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探讨

2021-11-02 00:51梁淑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苏醒置换术芬太尼

林 颖,梁淑敏,陈 霞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1]。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术式。对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缓解其疼痛[2]。老年人身体的机能较差,对老年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时其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因此,需严格控制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病变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为老年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麻醉,可确保其手术的顺利进行,进而可改善其预后。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其体温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52 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4]。2)经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3)接受单侧手术。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等器官的损伤。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3)合并有下肢神经损伤。4)有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5)合并有精神疾病。6)不能全程配合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0 例,女16 例;其年龄为60 ~76 岁,平均年龄为(69.12±4.01) 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1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60 ~75 岁,平均年龄为(69.75±3.82)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柳州市工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开始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方法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对其股神经处进行穿刺,在其股神经处注入20 mL 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15 min 后,用1.5 ~2 mg/kg 的丙泊酚、0.3 μg/kg 的舒芬太尼、0.01 mg/kg 的咪达唑仑及0.5 mg/kg 的罗库溴铵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用3 μg/mL 的丙泊酚及2 ~5 ng/mL 的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将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控制在40 ~60。术后,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方法为:用1.5 ~2 mg/kg 的丙泊酚、0.3 μg/kg 的舒芬太尼、0.01 mg/kg 的咪达唑仑及0.5 mg/kg 的罗库溴铵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用3 μg/mL 的丙泊酚及2 ~5 ng/mL 的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将其BIS 控制在40 ~60。术后,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苏醒的时间、术后的VAS 评分及体温的变化情况。1)用VAS 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严重。2)用非电子体温计测量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及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用体腔体温探头测量患者鼻咽部的温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苏醒的时间及术后的VAS 评分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的用量及丙泊酚的用量较少,其术后苏醒的时间较短,其术后的VAS评分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苏醒的时间及术后的VAS 评分(± s )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苏醒的时间及术后的VAS 评分(± s )

组别 瑞芬太尼的用量(μg) 丙泊酚的用量(mg) 术后苏醒的时间(min) 术后的VAS 评分(分)观察组(n=26) 603.45±98.76 329.15±38.41 8.14±2.29 2.04±1.01参照组(n=26) 994.56±189.72 460.72±47.90 15.07±3.14 4.32±0.86 t 值 6.06 10.00 5.11 5.38 P 值 0.00 0.00 0.00 0.00

2.2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

麻醉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及鼻咽部的温度相比,P>0.05。麻醉后的第10 min 及麻醉后的第15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及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均较高,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时两组患者鼻咽部的温度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 s )

表2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 s )

注:a 表示与参照组相比,P <0.05 ;b 表示与麻醉前相比,P <0.05。

组别 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 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 鼻咽部的温度麻醉前 麻醉后的第10 min 麻醉后的第15 min 麻醉前 麻醉后的第10 min 麻醉后的第15 min 麻醉前 术毕时观察组(n=26)33.14±1.01 33.85±0.98 33.78±1.10a 33.11±1.10 33.80±1.07 33.70±1.02a 36.32±0.41 35.54±0.68b参照组(n=26)33.17±1.05 33.20±0.97 33.18±1.07 33.15±0.97 33.13±1.01 33.14±1.08 36.31±0.49 35.43±0.77b t 值 0.11 2.40 1.99 0.13 2.31 1.82 0.08 0.55 P 值 0.91 0.02 0.05 0.89 0.03 0.04 0.94 0.58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用术式。膝骨关节炎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心肺的代偿功能较差,对麻醉的耐受程度较低。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其术后苏醒的时间较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6]。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可保证其手术的效果,改善其预后。在超声引导下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股神经阻滞,可保证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股神经是腰丛神经中支配下肢的最粗神经。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的下肢麻醉效果[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的用量及丙泊酚的用量较少,其术后苏醒的时间较短,其术后的VAS 评分较低,P<0.05。这与张东博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时穿刺点的定位准确,可减少其神经组织的损伤及麻醉药物的用量,进而可促进其苏醒,减轻其术后疼痛。有研究资料显示,皮肤温度的高低与该区域的血流量有关[1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麻醉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及鼻咽部的温度相比,P>0.05。麻醉后的第10 min 及麻醉后的第15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及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均较高,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时两组患者鼻咽部的温度均较低,P<0.05。这一结果说明,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后,其下肢血流的情况较好。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为患者的股神经受阻滞后,可使其股神经支配区域的血流量增加,进而可使其体温升高。观察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术毕时均出现鼻咽体温下降的情况,考虑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较低、接受输液及受到麻醉药物的刺激,导致其血管出现扩张,加快其身体散热,同时对其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干扰所致。因此,在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保温措施防止其体温下降。

综上所述,与进行全身麻醉相比,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其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其术后苏醒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下肢皮肤的温度。

猜你喜欢
苏醒置换术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会搬家的苏醒树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