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1-11-06 02:21黄晓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31期
关键词:领导层指标体系

黄晓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十四五”规划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对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鲜明要求。高校作为我国文化教育的主体部分,需充分发挥外部需求和内部驱动的两大动力,推进高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高校为进一步优化办学质量与核心优势,愈发重视学校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内部控制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尤为重要,高校需从自身内部运行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方面凸显出较多问题,例如内控指标质量不高、缺少科学的内控评价方法、内部监督执行效力不强等,高校需正视并重视以上问题,努力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高校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概述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单位将内部控制的设计及实施过程反馈于领导层,领导层制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需以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为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并出具报告。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是依据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从合法合规性、全面性、重要性以及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反馈,并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等多项内容,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增强高校内部管理能力,优化内部管理效率的有力措施。而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落脚点,高校对其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评价,进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有利于高校提高风险评估及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为高校防范资金风险、营运风险、管理风险等,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能有效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使得领导层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进而提升高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为高校降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水平关注度的上升,高校为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逐渐扩大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性也有所增加。高校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管理,对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起到助推作用,也能使高校及时调整内部控制过程的不合理之处,为领导层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高校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所面临的问题

(一)内控指标质量不高,无法充分反映内控评价效用

部分高校内控评价指标按照政策要求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通过考核评价总分对内控体系进行等级评定,WY高校是以该种方法建立内控指标体系,现对WY高校内控评价部分指标通过表1、表2进行分析:

表1 内控评价指标-单位层面(60分)

表2 内控评价指标-业务层面(40分)

由以表1和表2可以看出,WY高校内控评价指标仅仅照搬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中附件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中存在WY高校不适用的评分项目,例如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指标中的编制竣工决算和超预算概率指标,目前WY高校建设新校区项目,未办理竣工决算,但并不代表该两项指标所列情况未做,导致评分时分数较低,评价结果失真。因此,WY高校的部分指标适用性并不强。同时,WY高校缺少个性化指标的设置,未结合本学校内控实际设置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质量不高。

(二)缺少科学的内控评价方法,制约内控评价发展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文件规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负责内控评价的部门或人员需应用以上评价方法,搜集内控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信息,根据所要评价的内容,分析研究内部控制风险。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高校只运用单一的评价方法,仅对现有的文字资料进行查阅,并未考察相关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也未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实地分析,内控评价流于表面,缺少实质性内容。还有一部分高校的内控评价方法不够灵活,评价方法采用固定的模式,以年度为周期,下年初才作出上年内控执行情况的评价,这样的模式致使各高校不能及时发现内控过程中的具体漏洞,高校经济活动面临风险,制约着内控评价的发展。

(三)评价人员专业性薄弱,与内控实际相脱离

目前,多数高校未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小组,而是由领导层及办公室兼管,导致内控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为薄弱。随着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内控范围及内容逐渐增多,由于内控评价组织专业性薄弱,对高校内控执行所做的评价较为单一且评价反馈并不适合高校内控的发展,与内控实际相脱离。另外,一些高校未开展内控评价相关培训进修活动,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有关内控评价的政策也不能及时获取,评价人员上升空间相对局限。因此,高校亟须建立高质量评价人员队伍,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为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可靠意见。

(四)内部监督执行效力不强,内控评价流于形式

尽管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且都卓有成效,但评价制度的执行效力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内控评价制度规定,在内控评价过程中,全员需参与内控评价活动,但由于高校内部普遍认为内控评价是领导层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联性不强,对内控评价较为敷衍,提供的资料真实性有待考究,导致内控评价的内容并不全面,内控评价制度也未得到有效落实。其二,部分高校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内控评价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内控评价制度未规定评价报告多久形成,只规定了评价报告的基准日,致使高校出具内控评价结果周期过长,领导层所做的内控修改意见时效性被弱化,并不一定适合高校当下内控的发展,因此内控评价流于形式。

(五)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内控评价缺乏有力保障

内部控制体系的落脚点是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对整个内控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而评价反馈的过程需要完善的内控体系提供坚实保障,内控评价才能全面、真实、准确、迅速地做出评价结果及反馈意见。现阶段,部分高校的内控体系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例如高校预算编制环节信息与数据较多,人工编制过程工作量大、程序烦琐,有可能出现因工作失误导致编制计划与执行实际有偏差。② 内部控制交流沟通共享机制未建立,例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渠道单一,导致高校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对业财融合产生不利影响。③ 高校风险预警管理不到位,当高校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未能准确识别风险,亦不能采取有效风险措施,将风险规避或控制在可持续范围内。

四、解决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内控评价指标质量,发挥内控评价效用

WY高校的内控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亦是多数高校内控指标的问题,各高校需重视内控评价指标的设置,有效提高评价指标质量,促使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内控执行情况。各高校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指标文件为基础,以提升高校内控能力为目标,删除不符合本学校内控实际的评价指标,例如WY高校中编制竣工决算和超预算概率指标,再根据本学校内部控制的侧重点设置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高校可利用平衡计分卡工具,从办学质量、学生及家长、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并将这些指标细化,分为多级KPI评价指标,以阐明高校的战略和愿景,确定目标和长期规划,加强高校沟通与联系为重点,实现对高校内控执行情况的综合测评。另外,给予评价指标不同权重比例,凸显高校内部控制在现阶段的侧重方向,进而优化评价指标质量,提升评价效率。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内控评价科学性

高校内部控制综合性较强,在进行内控评价时也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上述从四个维度提升评级指标质量外,还需构建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四个原则,保证高校选取指标含义清晰、全面反映内控特性、从不同层面体现内控的实际情况以及符合实际的指标。其中,这些指标可被分为过程型和结果型的不同类型指标,过程型指标需包含高校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结果型指标主要体现高校内控目标,例如战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社会责任目标、报告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高校通过构建和完善指标体系,增强了内控评价的科学性进而系统性,全面客观反映高校内控实际情况。

(三)改进内控评价方法,促进内控评价结果科学完整

由高校内控评价现状可看出,内控评价的方法亟须改进,高校需改变内控评价方法的固有模式,探索真实全面反映内控执行的新模式,以增强内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高校在进行内控评价的时候,可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从各个角度、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汇总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信息,不拘泥于文字资料的查阅。以QX高校为例:该校在对内控执行过程中的隐形风险进行评估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风险信息,并在学校资料库中查阅与风险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访谈结果实地查验,将搜集以及查验的结果与以往年度所遇风险进行抽样与分析比较,然后与QX高校负责人开展专题讨论,执行规避或控制风险的措施,并多次核验,以加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高校还需缩短内控评价的周期,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控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领导层对内控过程做调整提供依据。

(四)强化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高校的行稳致远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加持,高校要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需加强对内控评价人员的培养力度,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为高校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起到支撑作用。首先,高校需建立内部控制部门,使内部控制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并聘用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进行内部控制事务的日常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及评价质量。其次,高校需定期对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及继续教育活动,培养其终身学习态度,更新内控评价理念,并能及时获取内控评价的相关政策,了解政策变化及动向。再次,内控人员亦不能故步自封,需积极主动参加其他机构组织的内部控制对外交流活动,与其他内控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丰富内控评价理论知识,学习内控评价新技能,借鉴其他内控人员的评价经验,切实提升内控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后,高校需根据本学校内控所需,制定高质量人才引进制度,通过社会、校园以及网络招聘平台吸纳高质量人才,为高校高质量人才队伍注入新能量。

(五)加强监督执行效力,有效落实制度规定

内控评价制度为内控评价的开展提供方向,为内控人员行为的规范奠定基础,健全完善的内控评价制度有利于高校提升内控评价质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高校需增强各部门对内控评价的意识,宣传和呼吁内控评价在学校管理和活动中的重要程度,促使高校各部门树立内控评价观念,更新内控评价理念,积极主动配合内控评价工作,认真落实内控评价制度,确保内控评价内容全面完整。其次,领导层需结合学校内控评价管理现状,重新修订内控评价制度,明确内控评价报告的基准日与形成时间,适当缩短内控评价报告出具周期,使领导层及时获取内控执行情况,进而提出整改意见,强化整改决策的时效性,提高内控评价制度的执行效力。再次,监督部门需加强对内控评价制度的监管力度,规范高校内控评价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增强制度的执行效力。最后,建立奖惩机制,对不按内控评价制度执行且对学校造成损失的教职工,上报领导层,由领导层做出惩罚意见,如有领导层人员违反内控评价制度规定,对学校造成损失,也应进行追责,以保证内控评价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

(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内控评价提供保障

高校需增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程度,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现存不足,积极探索有效对策,进而完善内控体系。以ST高校为例,该校针对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交流沟通不畅以及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善。首先,该校积极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ERP系统进行预算管理,利用该系统进行信息和数据的集成与分析,促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有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基本一致。其次,ST高校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绩效考核水平,同样使用ERP系统,利用关键指标法或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工具确定KPI考核指标,增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促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严谨,也使得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再次,ST高校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加强了各部门间信息传递,促进各部门互联互通。对于ST高校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说,该平台的建立,使得财务信息在两个部门间有效流转,进一步推动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结合,促进业财深度融合。最后,ST高校十分重视风险评估及控制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并培养对学校内外环境的敏感度,对环境变化动向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当风险发生时,使用风险控制方法将风险点前移或规避风险,从而形成风险预警模型,防止风险反复多次发生。ST高校所采取的完善内控现状措施较为有效,为其他高校健全内控体系提供借鉴。

结语

总而言之,各大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进而有为,为我国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2035远景目标贡献力量。因此,高校需发扬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精神,秉持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态度,持续推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通过提高内控指标质量、改进内控评价方法、强化监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监督执行效力等对策措施,切实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优势,促进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领导层指标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巴高官:阿塔领导层在巴基斯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以军坦克集结加沙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