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与护理”教学单元在线教学设计

2021-11-02 14:29刘雪莲汪云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儿科新生儿护理

刘雪莲,汪云燕,高 静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北京 100096)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的最终目标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近几年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教学能力大赛,在线教学期间对照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标准,进行儿科护理教学单元设计,取得2020年市赛(省赛)一等奖的成绩。现对“婴幼儿喂养与护理”教学单元的在线教学设计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参考。

养育一个新生宝宝并呵护成人,是大多数年轻父母高度关注、渴望做到也必然经历的曲折过程。本单元围绕婴幼儿喂养与护理这一问题,以“准备篇—迎新篇—呵护篇—综合运用篇”展开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学习主线,以疫情期间百万网友云守护的武汉宝宝“小石榴”事件为载体,解答准妈妈和新妈妈的各种育儿困惑,进行健康宣教,教会她们如何更好地呵护宝宝。以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为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多形式的课堂互动、自主探究、案例分析、操作实训,不仅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职业能力,还坚定学生练就过硬护理本领、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实现“健康中国”奉献青春的决心。现将“婴幼儿喂养与护理”教学单元在线教学设计情况报告如下。

1 单元基本信息

1.1 出处与地位

“婴幼儿喂养与护理”单元选自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教材。儿科护理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是护理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前修课程如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护理学等所学知识和技能,且与同步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内科护理等相互渗透,为临床实践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 课程目标

儿科护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儿童护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护理程序为儿童实施整体护理,为后续临床顶岗实习及毕业后从事儿科护理或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教材和参考标准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教考融合示范教材《儿科护理》,参考医护行业《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教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6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育婴师(2017年修订)》。

1.4 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22学时。根据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儿科护理岗位需求以及“1+X”证书试点制度(育婴师证书),将儿科护理内容整合为4个模块(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4个教学模块(学时)

2 教学整体设计

2.1 教学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护理职业核心素养。依据《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八大职业核心能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临床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教学设计中注重在线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完成特殊时期的教学任务。

2.2 学情分析

2.2.1 基本情况与学习习惯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中职学生,经过前两年的文化课、医学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对护理工作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能够熟练使用在线工具学习与交流,喜欢利用信息化手段参与各种形式的课上活动,但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2.2.2 思想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的逆行壮举,使护理专业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内容处理

婴幼儿喂养与护理是儿科护理课程的第二个模块,共16学时,本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本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婴幼儿科学喂养与护理知识、常见新生儿疾病护理知识,学会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第一篇为“准备篇”,指导父母从母乳喂养的角度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第二篇为“迎新篇”,学习新生儿护理养育知识;第三篇为“呵护篇”,学习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和操作技术;第四篇为“综合运用篇”,将本模块所有知识和技能通过新生儿家庭访视进行综合运用。

2.4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儿科护理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设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表2)

表2 “婴幼儿喂养与护理”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5 教学策略

2.5.1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鉴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居家学习状态难以把控等问题,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以案例情景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课后以多种形式拓展任务,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协同创新,达到突破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目的。

2.5.2 仿真模拟+探究学习 连线医院导师,在线见习示教,使学生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学习;借助3D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在线开展情景模拟演练;利用毛绒玩具、水杯、面粉等道具,模拟技能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分析、领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通过以上方法达成线上技能学习目标。

2.5.3 BOPPPS教学模式 为使在线教学达到“有效果”和“有效率”双重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儿科护理在线教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和反馈。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后测—总结6个环节,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堂导入、课堂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步骤,课前、课后检测使课堂可测可评。

2.6 教学环境

腾讯会议:通过直播开展线上教学,分享屏幕展示课件,随时可以视频、通话、监管学生上课状态,实现学生小组汇报、共享屏幕开展实训操作练习等。

网络学习平台:利用云班课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直播课课前签到,课中开展各种学习互动、进行期中期末测试,课后布置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形式的作业,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实现过程性评价。

3D虚拟仿真平台:利用教育部推荐的在线教学实训资源———实验空间平台,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仿真模拟训练,反复训练操作技能。

3 教学实施

3.1 基本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以达到全程育人的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职业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见图1)。

图1 教学流程

3.2 教学安排

课中,按照BOPPPS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具体过程见图2。(1)以视频展示真实案例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2)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并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过程;(3)前测和后测会帮助教师调整内容深度及进度,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度;(4)专业、互动的参与式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学生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5)总结要精确提炼课程的精华,重点升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职业品格。

图2 BOPPPS教学模式

3.3 数据采集与应用

利用云班课了解学生课前自学、学习资源(视频和非视频资源)应用和课前作业完成情况,课中活动如签到、问卷调查、头脑风暴、抢答举手、讨论、测试等参与情况,课后拓展作业完成情况。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练习和考试可记录分数,医考学堂App记录护考题目完成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长发展,给予及时的沟通、鼓励和督促。

4 实施成效

4.1 以学生为中心,在线课堂互动

运用腾讯会议直播功能,结合云班课和微信群实现了在线课堂互动。将BOPPPS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前晨会检查,课上云班课发起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智能抢答、随机点名、轻讨论区等活动,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主动性、成绩和效率,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从而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和教学相长[1]。

4.2 多种形式的线上实训有序开展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在实训室接触逼真的教具、面对面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因此,教学团队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1 利用信息化实现模拟训练 利用腾讯会议的视频功能,教师在实训室直播示教,学生在家中利用常见物品如毛绒玩具(代替宝宝)、水杯(代替奶瓶)、面粉(代替奶粉)动手练习,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利用教育部与高校联合开放的实验空间平台,在虚拟仿真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问题层层递进,操作环环相扣,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2]。

4.2.2 隔空讨论,能力提升 利用腾讯会议视频功能以及云班课轻讨论、微信学习小组群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开展角色扮演、健康宣教、模拟新生儿家庭访视等活动,将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多种能力的提升。

4.2.3 在线见习,贴近岗位 新生儿ICU护理、新生儿护理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部分,由带教教师在医院利用腾讯会议直播讲解。带教教师规范的示教和细节演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医院的氛围,增强了在线见习的真实性,使所学技能更加贴近岗位需求。

4.3 有效突破重难点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3D虚拟仿真平台、梧桐成长微信小程序、动画视频表格、希沃白板的自制分类游戏等,对无法开展的抢救过程进行虚拟操作,使婴幼儿成长曲线的描记判断、疾病发生原理、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区别等难点得以突破。通过案例任务、情景模拟、小组模拟、合作探究的形式,突破教学重点,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4.4 评价方案实施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纳入德育和素质标准,强化了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双师评价、小组互评、自评有效促进了职业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利用平台数据做好增值评价,对学生及时督促、鼓励、表扬。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将学生的各类优秀作品收录汇总,建立《婴幼儿喂养与护理作品集》。作品形式多样,如为社区制作的母乳喂养宣传手抄报、居家制作辅食、为社区妈妈安装喂养排便微信小程序、制作抖音育婴宣教视频等,共60余件。通过学期初和学期末的能力检测,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护理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5 教学反思与整改

5.1 特色与创新

5.1.1 开展课程思政,把握教育契机 结合疫情开展思政教育和生命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感受到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激发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之情与认同之感。以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抗疫故事进行价值引领,激发学习动力;以百万网友云守护的武汉宝宝“小石榴”为例引入新生儿护理任务,增强护理工作的成就感与责任感;对新手父母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宣教,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助力宝宝健康成长;团结协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伟大战略。多元化、全过程评价凸显德育为先,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5.1.2 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监管到位 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在线教学课前课后学习都有监管平台,云班课数据汇总使教师能掌握每个学生的课前自学、课中参与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督促、监管学生居家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便捷实现一对一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平台数据做好增值评价,对学生及时督促、鼓励、表扬,不仅在理论教学中设计各种互动活动,还创造各种条件按照教学计划高质量完成在线实训。

5.1.3 把课堂延伸到企业 线上教学有一定难度,其中实践教学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需要突出案例分析,展示企业真实场景。实践课连线合作企业教师,在工作场景内讲解操作流程及案例,学生结合案例运用3D仿真模拟系统进行线上实操练习,从而实现对服务对象的整体化护理,达到实践教学效果。

5.2 改进方向

5.2.1 加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 由于教材与实际内容不符,更新较为滞后,依据教育部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要求,及时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措施:邀请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兄弟院校教师共同研讨,构建合理的教材编写团队,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接“1+X”证书制度和专业课程思政。以教材改革为突破口,以护理行业发展需求带动专业课程建设。

5.2.2 深入开展校企在线合作 受疫情影响见习只能采取在线形式,下一步我们将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改革出发,与医院带教教师合作制订详细的儿科护理见习计划,按照儿科护理岗位要求制作见习教学影像资料,与直播连线答疑相结合,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更有力的资源支持,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

猜你喜欢
儿科新生儿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圆梦儿科大联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