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文:习惯引领,兴趣先行

2021-11-07 22:35彭程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习惯兴趣

彭程

摘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探究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影响,探索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路径,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带领小学生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心理特点;习惯;兴趣

一、背景

小學是每个人第一次系统性学习知识的阶段,在此期间的兴趣培养、个性教育、习惯养成、知识学习乃至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对个人的学习、性格乃至人生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语文作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媒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师生互动不协调、学生学习消极被动、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脱节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其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大类。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通常由兴趣出发开始认识、接受新事物,对事物的感知由笼统、具象的认识逐渐发展到精确、抽象的认识,并逐渐开始有目的地学习了解新知识,记忆方式也会逐渐由无意识记、具象识记、机械识记转变为抽象识记和意识识记。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会由片段、模糊的形象逐渐向正确、完整反映现实方向发展,同时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渐渐下降,发展出创造性想象;思维模式也会逐渐由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很大程度上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掌握事物的抽象、本质特征。

(三)情感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通常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对外部刺激如表扬、批评等的反应比较敏感。高年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会逐步增强,自我尊重、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个人的好恶会由口头表达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开始学会从动机、效果等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会逐步减弱。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快,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一般遇事容易冲动,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此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辨别能力有限,通常会因学习或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无意识地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性格可塑性很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行为会逐渐形成习惯,因此,性格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另外,小学生会由最初依赖他人如老师、父母等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逐渐转变为学会通过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快速成长,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学习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

三、从家长的“看管学”到学生的“习惯学”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当身边有家长或老师陪同时,很多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会比较好,能比较认真地投入学习,学习效果也相对好一些,但当身边没有大人陪伴时,就不乐意学,学习效果就会变差。这中间当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此类情况是由于低龄阶段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的动机主要依赖自身兴趣,同时意志力薄弱,做事情不持久,因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难以自发地认真学习。

显而易见,这样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和进步。持续靠大人逼迫、陪同才能认真学习的孩子,不仅自觉性、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不够好,学习能力也很难有效提升。此外,由于长期在压力和逼迫中学习,久而久之,孩子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出现心理危机、引起亲子矛盾等。反之,如果孩子有良好的预习、学习、写作业、阅读等习惯,每天适应了在规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习惯了保持一个对学习认真负责、对自我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么,即使没有大人陪伴,没有外界压力,孩子自己也能很好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每天早晨朗读语文课文、诗词,坚持练书法或写字一直都比较工整规范,平时会写写日记、记录下所见所闻,每周末去图书馆,平时总会抽时间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那么,可以推断,这样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太差,语文素养应当会比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养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何将常见的家长“看管学”变为小学生“习惯学”,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不是孩子的主动行为?孩子是否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当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孩子是否很期待下一阶段的学习?谈到学习,孩子是兴趣盎然还是了无兴致?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孩子对学习的态度。究竟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要我学”,背后是一种作为学生的责任,有一种被逼迫、无奈而为、不情愿的意味;“我要学”,反映的则是主动,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充满兴趣。两者在动机和学习效果方面,差异显著。

诚然,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并非完全依赖于兴趣,也会受到学习方法、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兴趣仍然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导,乃至智力、思维的开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句话说,只要孩子的学习兴趣足够,最基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那么,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提高就只是方法和时间问题。

记得曾经带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非常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却总也“答不到点儿上”,有时她的认真作答还会让同学们哄堂大笑。时间久了,这位学生渐渐就不再愿意上课发言了,有时甚至会走神。注意到她的这一变化后,我及时找她沟通,从沟通中了解到,这是一位非常喜欢文学、非常爱读书的女生,也确实在课下读了不少课外书,她非常想跟老师、同学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也喜欢表达,但是因为好几次大胆表达都成为“笑柄”,她就有点沮丧了,发展到最近,就连上最爱的语文课都不是很“带劲”了。当时我对她说,最难的不是答对问题,不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有一颗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心,愿意抽时间在文学殿堂里徜徉,能够体会到畅游书海的乐趣。事实上,只要自己乐在其中,长期坚持,那么,即使现在理解能力有限,思考问题找不到关键点,但长期下来,能力是一定会有提升的。当时,她只是半信半疑地点点头。此后,我时不时主动点她回答问题,经常表扬她清脆的声音和认真的态度。课下,找她聊天、沟通,关注她的作业和学习习惯,时不时与她交流最近读了哪些书,并找机会让她与全班同学分享。慢慢地,我发现她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人也越来越自信。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不虚。要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五、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爱上语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幾点做起。

(一)帮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首先,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充分学习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小学语文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采用在课前设置问题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此外,我们应当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学习内容,提前准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故事、悬念、演示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

其次,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小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或方式加以矫正,既不能忽视、纵容,亦不可强硬施压。由于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敏感、情绪自控能力差的情况,过激的处理方式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心理创伤。

再次,教师应当教会小学生若干简单且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其一,劳逸结合。通过体育、艺术、娱乐活动调节心情,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其二,学会倾诉与沟通。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让学生愿意与老师、家长、同学谈心,排解心理压力。其三,日记抒怀。小学生有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愿与人沟通,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记日记,让其自己抒发情感,调节心理压力。老师与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否则,日记会变成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得其反。

(二)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都是以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识记字词、分析结构层次、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法特点展开,导致语文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难以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课堂语文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情境模拟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加深印象。比如,在教授《红楼梦》选段一课时,笔者提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情境剧表演。学生非常有兴趣,都十分积极地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出于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需求,学生必然会多次阅读文本内容,这就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后来,在正式的表演课上,我针对不同小组的优缺点,进行以鼓励为主、建议为辅的点评,学生也都欣然接受,热情高涨。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互动教学的优势。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不仅对小学生的写作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兴趣、思维以及智力开发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应当对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行为进行鼓励,切不可站在成人视角,对其不合理或不现实的部分进行嘲讽、批判或打压。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可以大胆、自由地想象,并尽情地表达。此外,应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多停留于表象,因此,通过野外观察、课外阅读等方法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理解新事物。只有具备立体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够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生动、形象、具体,并进一步强化感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应当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学会对想象的对象进行一定的延伸和夸张,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描写,增加自己的思维深度。

培养学生兴趣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当有所区别,采用不同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六、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工作,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通过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完成从家长“看管学”到自己“习惯学”的转变,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邓从真.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J].人民教育,1994(05).

[2]梁俐萍. 让作业设计鲜活起来: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J].苏州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习惯兴趣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好习惯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