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2021-11-07 10:34楼坚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改革方法实践价值小学语文课堂

楼坚

摘要:概括能力始终是检验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语文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概括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立足于小学语文的课堂,分析高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并列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打造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概括能力培养;实践价值;改革方法

引言: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概括能力,是在对事物共同特点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内容进行准确表述的技能,能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把具体的内容抽象为特定的结论。一般来讲,概括包括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较为基本的板块,这也足以看出,概括能力在语文综合能力素质中的占比是尤为突出突出的,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的各种实践活动,所以必须要获得更高的重视和肯定。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概括能力包括理解力,表达力和思维力这些基本的要素。

一、分析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意义

首先,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展开深入阅读。要想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深厚的意思,必须要先通读文章,只有认识了文章中的字和词,才可以为后期的解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连字词句都读不懂,那么理解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如果学生无法灵活的概括出旧有的知识,那么他们也无法用用新的方法去解读文章,难以做到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迁移运用,也无法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都会把文章的解读分成不同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板块,然后让学生来概括。虽然此时,部分学生已经阅读了很多课文,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可如果让他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的谈吐就会变得更加卡顿,甚至是颠三倒四,并不知所云。值得注意的是,概括课文内容并不是机械性的重复文章中已经存在的语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逻辑进行提炼,按照特定的需求表现出课文的精神实质,展现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综合体,以结构层次为脉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以概括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只有让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技能,才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表达的目标和重点,对内容作出有效的取舍,对语言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够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总结概括。所以,这一技能的锻炼,至少可以让学生在两个领域得到长足的进步。一个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知,原文中的字词句传递的信息是尤为复杂的,所以学生在概括的时候也不可能一一展现出来,他们就必须要从整体认知出发,以此为基础,得出个人结论,然后做出必要的取舍和浓缩。另一个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由于与概括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对原文的加工和提炼,这就已经融入了一些创造性的元素,学生在主要信息确定之后,就需要对语句进行排列组合,甚至是创造,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概括是存在区别的,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

二、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实现课题的延伸和拓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通过题目学生往往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主线。所以,在概括这类主要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借助特定的个体,先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然后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题拓展成完整的画,并由此为基础进行加工,添加更多的素材。同时,教师也应当紧扣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筛选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创造和言语组织都具有明确的方向和主题,让学生的语言库能够和文本语言库有序衔接到一起,真正做到言之有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叙述顺序,行文结构,回答相应的问题,做到言之有序,保证学生的叙述符合一定的逻辑。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课题直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所以学生也可以围绕中心句,展开关键性的探究,课题的解读变得更加丰满且厚重,进而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要想读懂一篇课文,就必须要先联想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对事情的发展进行介绍,必须要点名启程转合[1]。

(二)段意归类

一篇文章本身就有不同的段落组成,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再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好主词上的排序,舍弃掉那些次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把主题联系到一起,由此就可以概括出中心点。在这里,一篇文章分成了不同的段落,学生应当从每一个段落中提炼出作者的主要意思。这也就意味着,文段的归类和合并,并不意味着对所有中心的简单叠加,学生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对重点的提炼,做到详略得当,有所取舍。

(三)串联核心要素

在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文章要素引导下,学生要关注的中心点也是存在区别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因时,因地制宜。例如,在阅读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起因,经过,时间,结果,地点,人物,事件上,只要弄清楚这些基本的要素,那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灵活的把握[2]。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语句之间也往往透露着核心的重点,所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关键语句连接到一起。很多小学课文都具有典型的结构特性,包括总分总,总分分,先具体后概括等等,一些文章也会存在过渡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总起句,概括句或者是过渡句,讓学生可以按照关键语句的提示,做出更为精炼的总结和概括。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要让学生深入文章的语境,重点提炼文中的词语,并运用这些重点的词语,来润色自己后期的陈述和表达。

三、结束语

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课题拓展法,段意归并法,要素串联法之外,教师也必须要根据课堂的重点知识,灵活的选择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概括能力的培养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要观察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展现出来的积极性,分析学生的认真程度,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肯定自己概括能力的发展价值,积累更多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 谢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

[2] 张代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J]. 精品, 2019(6):103-103.

猜你喜欢
改革方法实践价值小学语文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