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夺尤伯杯始末揭秘

2021-11-10 01:42
羽毛球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陈雨菲团体赛队友

但凡喜欢羽毛球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团体赛记忆,虽然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记忆不同,但是那一份属于团体赛的传承始终没变。成长与传承,始终才是比赛的真谛。

陈雨菲:成长永无止境

3年前,陈雨菲在半决赛中不敌拉差诺。此前没输过对手的她被团体赛的压力反噬,在场上得不了分,找不到破局的方法,让她饱受打击。那一次,身心俱疲的陈雨菲选择删除了社交软件,埋头苦干是她给自己的任务。随后,从一年7冠的所向披靡到实现奥运会、全运会双冠丰收,3年后的陈雨菲真正成长起来。

3年后,陈雨菲依然是尤杯赛上中国队的一单,在决赛之前,只要上场必取一分,俨然成为中国队的核心。然而,连续征战的疲惫还是让她在最后的决战中尝到了失利的滋味。输给山口茜后,来到混采区时,陈雨菲因比赛的激烈满脸涨得通红,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平静的语气回答着记者们提问,丢掉比赛的她此时只想回到看台给队友加油,换种方式继续为团队出力。当黄东萍/李汶妹赢下冠军点后,涌入场内庆祝的陈雨菲不自觉红了眼圈。郑雨紧紧搂着她的肩膀,那是温情的一幕,也是队友间彼此支撑的革命友谊。在队友们的心中,陈雨菲无需自责,因为她是值得信任的同伴。

Q:这次欧洲之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雨菲:印象最深的肯定是自己没能在决赛中取胜吧。不过,我的队友们都很给力,他们为我补上了分。因为上一届尤伯杯我在半决赛时输了球,这次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最大的努力给集体拿分。不过,我的打法需要一定的能力来支撑,这段时间一直在不断参加大赛,一直在消耗,只是依靠比赛期间的训练量是不够的,这也是自己状态不好的原因吧。

Q:从重夺尤伯杯中收获了什么?

陈雨菲:对胜利的渴望与信念!其实,我一直在反问自己,同样都是连续参加大赛,别人的一单就能保持赢球,而我为什么没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要认真总结,找到那些造成自己精力不足、受限的问题。

何冰娇:努力成为最强的二单

在苏杯赛上,何冰娇只出场了一次,到了尤伯杯赛,她便成为中国女队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

白羊座的何冰娇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从苏杯到尤杯,她始终积极地为团队作贡献。她讲:“夏导跟我说,要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强的二单。我或许不是最好的二单,但我相信自己一定是最幸福的二单,因为每一名队友都在互相支撑,大家都很努力。”

Q:这次欧洲之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何冰娇: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队友都能让我在大比分2比0的情况下上场,这样比赛更有信心,更放松。不知道我是否会是最强的二单,但我一定是最幸福的二单。

陈清晨/贾一凡:没有退路的比赛我们很擅长

说起尤伯杯,陈清晨和贾一凡都情不自禁地感慨:团体比赛真的太刺激了!作为比赛型选手,她们感觉这一次的欧洲两站大赛简直比打奥运会还要紧张。“每次想说我这疼那疼,刘玄炫就先跑出来阻止我说:‘凡姐你不疼,你要带我们拿世界冠军!所以,没有退路的比赛我们很擅长!”贾一凡总结道。

决赛那场117分钟的鏖战,打完之后陈清晨和贾一凡还没有时间去重温。“不过整个过程都在脑子里了,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我们不能输!不能让娇娇0比2上去,我们一定要拿下来!”再次回忆起来,贾一凡仍然掩不住亢奋的心情。

从没有经验的新人到如今在场上遇到困难总会找到办法,“凡尘”二人已经拥有了扭转局面的能力。作为尤伯杯中的奥运会主力,她们从7月一直连轴转到10月,苏杯拿下冠军分后,到尤杯赛时,她们的状态并非最佳。因为没有充分的休整,伤病会找上她們,精力下降也在所难免。

因为疲劳和伤病的困扰,尤杯赛上,陈清晨偶尔会抬头深呼一口气,那是她的一种自我减压方式。当她察觉到贾一凡的身体接近透支时,也会扩大活动范围,用话语不断调动起搭档的状态。而当贾一凡找回感觉,便会再次全场不惜力的大杀四方。这或许就是国羽姑娘们骨子里的冠军韧劲。

Q:你们上场前都会围在一起喊话,那段话是你想出来的吗?

贾一凡:是的,我作为苏杯兼尤杯队长,要考虑得多一些。苏杯赛,我们的口号是“团结拼搏,强国有我,中国队加油,加油,加油!”我想好以后,还问了好姐妹东萍和姐姐(郑雨)是不是押韵,她们说很好,支持我!尤杯的时候,娇娇也出了主意,本来要喊“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但感觉不太正经,就pass了!

最终,我们喊出的是:“我们是中国队!我们要誓夺尤杯!中国队加油,加油,加油!”

Q:这次尤杯赛,像刘玄炫、夏玉婷等都是没有大赛经验的新人,你们在赛前会告诉她们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吗?

贾一凡:其实她们不紧张,她们一直给我压力!我说我哪里哪里痛,玄炫就说:凡姐你不能给我痛,你给我顶!你要痛17号以后再痛!你给我注意点!别受伤!你要带我们拿世界冠军!你不能痛!(我压力好大,不敢痛)痛也不敢告诉她!所以我说,我们只是图有表面风光。

Q:作为队伍中唯一参加过三届尤伯杯赛的选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陈清晨:作为主力成员,我肯定要担起拿分的责任,所以压力会比较大。其实,这届尤伯杯赛我的状态不算很好,人也比较焦虑,但我一直在想办法调整到最好。2016年,我只是一个新人,就上了两次场,队里当时都是大姐姐们在前面冲,我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备战的状态和现在的感觉差别很大。

Q:在团体赛上能够支撑自己的信念是什么?

陈清晨:顶不住的时候,就看看左手邊的尤伯杯!同伴阿贾的鼓励很重要,凭自己的信念去顶也很关键!必须坚持住。

黄东萍/李汶妹:勇担责任,敢于发挥

作为尤伯杯赛的新人,1999年出生的李汶妹和奥运会冠军黄东萍搭档,在决赛中顶住了压力,为中国女队锁定了胜利。

在决赛第二局的后半段,李汶妹/黄东萍遇到了较大困难。作为大队员,黄东萍更加积极主动地全场跑动,帮助李汶妹分担压力;李汶妹也展现出年轻队员敢冲敢发挥的拼劲,最后那几分球,她的出手足够硬朗、坚决,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打出了超水平。

其实,在得知决赛中担当“二双”时,许久没有搭档的黄东萍与李汶妹心里都是打鼓的。黄东萍担心自己找不准女双的节奏,虽然是女双组出身,但在她的记忆中,自己对日本女双的战绩并不占优;而完全是新人状态的李汶妹在赛前一天的训练中,早早练完技术后便躲到角落里,试图缓解压力情绪。“可是太紧张,我竟还不受控地流下几滴眼泪。”李汶妹说。

不知道如何淡定面对的李汶妹赶紧给省队教练魏轶力指导发了信息,经历过尤杯的魏指导一句话就点醒了梦中人。她告诉李汶妹:“现在的这些你迟早都要经历,不要过多地去患得患失。”收到消息后,李汶妹说自己的心情瞬间得到了舒缓。

上场前,黄东萍和李汶妹鼓励着彼此,将压力与紧张抛诸脑后。曾经一起搭档过的她们再度携手并不陌生,遇到问题,两人及时沟通调整,尽快找到适合彼此的节奏。她们一直专注于做好过程,努力去多顶一分,多熬一会,她们知道,唯有这样,才会让对手先出现漏洞。李汶妹说:“看着前面队友熬了两个小时才赢下来,也给我们很大的触动和鼓励,打到后面关键分时我反而不紧张了,一些平时打不出来的球在最后也能打出来了。其实,上场前清晨姐就告诉我‘一直杀,往死里干!我有好好去执行。”

Q:奥运会夺冠时都没有掉眼泪,怎么在尤伯杯上就哭了出来?

黄东萍:决赛前,阿贾和清晨的一双打了117分钟,陈雨菲也是在很累很疲劳的状态下上场,但她还是努力地在调动,还有娇娇的二单。打团体赛会出现很多的状况,我深知大家的辛苦和不容易。赢下来之后,看到队友们跑到我身边,那应该是压力后的一种释放吧。本身这场球就很难打,我们是落后逆转过来,自己确实很激动。而且,能参加尤伯杯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赢下来的那一刻压力释放了,人有点绷不住了。

Q:小组赛时,你和凡凡也搭档打了一场,你们以前在青年赛时是搭档,这次再搭会觉着两人有了哪些成长和变化?

黄东萍:小组赛我和阿贾打得非常不默契。可能小时候打比赛没有太多的套路,就是拼,然后自由打。最大成长,我觉着贾一凡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双进攻选手,她的线路很丰富,进攻落点也很好。(说完之后,我就原封不动告诉了阿贾同学,我对她的盛赞。)

Q:决赛前真的紧张到哭了吗?

李汶妹:因为决赛在晚上进行,所以上午我去训练场地练了一会儿。练完以后,我就坐在地上放松拉伸,脑子里想的全是晚上的比赛,然后心就一直咚咚咚地跳,非常紧张,紧张得我流下来几滴眼泪,后面硬是自己给憋回去了。

Q:在那场比赛中,如何让自己真正发挥出来了,和以往不同的变化是什么?

李汶妹:赛前以及比赛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结果就在那里,努力做好过程就好,努力去顶每一分,多熬一下,对面就会垮掉,我觉得这就是团体赛的魅力。

Q:这两个月,你先是夺得全运会团体冠军,再来是苏杯和尤杯冠军队成员,接踵而来的成绩对你意味着什么?

李汶妹:我非常开心,也感谢教练以及领导对我的肯定,让我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世界冠军后,意味着要以更高的要求去鞭策自己。这才是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自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陈雨菲团体赛队友
陈雨菲:跨过难关 寻光前行
对脚斗士运动团体赛竞赛规则采用运动员出战值消耗制的可行性分析
陈雨菲 中国一单成长记
陈金赛后“记者”“指导”无缝切换
“虚拟的自己”成情敌,企业高管追爱路上自作死
江苏队:20年后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