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技术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02 00:52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支数双源中重度

赵 丹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 绵阳 621000)

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持续性狭窄或闭塞后,其相应供血区域会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可形成肢体末端坏疽[1]。罹患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尽早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双源CT 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用于诊断血管疾病。本文主要是探讨双源CT 技术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45 例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2)心肺功能尚可。3)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恶性肿瘤。2)对造影剂过敏。3)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4)存在血栓脱落的情况。5)参与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突发急病,需要进行抢救。6)发生猝死。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其年龄为41 ~69 岁,平均年龄为(49.36±5.32)岁;其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程为2 个月~3 年,平均下肢血管病变的病程为(1.35±0.68)年;其中,存在下肢皮温降低、间歇性跛行、下肢深感觉及浅感觉障碍、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症状的患者分别有40 例、30 例、19例、10 例及8 例。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源CT 机的峰值管电压设置为140 kV 和80 kV,将管电流设置为60 mAs 和240 mAs,将重建层厚设置为1 mm,将螺距设置为0.7。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常规扫描。之后以4 mL/s的速度为患者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然后为其静脉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CT 值在达到120 Hu 后可触发扫描,每隔9 s 自动扫描1 次。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后台处理器中,对扫描部位进行去骨图像重建。由2 名影像科医生判定患者的检查结果。在2 名影像科医生判定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职称更高的医生参与结果判定,并根据多数医生的意见判定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将下肢动脉分为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3]。根据这些患者进行双源CT 检查的结果,判定其各个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情况,并根据外周血管狭窄5 级法将其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及闭塞的情况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4]。为这些患者均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并将为其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作为确诊其病情的依据。比较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观察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效能。灵敏度= 真阳性支数/(真阳性支数+ 假阴性支数)×100%。特异度=真阴性支数/(真阴性支数+假阳性支数)/100%。准确率=(真阳性支数+真阴性支数)/ 总支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各个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情况

为这些患者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显示,其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及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胫前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及狭窄的发生率位居第二。详见表1。

表1 这些患者各个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情况[支(%)]

2.2 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结果的对比

这45 例患者均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仅35 例患者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其中有20 例患者使用DSA 技术对双侧下肢动脉进行检查,有15 例患者使用DSA 技术对单侧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这些患者共有495 支动脉使用双源CT技术和DSA 技术进行检查。为这495 支动脉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显示,有240支动脉正常,有96 支动脉轻度狭窄,有49 支动脉中度狭窄,有30 支动脉重度狭窄,有80 支动脉闭塞。为这495 支动脉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显示,有234 支动脉正常,有97 支动脉轻度狭窄,有53 支动脉中度狭窄,有33 支动脉重度狭窄,有78 支动脉闭塞。在为这些患者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中,有6 支动脉的诊断结果比实际病情轻,有11 支动脉的诊断结果比实际病情重。

2.3 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结果

为这些患者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显示,有164 支动脉发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为这些患者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显示,有159 支动脉发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结果详见表2。采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对表2 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可知,为这些患者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为98.11% 、特异度为97.62%、准确率为97.78%。

表2 为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结果(支)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糖尿病所致慢性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加。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发病率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可随着病情的进展发生下肢坏疽及坏死。病情严重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患者甚至需要截肢。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可清晰地显示出患者受检血管管腔的情况,了解其血管狭窄的程度、是否发生闭塞、闭塞部位的长度及闭塞血管周围侧支循环的情况,进而准确地判定其病情[5]。但使用DSA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费用较高,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其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此外,患者的下肢动脉较长,DSA 导丝通过下肢动脉的难度较大[6]。因此,DSA技术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方面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双源CT 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双源CT 机内交叉安置的两个套球管和两个探测器可同时采集患者受检部位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原始图像的质量,使图像处理器可准确地区分原始图像中的各个组织,获得比较准确的受检部位能量减影图[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结果中,有6 支动脉的诊断结果比实际病情轻,有11 支动脉的诊断结果比实际病情重。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影像科医生对血管狭窄程度的主观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下肢血管中存在较大范围的钙化灶,可降低造影剂通过血管的速度,进而影响诊断的结果[8-9]。么刚等[10]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效能较高。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双源CT 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可比较准确地了解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的程度及闭塞的情况,且使用该技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

猜你喜欢
支数双源中重度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