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切与近全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11-06 08:16赵丹娅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全切术甲状腺癌激素

赵丹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甲状腺癌是临床多发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可见声音沙哑、呼吸不畅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3]。目前在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以全切或近全切手术为主。相关人员应考虑患者的病情进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手术方案进行选择。临床研究表明,在甲状腺患者治疗中,全切术易增加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需对此提高重视度。本研究旨在研究全切和近全切术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1例纳入对照组,剩余31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16±2.25)岁;疾病类型:多发结节19例,单发结节12例。疾病分期: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4.39±2.14)岁;疾病类型:多发甲状腺结节20例,单发结节11例;疾病分期:Ⅰ级14例,Ⅱ级12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科分会推荐的甲状腺疾病诊治标准;颈部淋巴结肿大,合并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有压迫感,但肿瘤未侵入喉返神经组织;临床资料完整;本人及家属同意[4]。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分裂或其他意识或行为功能障碍者;肾、肝重要器官功能缺陷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全身麻醉,对患者颈部进行拉伸,对切口位置进行明确。选取胸骨上方2~4 cm处作一4~5 cm的弧形切口,以充分显露甲状腺[5-6]。游离悬韧带,充分显露甲状腺血管,并对其进行结扎,随后沿着甲状腺外侧游离甲状腺组织,在下级远端靠近颈动脉内侧处,对下级血管进行结扎。术中完全切除甲状腺,并对其进行常规止血和引流。在手术完成后,操作人员需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并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患者采取近全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甲状腺游离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保证患者喉返神经完好的情况下,对病灶一侧的甲状腺叶进行切除,在相对位置实施近全切除术,使甲状腺部分组织与喉返神经邻近组织充分保留,对甲状腺残留面采取缝合止血措施。两组患者均予以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作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方案,指导患者首先小剂量服用药物,根据患者药物耐受度,适当增加剂量,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甲状腺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无复发;有效:甲状腺临床症状改善,患者6个月内未发生转移和复发情况;无效:上述不良症状未发生改变,或出现恶化或存在恶化趋势[9]。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并比较两组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情况。其中低钙血症的表现为血清钙量<2.0 mmol/L;喉返神经损伤表现发音功能困难或丧失;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判断标准为甲状腺旁激素<9 μg/mL[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血钙浓度、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比较 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浓度、血清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钙浓度、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钙浓度、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癌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疾病的1%左右。其种类较多,包括乳头状结节、髓样癌、未分化癌和滤泡状癌。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常表现出吞咽障碍、发音困难及交感神经压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的效果良好。现阶段,在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全切术,需对甲状腺体和相关组织进行全部切除,能够防止腺体发生转移,对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良好[11-14]。全切术能够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防止出现术后残留,因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当甲状腺癌复发后,患者出现低钙血症、喉返神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分析主要原因,是再次手术难度较大,增加了甲状腺旁腺与喉返神经的损伤风险。

甲状腺癌手术风险系数较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极高,若存在操作不当,会对患者的喉返神经、甲状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术中在对甲状腺中央区的淋巴结进行切除操作时,需对手术流程进行规范,采取精细化操作模式,积极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针对甲状腺也采取近全切术,与全切手术方式比较,近全切手术方案主张对大部分甲状腺癌组织进行切除[15-18]。术中需对患者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进行仔细察看,确保组织完成。近全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可避免切除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可减少对喉返神经造成的损伤。甲状腺近全切术只对患侧叶部分组织进行切除,实现对病变处的有效干预,对喉返神经损伤较小。但该手术方式精确度较高,若未能对肿瘤扩散组织进行全部切除,易造成癌细胞在腺体内传播,存在复发隐患。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相关人员需对上述治疗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以治疗效果最佳、并发症控制良好为选择依据[19-22]。

以往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国内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开展近全切术,在手术过程中保留较多的腺体组织。然而被保留的腺体组织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因此在手术干预后,需为患者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部分患者甚至需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保留过多的甲状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甲状腺近全切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临床安全性,通过保留部分甲状腺组织,规避对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造成的损伤。一旦喉返神经受到损伤,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声嘶和呼吸困难症状。而甲状旁腺及微血管不能被很好保留,会导致相关组织功能下降,增加低钙血症、四肢麻木和抽搐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精细化甲状腺背侧被膜解剖和环甲间隙梯次解离技术被应用在临床中,使得上述问题被很好解决。甲状腺全切术具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需专业能力较强的头颈部外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明确手术指征后,开展相关手术。当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通常采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手术,以达到遏制病情发展的目的。正常人群中血清钙离子的浓度为2.25~2.75 mmol/L。受到血液pH值的影响,当血钙浓度低于0.7 mmol/L或超过1.7mmol/L时,则提示患者存在低血钙或高血钙疾病。当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手术摘除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血清钙降低情况,可下降至1.25~1.50 mmol/L,血清磷参数可增高至1.62~2.42 mmol/L。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使破骨细胞活性和数目增加,并起到增高血钙、抑制肾小球对磷的吸收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标准值为230~630 ng/L。当开展甲状腺手术切除术,造成甲状旁腺功能明显减退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半衰期为20 min,主要在肾脏内灭活。当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较多时,骨形成与消蚀之间的平衡度遭到破坏,该种不良现象若长时间得不到纠正,会造成患者出现骨折或骨畸形,并且由于血钙量过高,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量不足,会造成肾脏对磷酸盐的排泄量减少,使得磷酸钙被大量沉积在骨骼中。甲状旁腺激素能够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与数量,并促进肠钙、磷的吸收,使得患者机体钙磷内环境趋向稳定。

无论是全切术还是近全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均需补充甲状腺旁素,并开展针对性护理,注重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和并发症预防,使上述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23-2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主要原因是2种手术方式均可对肿瘤细胞组织进行切除,并对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关注。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浓度、血清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近全切术治疗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全切术还是近全切术均能提高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率。近全切术治疗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实践中,相关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全切术甲状腺癌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研究进展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