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1-11-03 12:10马帅旗鲍存会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毕业

马帅旗 鲍存会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教育战略部署过程中,地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由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由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三个改革方向,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育人平台、评价和改进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地方高校能跻身于某一领域的一流建设提供契机,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双一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立足专业学科竞赛培养自动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改革与创新研究”(17BY087)

[作者简介] 马帅旗(1977—),男,陕西乾县人,工学硕士,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能传动研究;鲍存会(1976—),女,陕西眉县人,硕士,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路与系统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064-04    [收稿日期] 2021-02-05

一、引言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专业和强势学科的引领作用,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战略部署,实施办法中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高校的核心职能在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有效促进一流学科建设,而一流学科建设反过来又服务于一流人才的培养,因而“双一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一流人才培养[1]。地方高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虽然地方高校的专业和学科相对研究型大学较弱,其技能相对于职业类院校较弱,但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强。地方高校主要培养运用知识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2],这既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又给地方高校跻身某一领域或若干领域的一流建设提供契机。基于国家实施新一轮大学和学科建设的重大改革,本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都在深入开展“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研究型高校拥有某一个或若干个高水平学科,或者拥有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优势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较为成熟,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相对于研究型高校,地方高校自身底子薄、生源差、师资力量薄弱,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困难重重。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

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型大学与技能型院校的顶层设计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而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较为模糊,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首先,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部分地方高校认为自身条件与一流大学、一流专业标准相距甚远,“双一流”建设应该是“985”“211”等重点高校的事情,淡化“双一流”建设这一国家教育战略决策,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模式和评估方式等未能跟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需求。其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跟风或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自身特色优势及地方经济对人才需求。最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脱节。虽然部分地方高校制定了全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反馈机制,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活动过程两张皮[3],不能用自己制定的尺子去考量自己。

(二)课程体系不能支撑“双一流”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双一流”建设中,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导向为依据,只考虑了专业对通识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之间逻辑顺序,未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需求,对毕业要求指标支撑力度不够。如果区域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则相应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关联度矩阵等都需跟随变化。但现有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评价与反馈、课程模板和毕业要求指標点之间的关联调整机制滞后,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要求指标点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关联性不严谨。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作用不强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用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而课程目标则用于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在专业认证的推进过程中,地方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建立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度矩阵,但现有地方高校的专业认证处于摸索阶段,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机制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否满足区域人才需求,培养过程需要经过多轮反馈和论证。并且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现象严重,其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度矩阵、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人才需求不适应,其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不强。

(四)师资队伍不符合“双一流”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

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地方高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相对较为匮乏,导致科研层次不高,学科教学骨干的引领性不强。另一方面,受限于专业、地域发展限制,地方高校师资引进政策优势不明显,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有教师疲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严重影响“双一流”建设的进度。人才培养受限于一定层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师资力量、科研数量与不满足双一流建设需求,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受限,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毕业
关注一流学科
我们今天毕业了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