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门诊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4 08:06陈宝陈颖妹韩花桂沈群覃颖鲜吴彪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参与者意愿

陈宝,陈颖妹,韩花桂,沈群,覃颖鲜,吴彪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肆虐全球1年多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截止北京时间2021年4月26日0时,全球报告新冠病例数突破1.4亿。尽管我国COVID-19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由人员流动、物品运输等国际交流活动而引起的输入性疫情风险仍不可忽视。目前,多个国家均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2020年12月31日,我国新冠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1],并执行分两步方案的疫苗接种策略,在针对部分重点人群接种后对全人群开展“应接尽接”工作。本研究拟通过调查海口地区门诊患者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新冠疫苗免疫策略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1月6日~21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前往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就诊且能独立完成问卷的患者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年龄14~65岁。本次调查研究得到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批准文号“医伦理”〔2021〕202号。

1.2 调查方法

参照既往有关疫苗调查的文献[2, 3]及所关注的问题自行设置调查问卷,初稿经专家咨询后开展预调查,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s α=0.672)和效度(KMO=0.866,P<0.00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参与者的基本情况、疫苗知晓情况及防病知识、获取COVID-19疫情的主要途径、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原因。对我院秀英门诊各诊疗区分诊护士进行培训,由其向门诊患者详细告知本次调查目的及内容,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后进行自填式无记名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由双人独立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整理、录入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并核对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M)和第25、第75百分位数(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特征

共有596名患者参与本次调查,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92.3%。男女性别比为0.82:1(248/302);中位年龄34.0(28.0,47.0)岁,其中31~40岁占比最高(30.5%);汉族人居多(94.4%);现居住地类型以城市为主(59.8%);参与者中以政府/企业/事业单位职员为主(20.9%);有具备医学背景亲属的参与者占少数(23.6%);文化程度多为大专或本科(48.0%);已婚者占多数(69.8%);2020年月均收入<2000元(31.5%)与2000~5000元(37.3%)的比例相近;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在获取COVID-19疫情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占比达62.0%;认为综合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24.5%)、报纸/电视/专家讲座(21.3%)、医生/护士的告知(19.1%)等方式获取的疫苗信息最可信。

2.2 新冠疫苗的认知情况

550份有效问卷中,有443人(80.5%)在本次调查之前已知晓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已获批准上市;“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新冠疫苗接种针次”“接种新冠疫苗后仍有必要继续佩戴口罩”的知晓率分别为79.3%、56.4%、98.2%;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应优先为医务人员/科研人员(79.8%)、经常各地出差的人(76.0%)、从事进口冷链冷冻食品运输的工作人员(70.4%)接种新冠疫苗;多数人认为怀孕/哺乳期妇女或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72.5%)、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71.1%)不适合/暂时不适合接种疫苗,约半数参与者不知晓目前发热(42.5%)、目前感冒(44.7%)应暂缓接种疫苗。调查对象疫苗认知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疫苗认知情况[n(%)]

2.3 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2.3.1 接种意愿

87.6%(482/550)的参与者愿意接种政府免费提供的新冠疫苗。

2.3.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仅认为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χ2=19.747,P<0.001)这一因素对调查对象的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有影响。调查对象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情况

2.3.3 影响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原因

482名参与者愿意接种新冠疫苗,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包括认为新冠疫苗能够预防COVID-19(69.7%)、官方数据表明/媒体报道疫苗安全(39.2%)、官方数据表明/媒体报道疫苗有效(34.6%);有68名参与者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55.9%)、疫苗刚上市需要时间考虑(41.2%)。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原因情况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原因

3 讨论及建议

3.1 门诊患者对新冠肺炎及疫苗的认知情况

本调查表明,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在获取COVID-19疫情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占比达62.0%;获取COVID-19疫情最可信的途径则以综合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24.5%)为主,而微信、抖音、微博三者的占比仅为11.3%,可能原因是认为综合医院等具有较高的公信力[4]。新冠疫苗知晓率较高,有80.5%的参与者在本次调查之前已知晓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已获批准上市;而对于疫苗认知方面的掌握情况则较差,有20.7%的参与者不了解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甚至有约半数参与者不知晓目前发热(42.5%)、目前感冒(44.7%)应暂缓接种疫苗。

3.2 门诊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有87.6%的参与者表示愿意接种政府免费提供的新冠疫苗,这与Jeffery[5]等人报道的中国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率(88.6%)相一致,表明公众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较高。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认为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χ2=19.747,P<0.001)是唯一对调查对象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有影响的独立因素,而李晶[6]等人在昆明市开展的类似研究则显示有疫苗价位、文化程度、职业、获取疫苗途径以及认为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等5项因素,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调查开始时间在我国新冠疫苗宣布获批准上市[1]后及调查期间宣告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7],新冠疫苗成为“热点”,公众对疫苗的关注度提高和对疫苗的科普知识以及认知度增加有关。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主要有担心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55.9%)、疫苗刚上市需要时间考虑(41.2%)这两项涉及疫苗安全性的因素,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近年来发生的疫苗安全事件[8]引起的疫苗信任危机,提示应建立健全疫苗生产、运输、管理等环节的法律体系及法规,完善疫苗监测系统建设[9, 10],增强公众对疫苗预防疾病的信心。

3.3 结论及建议

目前,与SARS-CoV、MERS-CoV一样,尚无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11, 12],且巴西的经历也宣告试图通过自然感染而达到“群体免疫”基本不太可能实现[13, 14],大规模疫苗接种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接种疫苗在传染病防控中至关重要,科学接种疫苗,降低感染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15]。疫苗接种意愿较低的原因是对疫苗缺乏认知和无法获得免费接种信息[16],提示在推广疫苗接种工作中,应重点在疫苗防病知识等方面开展健康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水平。当地在开展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工作时,可参照王睆琳[17]等人的研究,优化大型公立医院线上“教育大讲堂”应急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提高大型公立医院健康教育宣传的服务效能,通过制作疫苗防病知识、疫苗接种禁忌的宣传视频、宣传标语、宣传画报、顺口溜等宣传素材,充分利用综合医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官方媒介的新媒体着重开展疫苗接种禁忌症、疫苗防病知识及疫苗有效性、安全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新冠疫苗接种效率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供健康宣传思路。尤其是在新冠疫苗实施全民免费[7]的政策下,各相关机构应做好充足准备,充分研究疫苗接种及分发策略,提高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的效率,多举措并举,提高疫苗覆盖率,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参与者意愿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