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1-11-06 08:1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预见性冠心病满意度

赵 昕

(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300)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致病原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发生供血不足、狭窄导致器质性病变和心肌功能发生障碍。中老年人为常发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对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形势并不乐观。在对冠心病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同时开展护理干预意义重大,不但可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同时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而护理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我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评价,给予49例试验组患者预见性护理,组中患者的男女例数分别为29例和20例,平均年龄为(75.86±2.25)岁(45~86岁),平均病程为(5.97±1.15)年(1~10年)。给予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组中患者的男女例数分别为31例和18例,平均年龄为(73.95±2.20)岁(45~85岁),平均病程为(6.09±1.16)年(1~10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数据信息经统计处理,结果显示不符合统计学意义判定依据(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依据医嘱对诊疗措施进行实施,对患者饮食和用药进行指导,将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告知患者[1]。给予试验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对预见性护理进行学习,将护理人员预见性意识显著提升,并通过对冠心病护理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患者病情特点进行了解,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特点为依据对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制订[2]。②依据危险因素实现预见性护理分层化:强化监测患者的病情,动态观察24 h,以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为依据对针对性治疗方案进行实施;一旦患者存在憋闷、呕吐恶心、苍白面色、腹部不适感、冒冷汗、意识不清等症状,要考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此时要立即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快速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测定,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之后,为其开通静脉通道,一般要大于2条,补液和给药,同时为患者吸氧,并开展全天监护[3]。③心理干预实现预见性:强化与患者家属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对患者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心理变化和性格,以及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以此为依据开展心理干预。保证住院环境舒适,护理态度要和蔼、耐心、温和,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感;鼓励患者,使其表达心中情绪,以此作为依据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缓解;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为患者形成情感支持,以此提升患者战胜冠心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对治疗和护理配合和依从[4]。④康复护理体现预见性:以心功能(NYHA)评分为依据,对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有较轻症状的患者(Ⅰ~Ⅱ级)对肢体和日常生活训练进行指导,上肢功能可通过对气球和皮球挤压实施锻炼,练习慢走,但是要注意训练强度,原则为不劳累;针对Ⅲ级患者,将运动量进行适当减少,锻炼患者慢走、呼吸、坐姿,抬高头部,对坐姿进行保持,在不借助依托物的条件下实现坐立自主性;采用腹式呼吸法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通过鼻部吸气,通过口呼气,使患者慢慢感受膈肌升降[5]。⑤饮食护理体现预见性:对体质指数进行有效评估,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饮食干预进行科学制定,一般建议食物易消化、少糖、少脂、少盐,摄入较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量,叮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禁咖啡、浓茶和烟酒。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症状,要对患者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增加有润肠效果的食物,比如瓜子仁、芝麻、香蕉、火龙果等,并告知患者在用餐之后可以运动适量,对胃肠蠕动进行促进[6]。⑥用药指导实现预见性:因为冠心病患者一般都有较长的病程,用药需要长期坚持,护理人员要将用药的意义和重要性告知患者,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对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执行,错服和漏服情况进行预防;针对用药随意停止或任意调整药物的行为要禁止,避免患者血压会发生波动情况,加剧症状;如果患者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用药,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严密监测用药的反应[7]。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总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问卷中包含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评价项目,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②并发症发生率。③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④护理总有效率。评价标准:当患者临床表现呈现消失的状态,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的结果评价为显效;当患者临床表现呈现改善明显的状态,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明显改善的结果评价为有效;当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结果无变化或加重评价为无效,总护理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t和χ2分别验证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统计学意义存在以P<0.05为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较高,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结果[n(%)]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对结果[n(%)]

2.3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均较短,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对结果(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对结果(d,)

2.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对,试验组患者总护理有效率较高,比对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结果[n(%)]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的状态,对心肌供血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心肌发生缺氧和缺血,引发冠心病[8]。很多研究显示,冠心病致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体质量过重、高血脂、饮酒、吸烟、遗传、年龄等,其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无法实施干预和控制,而其他因素则可以通过干预实现控制,利用护理干预的开展,控制患者的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并叮嘱患者禁烟酒,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提升进行促进[9]。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均体现前瞻性,在护理中对预见性思维进行贯穿,对护理预见性进行强调,对冠心病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寻找,以此对护理方案进行制订,评估患者行为和思维,护理人员对心理和生理护理均重视,其主观能动性也得以被激发,对防范措施进行制定和实施,达到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对,预见性护理的开展获得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5.92%,并发症发生率6.12%,护理总有效率97.96%,且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得以显著缩短,可见预见性护理不但受到多数患者的欢迎,同时对患者康复可发挥促进作用,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与吴秀芬研究中预见性护理开展获得98.2%的满意率、96.4%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基本一致[10]。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开展于冠心病患者中可达到满意的效果,适合在冠心病护理中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冠心病满意度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