一般,内化于护生的思想深处[8],这个过程是课程思政中最难的。因为内科常见病较多,为将内科护理教学内容与思政素材春风化雨般结合,必须先收集思政素材。我院内科护理思政素材主要从价值信仰引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熏陶[9]和职业精神培养这4个方面着手收集整理并应用。

3.2 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收集的思政素材,选择与思政元素相契合的教学内容(见表1),教学过程中同时体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和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理念: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护士应该竭尽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护理服务工作可以深入社区为民服务,用真情、温情传递护士的友善之情。

表1 内科护理课程思政触点(以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为例)

3.3 组织思政课堂教学(见图1)

图1 内科护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内科护理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努力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0]。

3.3.1 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以护生为中心,提倡交流反思。教师通过发送微视频、微课等数字资源促进护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记忆,通过虚拟仿真帮助护生再现已知知识和技能,以此协助护生找出重难点,在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过程中进行反馈,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合作学习。线上学习过程中可以让护生协助进步,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帮助护生设计清晰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反馈—调节—再反馈,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分析,进一步解决问题。

3.3.2 线下学习 结合临床案例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护生通过研究案例,与标准化病人沟通,并进行护理评估。评估过程中,护生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关心、爱护、尊重病人,提高临床判断能力、情感交流能力。护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如观看动画)和组织小组讨论、协助护生解决问题。最后,护生完成护理任务的总结汇报。总结汇报分两个模块,模块一是标准化病人的汇报,感受病人的感受;模块二是小组汇报,汇报内容必须包含护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成功帮助病人后的感受。整个学习过程护生给病人灌输希望,教师给护生灌输希望。

3.4 评价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支撑之一,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之一。我院内科护理课程思政从知信行3方面进行评价。

3.4.1 课程思政评价之知 内科护理课程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具有高度的德育自觉性[11]。内科护理课程是我院首批课程思政立项项目之一,本课程教学团队以“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为例,融入课程思政,设计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一等奖。对护生而言,他们需要完成与内科护理课程思政素材相关的考核。考核方式是纸质考核,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如学习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时,考核护生客观题“哪一年我国中央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向结核病‘宣战’”,主观题“如果未来遇到类似于新冠肺炎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你会怎么做”。通过考核,将正能量根植于新时代护生的内心。我院内科护理教师和护生通力合作,开通微信公众号“我爱内科护理”,不定期推送优质内容,传递“医护正能量”。

3.4.2 课程思政评价之信 将预习包中与授课内容相融合的思政素材发给护生,课前安排5分钟演讲活动,引导护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如学习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时,安排护生收集抗痨资料,让护生亲身感受祖国的伟大,同时,收集的资料也可用于以后的教学,这是学长对学妹学弟的帮助和关爱,也是传承。

3.4.3 课程思政评价之行 鼓励护生走向社区、走向大众,去实践、去创新,用专业和爱去服务大众,以才显德。目前,我院内科护理师生已组成“心血管小组”“糖尿病小组”“肺病小组”等多个慢病健康宣教小组,并在课余时间走向社区、服务社区。内科护理思政教育就是希望今天的护生、明天的护士能将专业能力和关爱社会的情感(5能5情)内化于心——思和悟,外化于行——说、写、做。

内科护理课程将继续坚持专业定位,拓展学科视野;注重多元融合;注重学科文化育人,崇尚科学精神,发挥专业历史和人物的教育作用;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12],培养对社会对医学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内科思政病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谁是病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病人膏育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