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1-11-06 08:16庞丹丹梁园园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血流

庞丹丹 梁园园

(1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沈阳 110002;2 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心电图室,辽宁 沈阳 110034)

脑梗死为多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脑内血液循环发生异常,其微循环受到一定阻碍,出现微血管血栓情况,而且,脑梗死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其下肢血液循环功能变弱,非常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资料 将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本医院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归入这次予以分析的数据资料,区分病例方法选用信封方式,各组入组36例。参比组:年龄(54.36±4.27)岁;试验组:年龄岁数(54.45±4.33)岁。评比各组一般数据值资料,差别相对较小(P>0.05)。

1.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采取磁共振检测或是头CT检测诊断存在脑梗死。②项目涉及护理干预方法均上交医学伦理会被审查并获得允许。③患者或其家属都仔细签名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纳入研究之前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②不愿意参与课题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参比组 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预防方法,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等。

1.2.2 试验组 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第一,下肢静脉方面护理干预。①对患者实行输液的时候,尽量选择对侧肢体,尽量不要采取下肢静脉留置针。②尽量降低对血管刺激比较大药品的使用,且完成输液之后采取生理盐水予以冲洗,规避出现静脉炎现象。③减少于一个部位实施重复刺针,予以一次静脉滴注总时长应限制在48 h之内。第二,日常生活方面护理干预。①让患者穿弹力长袜,适当抬高其下肢。②让患者养成在每日规定时间排大便的良好习惯,且维持大便较畅通。③使患者进食含蛋白质比较多、含纤维素比较多且容易被消化的饮食,多喝水。第三,肢体康复锻炼方面护理干预。①当患者病情恢复平稳之后,让患者下床接受两下肢主动锻炼,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屈锻炼等。②对存在肢体功能异常的患者予以下肢肌肉适宜按摩,使其接受关节被动屈伸锻炼。③让患者接受踝关节运动锻炼,可以进行腓肠肌挤压锻炼、髋膝关节运动锻炼等,促使患者静脉血液回流速率提升,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1.3 有关指标 统计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下肢肿胀总发生率,分析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之前与护理干预之后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

1.4 评定标准 重度下肢肿胀:整个下肢均有肿胀:中度下肢肿胀:下肢腘窝之下有肿胀;轻度下肢肿胀:下肢足踝之下有肿胀[2]。

1.5 统计学分析 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选择()予以表述,采取t检验处理数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下肢肿胀总发生率采取(n、%)予以描述,采用χ2检验法处理数据,指标使用SPSS 23.0评估,P<0.05,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大。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 数值指标评价结果中,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相较于参比组统计数据值得以较大幅度减少,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评比

2.2 下肢肿胀总发生率 数值指标评价结果中,试验组下肢肿胀总发生率相较于参比组统计数据值得以较大幅度减少,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大(P<0.05)。见表2。

表2 下肢肿胀总发生率评比

2.3 护理干预之前与护理干预之后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 护理干预之前:参比组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是(16.65±1.40)m/s,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是(11.20±1.36)m/s;试验组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是(16.50±1.37)m/s,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是(11.14±1.20)m/s,试验组以上两项指标相较于参比组统计数据值,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小(t=0.459、0.198,P=0.647、0.843>0.05)。护理干预之后:参比组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是(20.36±2.50)m/s,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是(14.70±2.14)m/s,试验组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是(24.60±3.28)m/s,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是(17.27±3.10)m/s,试验组以上两项指标相较于参比组统计数据值得以较大幅度增多,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大(t=6.168、4.093,P=0.000、0.000<0.05)。参比组和试验组护理干预之后以上两项指标相较于护理干预之前得以较大幅度增多,指标评定结果差别相对较大(t=7.768、8.282和13.672、11.064,P=0.000、0.000和0.000、0.000<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卧位,需要接受肢体制动干预,其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3]。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会损害其身体健康,导致其日常生活质量下降[4]。所以,予以脑梗死患者积极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非常关键[5]。

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为新型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法依据疾病病情状况、发生规律、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提前开展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情况,改善预后质量[6-8]。评定该文得到的数据指标,选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和传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得以显著减少,患者下肢肿胀总发生率也下降,患者护理干预之后血流平均速率测量值、血流峰值速率测量值则明显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主动护理意识,将患者用作护理中心,依据其合理需求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9-10]。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时,予以下肢静脉方面、日常生活方面、肢体康复锻炼方面护理干预,改善其下肢血液循环,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选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血流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