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途径探析

2021-11-03 06:05谢国宁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谢国宁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小学阶段设置数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学习数学难度较大,在这一教育阶段教师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利用学生的具象思维发展其抽象思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新事物的吸引下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促进高质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度融合;有效途径

引言

小学生处在这一年龄阶段,其思维发展不成熟、认知存在局限性,在学习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感到十分吃力,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和抗拒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实现长足发展。基于此,新时代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紧急情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于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提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高度融合的这一想法。二者融合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与时俱进、创新变革,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价值,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恰当结合,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推动学生实现自然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积极影响

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探索与发现。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在兴趣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调动多种感官深入思考与探究。二者融合教学能够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特征,顺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思维的活跃度大大提升,从而更易接受并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

其二,有利于提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化资料能够充分实现其利用价值,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眼界。并且多种教学资源能够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通过直观的表达和处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加快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进程,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十分有益。

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新型学习方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接受教育教学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渠道,使其在课余时间利用信息化平台在数字化情境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延伸数学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做好奠基工程。此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使其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更新与优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其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在后续教学中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将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拓宽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帮助下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高度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教师对二者融合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教师由于教育教学负担过重,难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探索有效的融合教学策略,教学的理念观念、方式方法落后,对待新事物存在抵触和畏惧心理,错误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理应发生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之中而非数学教学课堂,即使存在某些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也对其存在认知偏差,即融合教学是将白板完全取代黑板、幻灯片完全取代的板书的错误认知。

其次,部分地区的硬件设备匮乏,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低下。当前,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仍未实现全覆盖,硬件设备的缺失使得融合教学受阻。即使某些学校配备有较为齐全的硬件设备,也存在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而无法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技能,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学习精力有限,因此缺失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知识与技术。

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合理性。当前,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问题,一味将大量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而弱化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将事先设计好的课件高密度传输给学生无法突出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使其无法从大量课件中快速选择有效信息进行消化和吸收,师生之间单向交流的关系不利于突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难以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高度融合的策略

(一)课程导入抓住学生关注点

课程导入环节是教师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开端,在该环节巧用信息技术能够奠定良好的教学基调,通过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兴趣的驱动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根據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看来,学生对往往对新事物存在较重的好奇心理,基于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到学生面前,能够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特点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其快速投入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高质高效学习。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时,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动画,其中内容如下:森林正在举办“数学知识障碍赛”,小鹿、小象、小猴等动物前来参加,从起点到终点共有五个障碍以及五道比赛题目,小动物们穿过障碍后裁判员大象先生会说出有关数学题目,回答正确后方可通行 。比赛过程中,只见小猴率先穿过第一个障碍,裁判说出题目“4×7=?”,小猴快速回答“28”便继续下一难关,随后小猴一路畅行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播放完视频动画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今天课程过后将会变得像小猴一样厉害,从而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下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比的向往,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融洽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出“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想法,在氛围的影响下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喜好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更加合理和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自觉主动思考,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置特定情景,将分数相关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如小蓝邀请三名朋友到家中做客,妈妈将大西瓜切成八块端到桌上给小朋友们吃,这时妈妈问小朋友们“现在桌上有八块西瓜,你们四个小朋友每人能够分到两块,如果把八块西瓜分给小蓝和小绿,那么每人能分到几块西瓜?如果现在只有一块西瓜要分给小黄和小紫,那么他们两个该怎么分呢?”通过这一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陷入思考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顺势引出本章节教学内容,使学生维持较好的思维模式开展后续学习,在教学情境的渲染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在获取知识时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可见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对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高度融合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加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白板上制作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像,分别讲解完各图形的面积公式过后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变换为学生直观展示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三角形面积的两倍”这一知识点,帮助学生在理解相关公示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记忆,并在具体题目中加以落实。此外,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为学生设置动态化的局部地图,如学校各建筑的分布图,从而引导学生对方位展开详细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如此一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数学概念、定义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自然而然产生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教學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其思维方式、讲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应落实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已有经验自主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体会与理解并了解数学知识的使用途径。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教师介绍该统计图特点及作图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作图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图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随后,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具体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作图,如给出“某学校调查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图表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切实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学生在自主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能够将学数学逐渐过渡为做数学,把握数学知识核心要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有利于构建具备活动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是教育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全面认知,将信息技术合理引入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打造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实现高质高效学习,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信息技术教育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T—93)】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26):159-160.

[2]刘琳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5):155-156.

[3]谢艳红.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79-80.

[4]干金辉.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2021(35):124.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