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

2021-11-03 12:29刘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刘燕

[摘 要] 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供给大国,我国旅游市场、旅游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旅游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培育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刻不容缓。高校承担着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如何变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行业输送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深入探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分析发现“学教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对教师、学生、行业产生正向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云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2021JYJXGGWT-75)

[作者简介] 刘 燕(1979—),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105-04   [收稿日期] 2021-03-20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要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分析现阶段改革难题及其根源,结合旅游行业与市场发展情况作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改革思路[1]。本文拟梳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产生的影响,形成改革新思路及实施策略。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现状

(一)课程目标与应用能力目标脱节

大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专业与课程设置大而全,校与校的特色优势并不明显,精而优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或者即使有的高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在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高校自身口碑、人才流动、实践基地等多种软硬件条件影响,他们不得不走上靠招生获取生均經费、弱化实用性教育教学的路子。长此以往,对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某些课程进行小修小改作用并不大,实用化、可操作化的课程理念束之高阁,旅游管理专业与市场、企业接轨不紧密,旅游管理专业既不围绕旅游行业做文章,也没有对旅游管理做深入思考,更没有累积足以进入旅游行业的能力与资本。

(二)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应用性、特色化脱节

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非专业课程与旅游管理行业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基础类课程体系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格格不入,不少专任教师也缺乏课程旅游管理化,时时处处体现专业特色与亮点还不够[2]。所选用的教材虽都具有很高的理论化水平,对旅游管理专业也有独到的理解与认知,但这种从实践中高度抽象化了的课程内容并不适合旅游业市场运作,也不利于学生走出书本、教材,将教材的理论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则还有很大的困难。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学生内化能力脱节

高校不少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科研甚至行政管理的三重压力,重视科研、管理的高校比比皆是,同时兼顾三者困难重重,即使有丰富科研经验与成果的教师也难以将教学与科研完美结合,很多时候教师开展的科研工作与教学的关联度并不大,长期将时间与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中的教师基本无法充分摄入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无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转化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自然而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变得十分单调[3]。加上不少高校建校历史较长,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并不敏感,“1+X”证书、项目化教学等理念在教学手段与载体极度不充分的情况下难以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化严重,不对教材“过筛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经验结合不紧密,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学与不学、学多学少差异度不大,人人都能学懂、人人都没学懂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

(四)课程评价体系与市场评价脱节

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综合运用不多,一学期一次性学习结果评价多,跟踪督促评价较少,先期诊断学习能力不够,教育教学评价评估手段单一,通过期末一次性考试成为终结课程教学的工作[4]。另外,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依然明显,对教育行政系统部署的各项工作极为重视,对行业领域的关注转化率不高,市场敏感度不佳,既无法预测到行业发展趋势,也不关注市场动态,有时市场对高校的人才培育并非高度认可。

二、旅游业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影响

(一)旅游业迅猛发展

国民经济不断提升后,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世界,旅游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重要选择。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形成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

迅猛发展后的旅游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受最近疫情防控的影响,局部旅游业出现萎缩状态,旅游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能力较弱。同时,旅游市场的中高端人才比例不足,复合型人才梯队有所欠缺,人员频繁流动,人文精神缺失等,使旅游大国距离旅游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旅游业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

多年来,旅游市场及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队伍,高校也多方探索旅游从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对旅游类专业进行调整,但总体而言,市场及企业需求与高校输出不对等,要么持续终身学习不够,工作事业视野不够,小型旅行社数量占比远高于旅游集团数量,要么直接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上手慢、推进不快,应用性、实践化能力不足。

(三)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发展相适应

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议》释放了大量旅游利好信息,开启了旅游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文化与旅游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