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理论的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实践

2021-11-02 14:29管婧婧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营养学基础营养

夏 明 ,徐 婕 ,管婧婧

(1.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2.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具身认知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对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认知科学理论[1]。该理论主张人的认知并非单纯的心智活动,而是与环境和身体相关的情景化知识建构过程。作为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这一理论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2]。当课程内容与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这类课程就是实践具身理论的优良载体。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德育多注重道德的知识性,把德育机械地看作道德知识的讲授,因而被称为“离身德育”[3]。“离身德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知行不一、表里不一”的弊端[4]。有学者认为,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源于个体本身及其所处环境,德育的养成依赖于经验、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划归为具身理论范畴,并通过体验、模拟、模仿、共情等具身德育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这对于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提倡发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对思想道德修养塑造的功能。高等教育需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教学设计的灵魂,使重德育人与重技育才同向同行[6]。因此,基于具身理论的专业教学和借助具身德育的思政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可以推进课程思政任务的落实[7]。

1 基础营养学思政教育现状

基础营养学是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与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它以营养素为主线,研究营养物质性质及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与代谢,需要量及膳食参考摄入量,营养评价与食物来源等的学科[8]。基础营养学的学习与探索具有很强的具身性。中国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寻找药食的故事就体现出营养学的发展依赖于具身体验;而如今营养健康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并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体现出其具有很强的具身实践性[9]。此外,饮食营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对饮食的追求,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10];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把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对基础营养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仍略显不足,教育实践也没有与具身理论充分联系起来。

2 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目标

基础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并借助具身实践的手段来实现。即通过结合自身体验、身心感受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评估自身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认识到个人营养与群体健康的关系;通过培育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具体为:(1)在掌握基础营养学理论的基础上,了解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引起的健康问题,以及可能对国民健康、国家发展的影响。(2)培养专业思想、践行专业精神,重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人民健康;从自身做起,提升营养服务能力,保障食品安全,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3)将营养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生活方式,将人文关怀融入营养宣教、社会服务等实践环节,发挥专业人员在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引领作用。(4)培养学生与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4]。

3 思政融入点

根据基础营养学课程特点,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融入具身实践内容,其内容与学生身心健康、生活日常和时事政治有密切联系,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和体验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德育内容。初步的具身实践素材和课程思政构想[11]见表1。

表1 具身实践素材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课堂教学时,应优先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体验到的素材,把居民营养健康问题放在国民健康格局下看待,让学生体会到营养安全、生活方式与社会发展、民族兴旺息息相关,从而做到思政教育与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4 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4.1 具身案例

以具身实践理论为基础,在基础营养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代入性思考如何来解决营养学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述蛋白质缺乏知识点时,通过欠发达国家中营养不良的案例,对比我国居民营养水平提高的现状,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蛋白质缺乏引起的疾病和疾病的表象,还强化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繁荣意识。

4.2 视频体验

在教学中引入视频体验式教学,以更加直观、可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知识点。视频应选择学生有代入感、引起过社会共鸣的社会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存在的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做出进一步思考。例如讲解蛋白质的组成以及平均含氮量知识点时,通过观看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等社会事件视频,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并且明白先立德的道理。通过近年奶粉市场整体状况的改善,使学生增强对民族食品工业的认同感和改善中国饮食安全的使命感。

4.3 营养状况评估

在教学中引入对自身营养状况评估实践,解决实践与理论分开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点。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具身实践,鼓励学生以自身作为营养学的体验和实践对象。例如学习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营养状况评估的能力,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也让学生体会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其树立珍爱生命健康意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4.4 社会服务实践

在教学中引入营养状况评估实践,强化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有助于明确其社会价值与社会定位。社会服务实践更加注重学生通过社会服务寻找其社会责任感、归属感。鼓励学生通过志愿等方式服务于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例如在基础营养学课程后期,通过与福利机构(社区)的沟通联系,开展营养宣教和营养普查,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能帮助居民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营养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应用更为熟练,提高营养服务能力,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找到其社会价值。通过社会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实践过程,充分发挥营养专业学生对于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引领作用。

5 具身思政对教师的要求

以具身理论为指导的基础营养学课程思政,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密切结合生活的具身案例,还是具身德育的具体内容,都需要从基础营养学课程中发掘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坚定立德树人理念,以具身育人为己任,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探索。其次,具身实践的案例和内容在于日常积累,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敏感性,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内容;必要时,还要根据基础营养学课程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调研和社会调查,挖掘各类思政元素。最后,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正面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2]。

6 结语

在基础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具身学习和具身德育,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运用具身理论深挖课程当中具有时代性的思政内容,并将其融入课程学习中,促进学生对营养学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案例讲解和视频观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结合,重视其亲身体验感;最后专业课结合思政教育教学,从心灵层面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11]。

猜你喜欢
营养学基础营养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整式”基础巩固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精准营养学时代营养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