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1-11-06 08:1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内科弹性情绪

初 春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急诊内科为内科的分支科室,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病情突发且危及生命。与住院患者相比,急诊内科有更大的流动性,且就医时间短,而总体医治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心理情绪不稳定,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之疾病突发,病情严重,就诊心切,渴望尽快得到治疗,又迫切希望快速康复,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治疗目的尽快从医院离开。因此对于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国卫生部门要求原则上急诊留观时间需控制在72 h内,但科室床位紧张,且会诊、检查时间过长,再加之患者自身因素故而部分急诊留观时间可能远超72 h[1]。研究称心理弹性较好者应对疾病的能力也更好[2],即个体应对应激与压力时开展的自我适应、调节与复原以更好面对外界刺激、保持心理状态良好的能力,而重视急诊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现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90例,将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急诊患者。②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濒死或死亡者。②危重疾病患者。③合并智力障碍或意识障碍及无法配合者。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48.62±6.74)岁;17例急腹症,16例急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6例有机磷中毒,6例其他。文化水平:16例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34~77岁,平均年龄为(49.31±7.23)岁;15例急腹症,1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7例有机磷中毒,5例其他。文化水平:15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判断患者心理状态 由急诊高年资护士联合医学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①恐惧、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过度,大汗淋漓且惊慌失措,身体颤抖,对于最佳治疗与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②愤怒、急躁:情绪激动过度,大声吵闹,对医护人员表达不满,行为与语言的攻击性强烈,难以自我控制情绪,表现为毫无理智的发泄。③绝望、抑郁:主要表现为没有攻击性情绪但会攻击自身,表情淡漠且沉默不语,对周边刺激缺少反应。

1.2.2 心理护理 ①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多鼓励与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开展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知;对急诊环境予以简单介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陌生感,降低身心的警惕性。适当角色转换,与患者取得心理共鸣。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检查与操作,操作时要轻柔且熟练,护士的专业技能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使其安心接受治疗,将抗病信心增强。对病室环境予以介绍,开展相关检查前对其作用、原理等予以讲解,避免患者一无所知而过度担忧。对于患者及家属疑虑要耐心细致解答,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其能够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将其无助、孤独感减轻。②开展护理操作时多安抚患者,特别是会有疼痛或不适感出现时要先告诉患者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获得安全感。对于攻击或愤怒的患者要保持宽容与忍让的态度,在护理期间更加细致与耐心。急诊室时间紧且护士工作量大,无法长时间有效沟通于患者,因此要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③科室要对无痛操作技术进行培训,并确保护士均能掌握该计数,这样可减轻患者疼痛感进而减轻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度。轻柔且准确的穿刺,对于不适感或疼痛感强烈的操作除要提前告知外还可在操作时转移患者注意力,比如与其聊天,避免其过度关注而导致不适感强烈。同时合理安排护理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若患者表现为消极、抑郁,则要先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态,拉进护患关系后鼓励患者尽情倾诉,心情处于平静状态后再疏导,保持充分尊重,协助患者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判断预后,并对疾病治疗信息与成功案例予以介绍,提高患者抗病信心的同时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自己。④保持共情,护士要多倾听患者,及时沟通交流,观察患者动作与神情了解其护理需求,对于患者的配合要及时肯定,表达认同感有利于提升其信任度。加强对患者关爱的同时要多换位思考,对情感状态予以了解后掌握其内心需求,引导保持平和舒畅心态,见缝插针地宣教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科学认知度;叮嘱患者遵医嘱饮食与用药,并自我调节情绪。对患者疼痛反应进行敏锐观察,了解疼痛程度与性质并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或以播放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开展疼痛知识宣教,若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增强患者身心舒适度。对于表现出绝望或想轻生者则开展沟通交流时要从人生价值观与意义等方面展开,帮助患者树立科学且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其遭遇和行为表示同情与理解,通过真诚交谈唤醒患者对生命的热忱,提高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①抑郁、焦虑情绪:应用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AS、SDS)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分数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心理弹性:于干预前后应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估两组心理弹性,包含25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好。③自我效能感: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评估两组患者,包含10个条目,评分为1~4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好。④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内容涵盖心理情绪安抚、护理舒适度、健康宣教、专业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水平等,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该自制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910,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用例数或率(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GESE及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ESE、心理弹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上述评分与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分,)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18例满意,18例较满意,9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25例满意,20例较满意,总满意度为100.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P=0.002)。

3 讨论

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处于集中抢救监护室中,被陌生仪器与人员包围,受侵入性治疗、仪器噪声及医疗器械操作等因素影响,心理压力巨大。纽曼认为人属于整体且多维的开放系统,会互动于外界环境[3],而急诊内科患者在综合因素作用下会引起系统失调,出现不良情绪引起应激反应。资料称急诊内科患者主要心理反应为紧张与急切、恐惧与焦虑、情绪易激动及不满与烦躁等,若持续处于此种负性情绪下必定会对医护操作产生不利影响[4-5]。医疗模式的转变促使现代护理也不再是简单的遵医嘱治疗,其目的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并提高其自我效能。心理护理即对心理学相关知识予以利用,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基于科学理论指导下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改善,将不良认知纠正后给予充足动力,使其在医护操作期间能够主动参与,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6-7]。我院对急诊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先判断患者心理状态,再通过交谈、共情等方式掌握患者心理需求,并合理使用非语言技巧,同时观察患者疼痛反应,宣教疾病与疼痛的相关知识,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使患者体会到被关怀与尊重,和谐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信任度与配合度。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评分明显提升,而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同时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与报道相近[8]。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同时拉进医护患距离,便于营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内科弹性情绪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情绪认同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