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04 08:06刘晓红胡善菊赵李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师生

刘晓红 ,胡善菊, 赵李洋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彰显出非凡的魅力,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1],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2-3]。因此,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以及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为必要。为了更好地强化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对影响校园文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方面[4]。其中,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属于硬文化;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则是隐性文化,只能感受,不能直观看出,属于软文化[5]。很多人认为,无论软文化还是硬文化,只要建设好了,都能强化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但是,对于这两种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强弱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模糊的,研究者甚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与建设的各个软、硬文化指标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之间的作用大小及相互关系,可以为结构方程在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提供依据。

1 数据搜集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潍坊医学院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资料,自2019年9月-11月向医学、理工、人文学科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7份,有效回收率84.83%。

1.2 调查内容

首先根据搜集的资料初步建立校园文化建议满意度指标体系,并对所有的指标按A、B、C、D顺序进行编码,然后采取德尔菲法二次确定指标体系,并最终确定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四部分:

(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级、专业、性别、所属类别等。

(2)校园硬文化建设满意情况,包括校舍规划、师生活动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氛围、师生创新成果产出等指标。

(3)校园软文化建设满意情况,包括对校园形象、办学条件、校风、领导作风、师德师风、制度制定、学生学习行为建设、学生素质水平、考研考公率九个项目的满意度评价。

(4)校园文化满意度情况,包括物质文化满意度、精神文化满意度、行为文化满意度、制度文化满意度。除了基本情况内容外,其余指标均采取李克特五级赋分法,得分越低,满意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通过SPSS22.0将数据输入数据库,先以校园文化满意度4项观测值均值为因变量,其余十四项观测值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各变量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有影响的可测变量。再将得到的各观测值及各维度之间通过Amos23.0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确立结构方程模型。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所有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507人,女生1020人,分别占比33.2%与66.8;年级中主要是大三学生,有718人,占比47%,大二有541人,占比35.4%;大三有268人,占比17.6%;而在所学专业中,涉及到临床、护理、康复、麻醉、口腔、影像、预防、眼视光、药学、检验、生物、心理、食品、卫检、统计等医学院校中的每个专业,其中调查人数最多的是临床学生,有229人,占比15%;麻醉学生有168人,占比11.0%;社保专业175人,占比11.5%;营销专业146人,占比9.6%;影像专业126人,占比8.3%,检验专业137人,占比9.0%。总体来说,所属学科中属于医学专业的有774人,占比50.7%;理工学科的有319人,占比20.9%;人文学科的434人,占比28.4%。

2.2 线性回归分析

设立新观测变量满意度,以SS表示,使其等于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四项观测值均值,以其为因变量,而以学生的基本情况各项指标、校园软、硬文化建设满意情况的十四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指标中校园硬文化建设满意指标有校舍规划、师生活动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氛围、创新成果产出五个指标(P<0.05);校园软文化建设满意指标则包括校园形象、办学条件、校风、领导作风、制度制定、学生学习行为、考研考公率等七个指标(P=0.000)。此时R的平方值为0.785,拟合度很好。具体见表1。

表1 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回归系数表

2.3 结构方程分析

2.3.1 研究变量的设置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潜变量与可测变量及其赋值如下:

潜变量1:校园硬文化建设。包括五个可测指标——校舍规划(D1A)、师生活动条件(D9A)、学校发展定位(D10A)、学校发展氛围(D11A)、创新成果产出(D10D)。

潜变量2:校园软文化建设。包含七个可测变量指标:校园形象(C1)、办学条件(C3)、校风(C4)、领导作风(C5)、学生学习行为(C7)、制度制定(C11) 、考研考公率(D7D)。

潜变量3: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包括四个可测变量指标:物质文化建设满意度(B1)、精神文化建设满意度(B2)、行为文化建设满意度(B3)、制度文化建设满意度(B4)。

2.3.2 理论假设:潜变量的设定及其关系建构

(1)校园硬文化建设对校园软文化建设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2)校园硬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3)校园软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2.3.3 建立初始全模型

根据理论假设,在AMOS23.0建立结构模型,并做初始全模型,具体见图1。

图1 初始模型图

2.3.4 模型评价

建立的初始模型必须通过适配度检验,才能确定模型是否与实际数据契合[6]。而模型适配检验指标检验情况见表2。

表2 模型适配检验指标检验情况表

从适配指标标准分析,模型有近一半的指标不适配。尽管没有完全理想化的适配指标,但是近一半的指标不适配,也说明,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7-10]。

2.3.5 模型的修正及分析

通过对模型反复修正与拟合,最终得到拟合后的模型路径(图2)。经过修正,模型的适配情况较好。模型的自由度为51,模型适配度的卡方值为347.268,卡方自由度比值大于3.000,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拒绝虚无假设。尽管这两项不符合适配标准,但是由于显著性概率值以及卡方值易受样本大小的影响,容易造成拒绝虚无假设的理论,因此若样本数较大,需要参考其他的适配度统计量[11]。而其他各项指标都是适配的。其中,GFI=0.964,AGFI=0.945,RFI=0.977,CFI=0.985,RMSEA=0.062,PNFI=0.759,RMR=0.017,PCFI=0.761。而理想化的适配指标很少能够存在,其他适配指标都达到适配标准的假设模型基本拟合度优良的。

从图2可以看出,三个潜变量之间的数值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也就是说,是直接效果数值。而从表3各潜变量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及效应分解看,医学院校硬文化建设对软文化建设的直接影响是正向的,系数为0.907;硬文化建设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作用,系数为0.097;软文化建设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系数为1.015,三条路径有两条系数是正数,而且综合硬文化建设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将系数加权,总效果也为正数。这说明,硬文化建设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总效应为正向的,符合假设。但是从图中看,校园的软文化建设影响力是远远高于校园的硬文化建设的。

表3 各潜变量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及效应分解

图2 修正后的模型路径图

而从模型负荷量来看(见表4),各个构面的因素负荷量处于0.59-0.95之间,比较理想。题目信度基本上大于0569,说明各个测量指标被潜变量的解释程度是大于56.9%,不能解释的部分均小于43.1%,而且数据的组成信度均在0.95左右,远远高于0.60,收敛信度也远远大于0.50,说明模型的内在质量比较好。

表4 模型参数估计及信度、收敛效度表

3 讨论

3.1 医学院校校园软文化建设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校园硬文化建设

从结构模型输出的结果看,医学院校中校园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远远高于校园硬文化建设的。因为校园软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正向的,而且系数为1.015;而校园硬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则是负向,系数为-0.097;间接影响则是由对软文化建设的系数乘以软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的直接系数[12],综合效果为正向,系数为0.824(直接影响系数加间接影响系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更注重软文化建设[13]。大到国家,小到班级,软文化实力是人们一直重视和强调的。而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观念起决定作用的。所以,要建设让师生信赖,能让他们感觉舒适、温馨的校园文化,医学学校首先要加强校园的软实力,同时也要在师生需要的基础设施等显性文化上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医学院校优秀的校园文化,提高医学院师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满意度。

3.2 师生活动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氛围、创新成果产出是医学院校校园硬文化建设的重要观测指标

从结构模型输出的结果看,师生活动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氛围、创新成果产出是医学院校校园硬文化建设的重要观测指标。其中,医学院校硬文化建设对师生活动条件的直接影响为0.729,对学校发展定位和学校发展氛围的直接影响0.845和0.846,而对创新成果产出影响也很大,为0.593。这说明,要强化医学院校校园的硬文化建设,首先要打造一个适宜医学院师生活动的环境,无论是教室安排、图书馆、阅览室、综合实训基地、宿舍、食堂都要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另外,高等医学学校任何时候,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并根据自己的定位,创造适合其定位的物质支持。再就是,科技进步发展是衡量高等医学学校发展的硬性条件[14],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创新成果,创造条件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

3.3 医学院校校园软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观测指标依次为校园形象、办学条件、领导作风、学生学习行为

从结构模型输出的结果看,医学院校校园软文化建设中,校园形象、办学条件、领导作风都是重要的观测指标。其中,软文化对校园形象的直接效应最高,为0.88,对办学条件的直接效应也比较高,为0.875,对领导作风的直接效应也比较高,系数为0.831,相对比较低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影响系数为0.754。由于,校园形象是师生心目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一种综合评价,一般来说,校园软实力越高,就说明校园形象越高。而办学条件则是包括了学校办学的资质、规模、师资等情况,随着医学院校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师资情况也在加强,自然而然的,当一个学校文化软实力在增强时,这些方面也在发展变化。而优秀的领导作风,作为一种精神影响,当医学院校软实力在增强时,医学院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就会渗透到各个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当中,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师生员工,影响到整体的校园文化。而医学生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培养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就代表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也就是说,校园软文化建设好了,医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就高,传承医学校园办学水平和能力方面效果也会显著[15]。所以,高等医学院校要抓校园软文化建设可以主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医学院校硬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向的。模型结果做出来的直接影响是负向的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样本采集的过程中,调查问卷的提交主要通过微信和手机提交,可能会造成数字的失真问题;问卷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时有困惑,也会使结果发生逆转。这个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分析和解决。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