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2021-11-06 08:16陈丽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七氟醚咪定美托

陈丽香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近年来,下肢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偏向于老年人群。以往临床主要应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因为前者复位效果相对一般,目前,临床多数患者均会直接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大部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且身体功能存在下降情况,因而对于手术耐受性较差,增加了手术风险,不利于预后。同时,由于下肢骨折属于大型外科手术,受到手术创伤影响,加之手术疼痛刺激,将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进而释放内源性递质、活性物质,增加患者应激反应,甚至还会加剧患者心肌缺血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十分不利。因此,要求临床在围手术期应做好对麻醉的选择,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患者手术效果。在此情况下,临床加深了相关研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改善预后,是治疗的新原则[1-3]。当前下肢骨折手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为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在镇痛、镇静方面优势显著,并且还具有抗交感的作用,另外,七氟醚还能够起到保护患者心肌的功效[4-6]。二者联合使用,在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骨科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骨科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依据所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组男女比为16∶18,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04±3.28)岁,高空坠落致伤8例,车祸致伤12例,重物砸伤9例,其他5例,骨折部位:左下肢骨折13例,右下肢骨折21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5∶19,年龄62~78岁,平均(68.12±3.37)岁,高空坠落致伤9例,车祸致伤14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3例,骨折部位:左下肢骨折14例,右下肢骨折20例。两组患者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CT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②术前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未发现异常。③患者均为单侧胫骨平台骨折。④患者家属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资料缺失。③麻醉禁忌证。④手术禁忌证。⑤存在耐药史或者药物过敏史。⑥严重呼吸道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饮食,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面罩吸氧,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两组患者均持续泵注0.5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19),泵注时间为10 min[7]。并静脉注射1.5 mg咪达唑仑、舒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0.5 μg/kg以及5 mg苯磺顺阿曲库铵(上药东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27)进行麻醉诱导,患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连接设备,给予对照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h)维持麻醉,给予观察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81)[8]。

1.4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采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②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主要通过术中的MAP、HR、BIS)以及皮质醇分析,取患者3 mL中心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皮质醇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动过缓、低氧血症、低血压、恶心呕吐等。③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具体做法是,取一纸条,作一条10 cm的横线,一端表示0(无痛),另一端表示10(剧痛),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疼痛,患者依据感觉选择自己的疼痛点,0~3分表示轻度疼痛,3~7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不良反应)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疼痛评分)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以及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心动过缓1例(2.94%),低氧血症1例(2.94%),总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心动过缓3例(8.82%),低氧血症2例(5.88%),低血压2例(5.88%),恶心呕吐2例(5.88%),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 [n(%)]

2.4 疼痛情况分析 观察组术前疼痛评分为(8.32±1.31)分,对照组术前疼痛评分为(8.37±1.35)分,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88)。观察组术后6 h疼痛评分为(4.65±0.83)分,术后12 h为(4.52±0.83)分,术后24 h为(3.01±0.38)分,对照组术后6 h疼痛评分为(6.85±1.03)分,术后12 h为(6.27±0.84)分,术后24 h为(4.64±0.67)分,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交通行业、工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导致骨折的发生逐年增加,尤其是下肢骨折。下肢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临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常采取的方式为手术治疗[9-12]。但是手术过程中,切皮、插拔管、器械的使用、相关操作等均可对患者造成伤害性刺激,从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影响应激状态[13-15]。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较差,常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在麻醉苏醒期易存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以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等情况,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意外。临床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尽可能降低麻醉药物对于患者的影响[16-17]。

相关研究表明,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方面优势显著,并且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目的为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以及皮质醇等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较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抗寒战、镇静、催眠、抑制唾液腺分泌、降低应激反应、利尿、稳定血流动力学、抗焦虑等作用[18-19]。该药物主要通过降低甲肾上腺素释放来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此外,右美托咪定对于疼痛信号的传导也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可通过减少有害性肽类释放来镇痛[20-21]。七氟醚是新型的吸入性麻醉剂,具有麻醉诱导迅速、深度易调节、术后苏醒块、起效快等优点,同时,该麻醉药物对于呼吸道的刺激较小,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的特点,可减弱和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22-23]。因而,联合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可在实现有效麻醉的同时保护患者认知功能,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24-25]。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保护,同时还可减轻应激反应和疼痛,进而减少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采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七氟醚咪定美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