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做中学”

2021-11-05 18:20田瑞玲丁青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8期
关键词:做中学动手操作综合实践

田瑞玲 丁青梅

摘要: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长度单位后,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通过“做米尺”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制作、反思、完善、评价等过程,一步步把抽象知识具体直观化,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各长度单位并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综合实践  做米尺  动手操作  做中学

一、活动缘由

苏教版二年级上下册都有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所接触,但是仅仅限于知道。课堂上教师也曾多次尝试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在解决具体情景中选择哪个长度单位更适合的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这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所以,在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后,我特地安排一节实践活动课——做米尺,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各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活动尝试

(一)活动前准备

课前,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要怎么上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该怎样安排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怎么应答?……其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这些课前预设显得有些多余,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可能要廣得多。

(二)活动过程

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和同年级组老师的讨论,我安排了六个环节:

1.观察尺子的特点和结构

尺子是学生已经认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但是关于尺子的细节,他们其实并没有注意过,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就是观察尺子,为接下来制作米尺做铺垫。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小组讨论做米尺的方法。

师:既然我们了解了尺子的结构,那我们又该如何制作米尺呢?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制作。可以把想法写在纸上。

在这里我还提出了“怎么去确定刻度”“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和米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来引发思考。

3.同桌合作做米尺

尽管他们讨论后觉得做米尺是很简单的事,可是当真正开始做米尺的时候问题就多了起来。有的小组两人分别从两头找个点开始画起来,有的选择毫米作单位……

4.分享做米尺的感想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到了规定的时间,只有部分学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不管进行到哪一步,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总有遇到的问题、想到的方法,所以我让小组成员和大家分享他们做米尺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想到的方法,以及做米尺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5.再次完善米尺的细节

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所以接下来给他们时间再次完善他们的米尺,没完成的很快完成了,完成的开始装饰他们的米尺。

6.学生展示做好的米尺

各小组代表与大家介绍分享本组做好的米尺。

三、活动反思

(一)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完善教学

数学实践课不必要求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完美、米尺制作都很规范,只需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积极主动、兴趣十足的过程中,感知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每个学生而言,他们在动脑、动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发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活动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若是留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对制作过程进行回想、思考、分析和总结,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经历做米尺方法的分享、过程的思考、问题的讨论以及思想的碰撞,他们会不会在无形当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知识会不会得到更好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会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我想若是准备一个课后测量活动,应该能够更好服务课堂,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后拓展活动:

请各小组用自己制作的尺子,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教室的长、宽,操场的长和宽,记录在作业纸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交流测量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虽然在做米尺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是他们在思考怎样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无形中加深了对毫米、厘米、分米、米的理解和认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做米尺时,把这些抽象的长度单位以及进率,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刻度,直观地呈现出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就像做米尺时,有的组选择的刻度是毫米,画着画着就画不下去,满脸无奈地停下来。当我问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们能想到1毫米太短,用水彩笔画着画着就挤到一起了;当我问用毫米做单位来做米尺是否合适时,他们感慨:1米=1000毫米,要画1000个刻度,也太麻烦了吧!虽然只是简单的对话,但学生却能从中有所感悟。他们在一次次思考和尝试中,对不同单位长度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刻了。

(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做米尺的过程中,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头脑中变得更加清晰起来,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点,而是形成了网络,使学生更能融会贯通。就像在进行学生作品展评的时候,细心的同学发现:有的用分米作单位,有的用厘米作单位。哪个更好呢?我让两个学生带着他们的作品测量讲台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的学生测量的结果是:讲台长156厘米。用分米做单位的学生测量的结果是:比15分米多,不到16分米。我让学生仔细对比这两组测量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时,学生自己总结出:用厘米作单位的尺子测量更准确,用分米作单位的尺子可以估计长度,是大约多长。真让人惊喜,不需要老师提醒,学生们自己就知道不同单位长度的尺子该用在哪里了。我想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不再是一个个不同的长度单位,而是一个长度单位体系,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长度单位的知识框架。

(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各小组成员之间做到了分工协作,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一次次尝试的时候,他们都特别积极主动,对数学的兴趣在变浓;在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问题时,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提升;置身于实践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学生不断实践,纠正错误,体会感悟,也能提升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更可以为学生培养优质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做米尺,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知识就这样从迷惑到明白,从明白到深刻,这就是“做中学”。对于小学数学中各种单位或者类似知识,应该都可以通过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经历做的过程,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地明白。只有做,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真正实现教育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做中学动手操作综合实践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