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剖宫产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2021-11-06 08:16包晓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哺育人性化婴儿

包晓佳 尚 旭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鉴于剖宫产的高创伤性,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其术后康复有直接影响[1]。相关分析认为,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然分娩明显更多,因而护理要求更高,就当前常规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现状而言,在产妇产后并发症干预、不良情绪管理等方面均未取得满意护理效果[2]。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理念,旨在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通过满足其生理、心理多个方面的需求给予人性化服务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整体护理效果[3]。本文为进一步探析人性化护理用于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13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纳的剖宫产妇1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满足剖宫产手术指征。②未合并免疫、凝血功能障碍。③非妊娠期糖尿病、妊高征。④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既往有大型腹部手术史。②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③基础信息不完整。④患有精神疾病无法依从护理指令。通过随机抽签完成组别分配。普通组65例,年龄上限35岁,下限22岁,平均(27.85±3.25)岁,其中经产妇26例,初产妇39例。人性化组65例,年龄上限34岁,下限21岁,平均(27.79±3.31)岁,其中经产妇27例,初产妇38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落实术前知识宣教、病室环境管理、常规知识宣教等护理措施。

人性化组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给予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

第一,人性化术前剖宫产知识宣教:尚无剖宫产经历的产妇易因不熟悉剖宫产而产生焦虑感,产前护理人员需向其讲解剖宫产相关知识,如剖宫产的主要针对群体、为何给予剖宫产、剖宫产的具体手术流程等,适当分享我院开展剖宫产的丰富经验,临床其他剖宫产妇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等,帮助产妇了解剖宫产,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术前焦虑产生。宣教过程中充分尊重产妇性格特点、个人文化水平,减少专业术语使用,保持耐心礼貌。

第二,人性化病室环境维护:每日对室内进行1次消毒,消毒时一并完成病室清洁,保障室内无尘、无菌,每次消毒后使用空气清新剂提高空气质量,避免消毒水气味残留。合理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温度以26 ℃为宜,湿度保持在60%~65%,每3 d对产妇床单及被褥进行更换,避免细菌滋生,防止产后感染。术后康复初期,限制室内人员出入,避免人流量过大而带入过多细菌,加重感染风险。在病室内布置温馨小装饰,降低传统病室压抑感、枯燥感,进一步为产妇提供舒适环境。

第三,人性化心理护理:产妇产后在转化家庭角色的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喂养积极性降低,甚至影响母婴感情,为此护理时需结合产妇不同心理特点落实心理护理。通过“同伴支持法”让院内有分娩经历的护理人员向其讲解成为母亲后的乐趣,讲解成为母亲后可能面临的烦恼,通过同伴支持法帮助产妇完成家庭角色转换,尽快适应自身母亲的身份,防止此阶段负面情绪的产生。

第四,婴儿哺育知识指导:以影像资料为主要施教途径,播放相关哺乳录像并由护理人员在旁讲解帮助产妇掌握正确哺育知识,指导其在哺乳过程中当注意清洗双手及乳头,做到无菌接触。怀抱婴儿时采取合理方式,防止出现皮损,合理把控婴儿每次摄入奶量,防止摄入过多造成腹泻等。由护理人员组织进行婴儿沐浴指导,如婴儿沐浴时的水温、清洗的顺序及手法等。

第五,出院指导:产妇康复至可出院时,要求其预留联系方式,如QQ、手机号码等,以便院外随访。出院前叮嘱其日常自我护理过程中下阴清洁、手术切口保护、饮食、运动等各个注意事项,并在出院后每周随访1次,了解产妇院外康复情况、婴儿健康情况,叮嘱其若有异常应及时回院接受诊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记录两组产妇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二次出血等并发症。

1.3.2 使用SAS、SDS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

1.3.3 从日常哺乳知识、婴儿清洁知识等方面完成产妇婴儿哺育知识评估,百分制,量化评估,80~100分为掌握优良,50~79分基本掌握,0~49分为未掌握,知识掌握率=(掌握优良例数+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

1.3.4 通过护理态度、护理知识、专业技巧等方面完成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估,量化标准:80~100分视为高度满意,50~79分视为尚且满意,0~49分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度满意例数+尚且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性化组与普通组产妇哺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人性化组产妇哺育知识掌握率明显较普通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人性化组与普通组产妇哺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n(%)]

2.2 人性化组与普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人性化组发生并发症1例,为二次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普通组发生并发症6例,分别为2次出血2例、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23%,人性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χ2=5.803,P=0.016)。

2.3 人性化组与普通组SAS、SDS评分对比 人性化组SAS评分为(30.25±3.56)分,普通组SAS评分为(39.58±4.52)分,人性化组S A S 评分明显更低(t=13.074,P=0.001),人性化组SDS评分为(26.31±4.12)分,普通组SDS评分为(34.59±5.52)分,人性化组SDS评分显著更低(t=9.692,P=0.001)。

2.4 人性化组与普通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人性化组有高度满意47例、尚且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普通组高度满意31例、尚且满意18例、不满意16例,人性化组与普工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46%、75.38%,对比可知,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χ2=23.427,P=0.001)。

3 讨论

剖宫产为临床产妇常见分娩方式之一,有关分析认为,自然分娩对比剖宫产对母婴双方更为有利,譬如分娩创伤更小,产后恢复更快,婴儿经阴道娩出时受产道压力挤压,肺部发育更佳等[4]。虽然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具有更多优势,当前我国也积极推行自然分娩,但临床依然有大量产妇施行剖宫产,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剖宫具有的无痛性质,二是部分产妇不适宜自然分娩。鉴于临床依然有大量剖宫产妇,相关护理研究一直为研究热点[5]。

剖宫产后,由于手术创伤性高,产妇产后易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二次出血等,对其康复有直接影响[6]。在完成分娩后,由于角色转换期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护理依从性及婴儿哺育积极性影响较大[7]。此外,产后哺育知识匮乏,产妇在于婴儿接触过程中往往不能完成有效哺乳,且接触不当易发交叉感染,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当前护理活动中针对前述问题的护理干预方法相对匮乏,整体护理效果一般[8]。

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新型护理理念,要求临床护理活动中以满足受护理者病情控制、情绪管理等各方面需求为护理目标,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护理服务[9]。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人性化护理逐渐受到重视及推广,成为促进护理工作进步的主要护理理念之一[10]。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以人性化护理为基本护理理念,从术前知识宣教着手,向产妇讲解即将到来的剖宫产的应用现状、详细流程等,使其了解“自己将面临什么、自己该怎么配合”,消除其术前紧张情绪。通过病室环境维护,从温度、湿度、装饰等各个环节着手,保障住院舒适度同时,控制感染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利用同伴支持法等心理护理,帮助产妇完成家庭角色转变,尽快适应自身母亲的身份。通过指导产妇掌握基本的婴儿哺育知识,提高其哺育能力。经由出院指导及随访,将专业护理延续至产妇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其院外康复效果。总体而言,人性化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明显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更低,婴儿哺育知识掌握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充分证明在剖宫产护理活动中落实人性化护理具有积极作用。不过,本次研究收集总样本量相对不足,护理结果可能受部分不可控因素干扰,有待后续研究补充样本量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剖宫产护理活动中给予产妇人性化护理具有良好护理效果,本研究所用护理方法可为临床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哺育人性化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哺育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