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史诗,情感的时空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舞美设计与呈现

2021-11-06 11:06孙天卫任冬生
演艺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徽舞美鸟巢

孙天卫,任冬生,金 卅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诗形式呈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和最新的演艺科技,整体形式和视觉效果恢弘磅礴,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图1)。作为演出的舞美总设计,本文主要阐述舞美设计的创作理念及方案呈现。

图1 《伟大征程》演出现场

1 舞美设计的总体要求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求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充分体现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办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因此,本次舞美设计以隆重、简约、满足演出基本功能需要为主旨。在舞美视觉设计上,兼顾盛典、歌舞、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情景需求,无论在现场,还是电视转播中,都要体现情景史诗式、沉浸式的观演感受,既需要空阔的大场景,又需要强烈的指向性来满足空间场景的变化。既要在时间脉络上还原各个历史场景的年代感,还要兼顾大国气派,创造出一场具有恢弘气势的史诗性演出。

2 舞美设计的难点及思路

2.1 舞美设计的难点

(1)本次演出是命题作业,演出意义重大,舞美设计责任重大。演出定位是“大型情景史诗”,场地设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演出需要立足历史,放眼未来,展现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

(2)与“镜框式舞台”相比,鸟巢是“开放式舞台”,舞美体量巨大,参与人数众多,设备数量庞大且复杂,对户外演艺设备的防护性能及适应能力要求特别高,必须保证安全性。

(3)本次演出的舞美设计需要与舞台搭建工程具体进度有机衔接,这是艺术与工程技术的直接碰撞。工程体量大、施工周期短、多工种交叉作业。且项目创作恰逢疫情期间,很多工作受到限制。

(4)鸟巢主场地的特殊情况下,载荷受限,为舞台搭建带来诸多限制。

2.2 舞美设计思路

舞美设计充分利用国家体育场的超大容量,形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表演空间,多点展示丰富的内容和细节。将《伟大征程》演出舞台打造成最大沉浸式剧场舞台(将鸟巢变成一个大剧场的概念),利用LED背景主屏幕及多个侧屏、地屏共同组成一个多媒体立体空间,营造强大视觉冲击力,给予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观感。

3 舞美设计方案及实施

3.1 创作前期的准备

2020年春节前后,开始方案构思,前期制作了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鸟巢、长城、工人体育馆等场地演出的多个舞美方案。2020年3月~4月,主创人员开始集中学习、阅读大量历史资料。6月,导演组和主创团队前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等地采风,商讨剧本和舞美方案,此时正式确立鸟巢演出场地的方案。之后,舞美团队根据演出文本,制作舞美设计图,经历了100多稿的修改,2021年春节后,舞美设计方案敲定。

2021 年2 月底,在北京昌平阅兵村进行B 场地1:1 模拟舞台搭建。4月1日,进入鸟巢搭建临时演出A场地,构建号称全球最大沉浸式“剧场”。舞台主屏幕架体总长174 m,宽15 m,高39 m。此外,还有二道副屏架体长65 m,高10.5 m~23.5 m;一道副屏架体长32 m,宽8.4 m,高9 m~18 m。其中,主屏和二道副屏架体还穿插钢结构施工。整个架体工程共用10万多立方米脚手架搭设,2000吨配重吊装,1500吨钢结构安装,8000多块屏幕安装,从顶棚到架体上遍布灯光、投影,上空的威亚也需要穿插施工。施工高峰时期,同一场地内要有13台吊车同时作业(图2)。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不断强化。5月20日,鸟巢演出场地搭建完成验收。

图2 舞台搭建现场

3.2 舞台空间分布

整个舞台空间结构由边幕(四道旗帜形状的副屏)、大天幕(后区主屏幕)、升降舞台、台口(摇臂)、戏剧表演(旋转舞台)等组成(图3~图4)。

图3 舞美设计图

图4 舞台演出效果

整个舞台纵长196 m,深95 m。舞台以结构性阶梯构成,采用灰色表面兼顾投影介质。在前期选择舞台台面装饰中,考虑到成像效果、投影介质、渗水性、耐损耐磨等因素,经过汽车、农用车、坦克等多种测试,最后确定选用550 g白色拉绒地毯为整个表演区的投影介质。

3.2.1 后区舞台

舞台的主表演区面积约为11000 m²,占整个舞台的四分之三。舞台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后区正对观众席是有记录以来搭建的最大屏幕,共8184 m²。主屏宽170 m,高29.5 m,立面成弧形环绕,两道副屏以旗帜飘扬的形象向外延伸,主副屏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空间。主屏前的C位位置为后区大平台,主要高台尺寸宽50 m,里面藏有一个可升降的大鼓。在后区大平台的前沿位置有8个可移动的台阶,每台8 m×6 m,不仅可实现自由移动,同时能实现原地自转的功能,采用电瓶车干电池进行供电。其中,4个台阶可以根据剧情的需求进行移动,配合情景表演,另外4个台阶还设计了特殊的带翻起机构,台面可以上翻,满足剧情的戏剧需求。为了便于演员的上下场,后区还预留了一个3 m宽的通道(左右两个通道)。考虑到安全性、承重、演员上下场的隐蔽性等因素,台面采用双层台板承重、防滑地毯保护,兼具防水功能。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16 m×16 m巨形立体党徽,也是此次演出中最为重要的设备。特定情景中,党徽会从主屏后缓缓升起。

3.2.2 前区舞台

看似平静的台面下,通过多维度的高科技机械变化将空间划分,增加表演更多的可变性。前区舞台约3700 m²,承担大部分群舞节目。前区的构成主要有一个30 m×9 m的超大斜板翻转LED地屏,可以有角度地翻转起来,形成一个立面的动态布景。在翻转地屏的正前方,有一个5 m×3 m的升降舞台,能升到6 m高的位置,用以拉近观演距离,聚焦细节画面,强化戏剧环境,完成特定的表演需求。升降舞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18.5 m×1.5 m的摇臂,为了捕捉高空镜头,最大起高40°,高度可达10 m。虽体型巨大,但可以角度任意,起到一个台口的功能。

为了满足戏剧的表演,前区舞台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直径20 m的多功能高频转台(也称:戏剧转台),每组戏剧转台由内外两个转台组成,外面的转台外径20 m、宽5.5 m,里面的转台直径9 m、高4 m,外加中心升降台高2.5 m(图5)。可配合各种表演方式,做外环转、内圆转、内外同转、内外正反转、内圆边转边升等,营造多变场景,精准稳定地运行,助力完成即时拍摄同步投屏的创新表演形式。此外,配合后区8个翻转移动台阶,翻转屏幕、前区的摇臂和升降台等多个舞台机械相互组合变化,增加演员与舞美结构的交流,在物理上将舞台划分出更多的形象演区,承载更多的空间设定和效果呈现。

图5 戏剧转台

为了满足战车开上舞台的需求,舞台前区两侧保留了两个6 m宽的斜坡,可以将汽车开上去,以及运送大道具上去。

此外,整场舞台台阶踏步立面亮化装饰,选用防水LED全彩灯带,总长度11000延米。

3.2.3 舞美工程的实施

本次舞美设计历时15个月的创作,60天的安装调试,2000余平方米的平台,超过3000吨舞台用钢量。这项舞美工程体量巨大,其实施主要由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北京博维百纳展览展示有限公司等通力合作完成。

4 舞美视觉设计的综合呈现

4.1 庄严肃穆的视觉力度和温度

党和国家的标志庄严肃穆,党徽的处理是演出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环,牵扯到如何呈现与如何出现。本次演出有两次重要的党徽形象,分别在演出的《序》和《尾声》,运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通过艺术的手法加大视觉张力,树立庄严的舞台形象。

党徽的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黄色代表光明。盛典序幕开始,3000名演员手持发光灯牌,整齐划一地列成方队站满舞台,俯视地面。人海与黄色灯牌组成的巨大党徽形象赫然出现在舞台之上,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红歌嘹亮,烟花礼弹随之放响,拉开演出的序幕。

尾声阶段,40 m的线程内,16 m见方的实体巨大党徽在特制的钢结构中从屏幕后缓缓升起,闪耀金色光芒,全场影像流动似地汇集到一点;10面巨大的旗帜跟随党徽同步升起。17000名合唱团与演员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全场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伴随耀眼的光束与烟花,直到大屏上沿与鸟巢的碗口齐平,照亮整个舞台。巨大的实体党徽、巨大的实体旗帜,放大了视觉张力,使舞台显得无比神圣。平地而起的视觉震撼,为恢弘博大的文艺演出画上圆满的句号(图6)。

图6 尾声大合唱

4.2 从视觉记忆中提取和强化国家符号

百岁党建步入新时代,大国气派与大国形象傲立东方,一定要有一个极具气势的“形象符号”纪念这段伟大的历史时刻,在“大”舞台展现“更大”的气场,用大鼓排列方阵,形成一种符号,创造新的视觉奇迹。

鼓乐歌舞《新的天地》,一面直径10 m的巨型大鼓和100面大鼓在空中鼓舞。隐藏的机械臂大鼓魔术般从地仓缓缓升起,9个演员在机械臂上随着大鼓旋转,大鼓的表演兼顾力度与气势,战鼓敲响新的天地;100面大鼓与鼓手利用威亚渐渐升空,大气磅礴、焕然一新,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随着音乐漫游在鸟巢夜空,地面上身着金色服装的500名演员扛着红色大旗奔跑挥舞,布满整个舞台。灯光中的红色本属于重色系,为了加强红色的力度,4000多台电脑灯共同将红色叠加投射在旗帜与服装上,延伸到舞台每一个角落,极致耀眼的红色使得表演力度加强到极致,气势如虹。拔地而起、从天而降的人鼓立体画面,形成强大的视觉说服力,讴歌百年庆典,再次将气氛推向更高潮(图7)。

图7 鼓乐歌舞《新的天地》

4.3 多维度的大视觉展现大国气派

主屏结合副屏的舞美形象,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在鸟巢,一切结构都被极尽放大。主屏、副屏、地面近200 m跨度的主舞台,与180台激光投影机投射影像相连接,整个鸟巢视觉范围所及之处,几乎被诺大的影像所覆盖,演员表演完全融入影像的流动之中,形成交互性的沉浸效果。视觉形象需要强大的情感吸引力,无论是北大红楼、五四广场等历史场景,还是高山流水、山间田地的流动影像,深度还原从革命主义时期到社会新时代的历史特点。

当然,在“足够大”的时代里,也隐藏着“足够小”的场景空间。舞台两侧的戏剧转台,结合基于5G的即时电影拍摄技术,实现全球首次大型舞台剧的“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无论是十八洞村合旻宁镇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是李侠、江姐、董存瑞的英雄事迹,通过机械的运动,使得观众快速聚焦视线,同时即时影像投放在大屏幕,进一步放大人物形象,使重要历史节点的戏剧情感力量直抵人心。

4.4 戏剧光影的情感浓度

党的百年历程是见证由废到兴的变革,是见证辉煌的变革,是血与火的史诗展现。光影的色彩也应该是浓重立体的,特别是战场斗争的场面。血战湘江是一段悲壮史诗,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伴随着大量烟雾,整排逆光从后平台射出,战士们透过光影留下拉长的影像,一排排的将士倒下台阶,灯光如纯粹血的红颜色,从平台上流动下来,红色与蓝色强烈的对比使得悲壮之情更加浓重。

舞台的宏大,使得演员分立其中显得有些“渺小”。灯光极强的指向性,快速引导观众视线,体现出戏剧的光比质感。同时,配合影像效果塑造出空间场景,灯具更多地分布在侧光与耳光部分,而且大部分是切割灯,一方面演员队形映射得更加立体,另一方面将演区缩小分离,配合保护影像的大视觉形象,在固态场景中更加融合。狱中救义,受苦的人们身带铰链从翻转台阶中走出,大面积的黑色中,主视觉屏幕一道光芒将牢窗打透,直至延伸至地面的投影上。侧光将铁链绑住的一排人从影像中提炼出来,增加力度的同时,跟随着演员的脚步缓慢移动至台口,越来越亮,直至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唤醒东方崛起反抗的第一步,火光照亮舞台。

5 结语

作为一部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呈现元素不局限于音乐舞蹈,还加入大量戏剧语言,包含很多现代艺术语汇和高科技元素,集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意性、科技性、高水准于一体。目前,国内演艺科技早已不局限于某项技术的创新,而是在集成方面实现突破,将声光电、计算机、通信、机械等技术,与表演、拍摄紧密结合,实现艺术呈现的创新。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独属于百年大党的气势与国家符号,堪称一场声光电的高科技盛宴。百年征程映照着一部中华民族历久弥坚、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鸟巢的《伟大征程》,展现百年沉淀,开启演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党徽舞美鸟巢
党徽闪光
党徽激励我奋斗
一枚党徽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鸟巢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一枚党徽一团火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重回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