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山》《君子于役》《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2021-11-10 19:05赵姝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鸣东山诗经

赵姝琪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开端。大部分作品多方面的描写了周代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以下,便从《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来分析《诗经》中所反映的婚姻,爱情,现实,战争及古代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

关键词:《诗经》 赋比兴 劳动人民 共鸣

正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些唯美且脍炙人口的句子流传百世而经久不衰,它们历经千年而风韵犹存。它们都来自一部伟大的典籍——《诗经》。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也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便都收纳于《诗经》之中。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诗共四章,每章句首四句叠咏,颇有回环往复之美。开篇便开门见山,直接阐述了故事的背景。“零雨其蒙”的天气属于细节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調,也能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诗的全文写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几句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奠定了哀情的感情基调。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有喜有悲,而喜胜于悲的心情。作者通过写着装的变化生动形象具体的写出了士兵们解甲归田的欣喜之情,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另外,诗中对于归途风餐露宿的辛苦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形象具体的写出了战士的羁旅之苦,但也着实抵不住归家心切的欢愉与期待啊!

诗的第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的场景,增添怀念伤感的情绪。诗中通过描写的杂草丛生、虫兽出没的景象,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战士家乡当时应该是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所以他在离家乡越来越近时,心情复杂。这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诗人既描写了回顾新婚的场景,估计也是后面对久别重逢的期待。这些快乐情景和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还有一个艺术特色便是联想,诗中有再现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对家园残破的想像。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结尾处,我们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是如何复杂。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使用了经典的留白手法。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君子于役》是我个人觉得一首很朴素的诗。它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每章的开头之处,女主人公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内心独白。等待亲人归来,却又归期不定,于是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 诗中没有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这样的画面:鸡进了窝,夕一陽一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但是这画面却是有情感和意义的。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这是融情于景,以景承情的点睛之笔。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役期之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思念之深。

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但是这重复却不絮叨,甚至非常让人感动。同时,这也是《诗经》里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章叠句来推进情感的抒发。但第二章的末句却是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战争伤害了生命,也让后方的亲人们蒙受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所以,这给我们了一个启示: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的去避免战争。

《采薇》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一篇。这是一首士兵征战完后,时隔多年的返乡诗,全诗一共有六章,每章有八句,诗歌用士兵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面五句描写的是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还有思乡之情。《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整首诗中多次运用了重叠的句式和比兴的手法,颇具《诗经》的艺术特色。在最后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一种报效国家,不惜马革裹尸还的豪放情怀,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及久别的故乡的浓浓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总的来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开端。大部分作品多方面的描写了周代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诗经》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其中的民歌,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生活中的一个侧面或人物形象的特征来表现对社会的认识和讽刺,并能通过诗的主人公的直接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和悲哀,激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诗经文献研读》第二章第一节思想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艺术形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共鸣东山诗经
东山由义井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红红的苹果
东山书院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