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3+3”模式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1-11-07 01:31代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应用型幼儿园

代敏

摘  要:学前教育学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概括、统摄和凝练作用,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课程组针对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岗-证”分离问题及学生理论学习中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象,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围绕應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对课程进行了整体研究和设计,构建了包括“课-岗-证”三维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3+3”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3+3”模式;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5-0110-03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为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奠基性、引领性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即保教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建设现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自2011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以来,一直将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于2015年完成学前教育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16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后,组建了课程团队,开始探索本课程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针对教学中“课-岗-证”分离问题、学生学习中“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象,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2018年课程团队申报了“基于‘课-岗-证’融合式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项目,构建了“课-岗-证”融合式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9年课程团队出版了学前教育学云教材,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课-岗-证”分离问题

课岗分离——改革前,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抽象性,忽视理论知识与幼儿园实际问题的结合,出现“课岗分离”。课证分离——教师没有根据幼儿教师资格证改革要求进行教学,简单完成知识点讲授,出现“课证分离”。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对纯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完成该课程学习后仍不能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且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更难以胜任幼儿教师岗位。

三、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

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岗证分离”现象,课程团队尝试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三维一体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体系[1]。针对学生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象,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更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适合于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3+3”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四、课程实施

(一)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岗位需求,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和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分析,重新定位了课程目标[2]。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师德好、善保教、会育人、可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形成岗位认知、掌握保教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与保教知识;

能力目标。能运用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灵活分析和解决保教活动中的问题;

素质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树立科学儿童观、教师观,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课程思政目标。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幼儿教师。

(二)构建“课-岗-证”三维一体融合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具体重组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活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三大模块。各模块引入了幼儿园一线实际问题、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教育政策法规,以案例、任务等形式为载体,整合到各模块的教学单元中。在确保学前教育学模块化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对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要求,将与学前教育学课程相关的考试内容挑选出来,以知识点或案例的形式融入相应的教学单元[3]。

在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过程中,课程团队还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针对性地挖掘每一模块的思政元素,并寻找思政元素适宜的渗透结合点和恰当的载体,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自然融合。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需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学前教育学云教材、幼儿教师资格证培训的相关视频、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大学生慕课或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的其他教育资源。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提供必选任务和多选任务。课中,教师首先对课前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讲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拔高任务难度,通过头脑风暴、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活动,与教师、同学形成有效互动,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课后任务,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作业,教师进行线上指导、答疑。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翻转课堂模式的改革,实现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完成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课后实现知识巩固与迁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4]。

(四)充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尝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模拟课堂、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演练中,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提高课程效率。

(五)实施“过程、多元”为原则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改变为以“过程、多元”为原则的发展性评价[5]。过程性评价占比40%,主要借助云班课、云教材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习者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前评价包括学习者在云班课、云教材学习的参与率、云班课测试、班课讨论活动等,占比10%;课中评价为课堂上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评价,即对学习者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课堂汇报思路及质量进行评价,占比20%;课后评价指对学习者个人及小组作业的评价,占比10%;总结性评价占比60%,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五、课程改革成效与特色

(一)课程改革特色

1. 融入社会热点及政策法规的相关案例

通过教学团队与行业内幼教机构深度合作获取的幼儿园真实情境、当前社会热点及政策法规,经过教学团队和企业专家的深入交流,以案例、任务等形式为载体整合到教学中,并形成相应的过程考核项目,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构建“3+3”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3+3”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课-岗-证”三维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岗-证”三维一体融合式的课程内容体系融岗位工作要求、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职业发展于一体,解决了教学中的“课-岗-证”分离现象。“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进行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课后完成知识巩固与迁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参与度及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学生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幼儿园好评;学生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过关率逐年提升,2020年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课程团队在2020年云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也明显提升,教学团队为西南片区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社会服务10余项。

参考文献:

[1] 曹莉. “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的创新[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报,2020,36(05):37-43.

[2] 刘秀芳,裴秀芳.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3):49-51.

[3] 马晶晶. “国考”背景下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5):62-64.

[4] 郭静.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学前教育学为例[J]. 林区教学,2018(08):117-119.

[5] 游达,满其军. 关于《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32-133.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应用型幼儿园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爱“上”幼儿园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