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2021-11-06 08:16郑晓娣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优质

郑晓娣

(辽宁省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9)

脑血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脑卒中,也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是患者的颅内血管因多种因素而导致出现阻塞、梗阻而导致血液无法流经患者相关脑组织部位,而导致相对应的脑组织部位出现缺血和缺氧的一种状况[1]。脑血栓会导致患者颅脑相关部位形成缺血半暗带,这就会对缺血半暗带部位的神经功能产生损伤,短时间之内会使患者出现偏瘫、昏迷、口眼歪斜、二便失禁等相关的症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对相关患者进行抢救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延误,进而会使患者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后果。临床对脑血栓患者要进行及时抢救,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能有效的解除相关梗阻部位的血液凝固状态[2]。但是因为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积极的配合有效可靠的护理。优质护理是临床上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可以在各种疾病的护理中发挥良好的护理作用。本文基于此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并分析对患者满意度、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62例脑血栓患者(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以入院单双日(获得患者认可和同意)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统计观察组的资料可得:男16例,女16例,年龄58~88岁,平均(72.65±10.52)岁,病程3~18个月,平均(15.52±4.31)个月,发病至入院间隔1~3 h,平均(2.05±0.45)h。②统计对照组资料可得: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9岁,平均(73.06±10.89)岁,病程3~18个月,平均(15.64±4.40)个月,发病至入院间隔1~3 h,平均(2.11±0.41)h。资料均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两组资料导入统计学软件实施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促中量表(NIHSS)评分,所以患者评分均高于24分。②均被确诊为脑血栓,符合脑血栓的诊断依据[3]。③所有患者具有CT、MRI等影像学诊断依据。④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具有较高的配合度。

1.2.2 排除标准 ①出血性脑卒中患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的神经内科疾病。③凝血功能异常、入院前2周服用过阿司匹林等相类似的药物。④合并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⑤同期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可能对本文集体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原则进行干预,所有患者需要进行营养干预,昏迷的患者需要积极的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及时对患者进行清洁等各项处理。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心律、呼吸、体温等各项情况。当患者从昏迷转为清醒时,需适当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遵医嘱对患者应用药物,在临床症状没有出现进展的时候且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以后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训练时,还要注意对患者提供保护。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和患者沟通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与患者互动的时候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鼓励患者释放内心的不良感受。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提高患者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阈值,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积极的解答,消除顾虑。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介绍康复病例的方式等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与决心,尽可能更多的满足其心理需求。②急性期护理:关注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③用药指导:尽量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停用药物,患者在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果需要静脉用药,则需要留意静脉输注的速度,避免患者用药时出现心力衰竭等相关的不良事件。应用抗凝药物者要避免抗凝药物出现的后果和不良反应,若患者存在其他不良反应或神志不清等表现,则需要告知主治医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④饮食护理:昏迷期间需要进行鼻饲饮食,之后可以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当中要包括蛋白质、热量、膳食纤维、各类微量元素等相关的营养成分,以方便补充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随着患者的康复,可逐渐将饮食恢复到普通饮食。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尽量防止食用刺激性饮食或辛辣的饮食。要叮嘱患者坚持以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饮食上多摄入瘦肉,主要防止便秘形成。在饮食后0.5 h可以适当对患者的腹部进行顺时针的按摩,按摩时间为5~10 min。⑤康复护理: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入到康复期,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弱到强,从被动护理到主动护理,首先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训练,然后慢慢的恢复到复杂的训练。而且需要从患者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逐渐过渡。协助患者家属掌握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大致方法方法,使患者能在床上自行训练,可以下地行走的时候,还要规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步态、体位、平衡感,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练习。可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对患者应用针灸、理疗等相关仪器训练,1个疗程为3周。⑥生活护理:要协助患者的家属制订合乎实际的康复标准和康复计划。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必须控制胆固醇,并且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对患者提供饮食的原则,防止患者摄入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的饮食。入院期间应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护,在患者的病床、厕所、走廊等相关的部位都要安装扶手,这可有效的防止滑倒。指导患者家属学会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等各项工作,日常护理中要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呕吐物,尽可能避免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以后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家属添加微信公众平台,并加入微信群,以方便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能随时了解患者出院之后的康复情况,并随时针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指导。

1.4 观察指标 满意度:经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为百分制,主要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①以NIHSS评分[4]评估,评分为0~42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以ADL评分[5]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入院到溶栓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主要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量表评分超过7分,说明患者肯定存在焦虑情绪,而且焦虑情绪越严重,则评分越高。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量表评分超过8分,则说明患者肯定存在抑郁情绪,而且抑郁情绪越严重,则评分越高。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评分为0~21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恢复意识时评估)、护理后(护理后3个月)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均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SPSS26.0统计学软件PC端实施检验,等级资料(满意度)经[n(%)]表示,并由秩和检验,计算Z值;计数资料(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经[n(%)]表示,并由卡方值检验,计算χ2值;计量资料(NIHSS评分、ADL评分、入院到溶栓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住院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经()表示,并由t检验,计算t值。所有数据均求P值,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观察组[93.75%(30/32)]满意度相较对照组[73.33%(28/30)]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n(%)]

2.2 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 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受溶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恢复意识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以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以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9.38%(3/32)]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36.67%(11/30)]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 观察组患者护理以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改善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这是一种发源于脑部血液供应的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认为[6]脑血栓是因为人体的脑组织因为缺血和缺氧等因素,而使患者脑部出现局限性的组织缺血和缺氧坏死、软化[7]。对患者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溶栓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发展,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对脑血栓患者在积极的进行救治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而优质护理是临床上一种科学可靠的护理方法[8]。

本文基于此主要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中并分析所产生的效果,本文结果得出:①观察组[93.75%(30/32)]满意度相较对照组[73.33%(28/30)]更高。②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好。③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受溶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恢复意识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④观察组[9.38%(3/32)]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36.67%(11/30)]更低。⑤观察组患者护理以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改善真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证明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能够促进脑血栓患者病情的康复,并提升患者整体满意度。优质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提供有助于患者机体恢复的各种护理方法[9]。而且优质护理在干预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都经过科学的论证,这种护理可以坚持系统性的原则,重视对患者的机体进行康复指导,同时也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这能综合性的转变因生理、心理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机体条件变差的后果[10]。通过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以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和行为指导,也能使患者的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护理方法,综合性的干预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转归。

优质护理属于医学模式进行改革的一个护理代表,传统的护理只能机械性的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的主要切入点是患者的疾病和治疗,所以无法兼顾患者的具体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患者的社会需求,这在护理的过程中就存在多种不足,使患者的主观体验不好。而本文应用优质护理能够将传统护理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使得护理工作朝着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转变。优质护理能够突出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所以在此背景之下所开展的一切护理工作都能坚持以患者为本,这项护理能够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有计划性的护理方案。可以重视患者的个别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在护理当中和治疗中出现并发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制订符合患者机体需求的运动方案和康复方案,调节患者的生理营养需求,逐渐的提高整体的配合度。利用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促使患者提高了配合护理的依从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合并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优质护理能够贴近患者的实际,拉近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患者更加相信护士,并且能配合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这样就对促进其病情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实以优质护理提升其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建议将该护理应用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