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2021-11-04 01:28
岭南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摩擦关税跨境

姜 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贸易谈判学院,上海 200336)

一、引言

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热点问题。由于近期疫情蔓延和中美关系的紧张化,跨国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我国从2009年开始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迅猛,但近几年的增速出现下滑,加上近期汇率不稳定等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仍任重道远。由于逆全球化趋势的扩大和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格局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新一轮的重构,而这一调整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

从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来看,国际贸易倾向选择交易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产品的市场份额越大越容易形成结算货币选择的谈判优势,大额订单交易往往采用进口国货币结算。对于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除了人民币汇率、金融发展等国内因素,跨境贸易结算货币还受到经济规模、对外开放、汇率波动以及地理距离等因素的影响。[1]可见,两国双边因素对贸易结算货币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

现有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影响研究主要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来模拟测算。[2][3]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显示,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会对全球贸易形成冲击,但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和福利影响,研究结果却呈现不同观点:部分研究认为,中美两国相互报复的贸易摩擦有利于提升美国福利并改善其贸易条件,但不利于中国福利且造成贸易条件恶化。中美逐渐升级的贸易摩擦最终会损害中国的利益。[4]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社会福利影响有限,而美国则是贸易摩擦的最大输家。[5]造成结果差异可能的原因在于不同研究在进行模拟时,选取的关税税率和产品种类不同。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商品征税的税率和产品种类的选择,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会对两国经济和福利产生不确定影响。

当前,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由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其背后的动因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经贸结构性矛盾引起的。与此同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元霸权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冲击了美国长期以来依靠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繁荣本国经济的做法。[6]因此,中美经贸摩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以及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决策者高度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美经贸摩擦的表现及成因

(一)中美经贸摩擦的表现

2018年,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不断挑起经贸争端,采取了301调查、加征关税以及禁售芯片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全面爆发。此次贸易摩擦升级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摩擦主要针对中国的钢铁出口。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启动针对钢铁和铝产品的232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制品征收10%的关税,并于2018年3月23日正式生效。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价值3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主要包括7类商品。其中,对水果及相关制品加征15%的关税,对猪肉及其相关制品加征25%的关税。

中美第二阶段贸易摩擦主要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产品。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对中国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的301调查结果,并宣布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同年4月16日,美国颁布出口禁令,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期限7年,且立即执行。美国对中国电子行业的出口禁令,使得中美贸易摩擦向高科技产业领域蔓延。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宣布于同年7月6日开始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飞机、汽车等运输设备以及化工品等价值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第三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加征关税商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USTR宣布从2018年9月24日起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从2019年1月1日起,将税率提高到25%。2018年7月19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如果有必要,他愿意对每一件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5%—25%不等的关税。[7]

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中国整体关税提高了近4倍,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大幅下降,但中国对欧盟等其他地区出口有所增长,出现了贸易转移现象。[8]目前,中美已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济贸易协议。然而,拜登继任后美国总体对外政策回归其传统外交政策,巩固与主要盟友的战略关系,对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遏制大于合作。拜登政府发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临时指南》文件,明确指出美国与中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正在急速加强自我主张,并且有能力对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挑战的唯一竞争对手。但是,美国对中国具体战略布局和策略手段尚不明了。拜登上任后宣布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进行全面审查,并将征询传统盟国意见,以制定一致的战略。拜登表示美国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包括取消关税,并寻找最佳对华办法。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府增强了对中国高技术领域的限制性政策。美国新任商务部长表示,美国将充分利用“实体清单”,限制美国技术和产品进入华为或其他中国高技术企业。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美国政府近期出台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可能加剧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情况,进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因此,中美长期的竞争关系将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场持久战。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是美国以贸易逆差、知识产权等为由抱怨中美间贸易不公平,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然而,美国贸易政策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中美双方贸易结构差异、中国寻求产品升级等经济因素,与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游戏规则及其战略考量等政治因素,共同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1. 经济因素。随着两国经济往来的不断深入,中美贸易不均衡趋势日益显著。美国宣称中国是其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因此,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缩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提高国内就业率,美国提高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从本质上讲,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是对经济利益的争夺。本轮中美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因为贸易不平衡,实质是美国要遏制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产业和价值链升级,以确保其全球贸易的竞争优势和利益分配。美国不仅将清单锁定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的行业上,还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重点打击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中美贸易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美国对中国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是由于全球化分工模式导致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使得美国成为一个资本要素密集工序的国际分工参与者,从而解释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项目顺差国和经常项逆差国。美国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也是中美间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美方对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施行严格的出口管制,其结果是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没有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违背一般贸易理论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两国间的贸易失衡现象。美国对中国账面上反映出的巨大贸易逆差部分可以归因于统计口径导致的误差。而且,若将美国对中国在服务贸易项目上的顺差计算在内,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将会大大缩小。

2. 政治因素。首先,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背景。为了缓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扩大的贸易赤字,美国贸易政策的走向逐渐由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其目的是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以增强美国经济在全球贸易的竞争力。特朗普政府特别强调“美国利益优先”,具有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特征。其次,美国的政治选举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中美贸易失衡已经演变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虽然中美贸易失衡的现象一直存在且趋于严重,但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时间与历次美国选举年份相一致,可见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已成为政客赢得选民支持的工具与手段。再次,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是导致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这既是美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中国与美国存在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剧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戒心。

3. 制度因素。美国对中国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源于世界货币体系制度。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发行不再受到黄金存量的约束限制,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货币创造能力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国为了防止因为美元增量供给增加而引起的美元贬值,只能将贸易收入获得的美元再以投资的方式返还给美国。由此,美国就可以通过顺差国资本项目的流入来平衡其国际收支。由此可见,中美贸易失衡是系统性、制度性且长期性的。人民币崛起对美元的冲击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潜藏矛盾。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为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极力遏制其他国际化货币。美国曾经阻止日元、德国马克的国际化进程。就人民币而言,从2009年中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到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再到 2018年人民币原油期货上市,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民币对美元霸权的挑战。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促使全球经贸关系调整,以延续美元的霸权地位。

总体而言,美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两国对经济发展主导权的争夺、美国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长期形成的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因素共同促使中美两国贸易冲突不断出现并有所升级。

三、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机理分析

中美经贸摩擦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途径:一是汇率,中美经贸摩擦导致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和资本异动,而贬值预期增加了持有人民币的风险,汇率波动增大了交易成本,从而对人民币结算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物价,由于加征关税引致因成本提高的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将影响人民币币值稳定性,从而对人民币结算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市场份额,与美国的经贸摩擦会导致中国出口下降,而产品市场份额的减少直接降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使用规模。第四,制度改善,中美经贸摩擦通过倒逼机制,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而在制度层面上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机理分析

(一)汇率波动

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币值出现明显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受到美元指数上升、预期的集中释放、美国增发货币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初人民币对美元币值伴随美元指数的上升有所下跌,在此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升级总体呈现贬值趋势。从国际收支来看,贸易摩擦的冲击可能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人民币贬值预期。然而由于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2020年美国宣布开始增发货币,随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出现上升的趋势。总之,中美经贸摩擦将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市场,进而影响国际收支账户,以及中国经济和市场环境稳定等,从而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

根据汇率波动假说,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将会增加选择人民币结算的不确定性。币值稳定可以减少货币兑换和持有成本,使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货币的国际信誉。如果一国货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那么使用该国货币兑换其他货币一般不会带来损失,甚至还能带来名义收益,非居民则愿意持有该国货币。也就是说,货币稳定有利于提升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由于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升级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增强,人民币持有者存在资产贬值的风险,因此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造成不利影响。

(二)物价变动

由于加征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通胀预期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对我国造成一定的通胀压力。由于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原材料和中间品,关税增加引起的价格上涨还会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传递而推升通货膨胀。以农产品进口为例,我国每年80%以上的大豆依赖进口,其中有超过1/3的大豆来自美国。但是由于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推高了国内大豆价格,导致大豆进口量的下降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豆价格的上涨。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禽畜饲料原料,加征关税还会导致一系列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增加我国CPI上涨压力。

通胀预期对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将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进口商品价格上升造成的通胀预期会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成本。其次,加征关税不仅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同时进口商品向下游传导会造成下游产品价格的上升。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主要依赖进口,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则会通过向下游传递扩大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将进一步影响币值稳定性,从而对人民币结算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份额

中美贸易摩擦会引起中国出口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降。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如果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量将下降11%。[9]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约占中国出口额的五分之一左右,美国提升关税税率对我国出口额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细分行业来看,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容易受到加征关税的不利影响。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第一批商品主要有医药、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由于上述商品的价格弹性较高,加征关税会明显减少美国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中国出口的大幅下降。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商品包括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相对而言此类产品价格缺乏弹性,所以对此类产品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有限。近期美国打击中国科技企业将直接导致市场份额缩减。产品的市场份额会对人民币结算产生直接影响。产品市场份额大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贸易谈判时的议价和选择结算货币的能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可能性就越大。市场份额的下降会直接降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

(四)制度因素

此次引起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美国凭借“337调查”和“特别301条款”向中国发起调查,以加强对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美贸易摩擦通过倒逼机制,迫使我国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有助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进而间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体而言,贸易摩擦的倒逼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倒逼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和出口质量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和出口产品质量。通过增强产品异质性,降低可替代性,出口企业在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和结算货币选择的话语权增强,从而扩大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使用。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方面,通过完善制度、健全体制,增强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信任度,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扩大我国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促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摩擦。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增强经济实力和地位,从而推动全球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综上所述,从短期效应来看,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损害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我国贸易市场份额,对人民币贸易结算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效应来看,贸易摩擦对完善我国营商环境产生的倒逼机制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中美贸易摩擦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应对措施

(一)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中国应当审慎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摩擦由贸易领域扩大至金融领域。第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中央银行应该对汇率预期做出明确引导,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同时,通过协调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将贸易摩擦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二,加强金融监管,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导致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中国应当汲取教训,严格加强金融监管,适度有序开放金融产业,防止资本过度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等虚拟经济中。稳步开放资本账户,推进自贸区改革,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应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打造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拓宽对外贸易市场范围。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贸易计价结算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制度框架,提高人民币使用的便利化程度。鼓励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贸易时使用人民币结算,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双边、多边贸易中的使用占比,特别要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大宗商品主要消费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大宗商品生产国的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宗商品出口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和使用率。

(三)通过数字货币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通过推进央行数字货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应支持多币种结算清算的人民币全球化支付体系,从而推动跨境投资和贸易货币新格局的形成。首先,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特别是21世纪贸易新规则加入数字经济的规则。中国应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方面的国际规则制定与合作,提升国际社会对数字货币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认可度,对接高标准的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其次,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投资和贸易合作的支付、结算、信贷等系统功能,提供金融投资产品和衍生产品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猜你喜欢
摩擦关税跨境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摩擦是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