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贯穿始终

2021-11-03 10:39刘华
关键词:一体化初中化学评价

刘华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下的教学设计,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制订教学目标,指明评价方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设计学习活动以落实评价任务,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发挥评价的反馈、导教、导学作用。结合《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明。

关键词:评价;“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化学;《环境污染的防治》

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为了探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教、学、评”三者是相互统一、互相推动的。评价不应游离于教和学以外或悬浮于教和学之上,而应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切地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发挥反馈和导向作用。这样一来,教学就成为发现评价证据的过程,评价也不再只是学习活动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嵌入教学,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工具,从而有效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下的教学设计,先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制订教学目标,指明评价方向;而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最后设计学习活动,落实评价任务,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发挥反馈、导教、导学作用。以下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指明评价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激励、导向功能。教学目标不能是教参、网络资源、教师经验的直接移植,而应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联系课标和教材,关注学情,指明评价方向。

《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环境标志的含义;能举例说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能列举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能看懂空气质量日报。

3.通过实验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意义;能列举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养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学会独立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并能分析原理。

5.通过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意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呼应教学目标

评价任务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可以显示结果与目标的差距,为教师调整、改进课堂教学提供重要依据。评价任务要呼应教学目标,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简单明了,让学生清楚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

《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的评价任务如下:

1.说出中国环境标志的含义,并画一画自己的设计;举出身边的实例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对应教学目标1)

2.对照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说说当地空气质量状况(有哪些污染物,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会造成哪些危害);列举不少于3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以及化学在防治空气污染中的贡献。(对应教学目标2)

3.小组合作实验模拟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列举不少于3条关于酸雨的危害以及化学在防治酸雨中的贡献。(对应教学目标3)

4.说出身边水污染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分析说明水污染对环境、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列举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及自己能做到的节水措施;能独立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并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对应教学目标4)

5.按照所在城市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列举不少于3条垃圾分类的意义。(对应教学目标5)

学生完成评价任务3“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中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结果描述等时,教师要实时巡视指导,帮助他们完善实验方案, 更正实验中基本操作的不规范,组织他们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反思实验过程。评价反馈一方面可以诊断学生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实验方案、结果以及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落实评价任务

让教学目标达成、评价任务落地,需要相应的学习活动作为载体。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多对一”,还可以是围绕教学目标将整节课设计为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活动”。

《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创设“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包括空气、水、垃圾等),查找资料了解环境问题造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贡献”这一真实的活动情境,将评价任务适切地镶嵌其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价值,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厘清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之间的差异,不能以学习活动代替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解决的是有没有将学生带到目的地的问题,学习活动解决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到目的地的问题。

比如,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课评价任務4中的“能独立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并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学生需要掌握净化水的原理和活性炭等各物质的作用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学习活动:从注射器、烧杯、棉花、活性炭、小石子、砂子等中,自选仪器和药品,搭建简易净水装置,并用它净化一杯浑浊的水。教师可依据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收集评价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课堂节奏和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行线”,教师的教为“辅助线”,对教和学的评价为“随行线”,走向“教、学、评”一体化。

猜你喜欢
一体化初中化学评价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