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2021-11-10 09:56范全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策

【摘要】: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个人的品质、行为、处世态度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具体统一。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怎么样呢?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审视当代高职生道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新的对策,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辅导,是我们当前应该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

(一)坚守与困惑并存的政治信仰

从思想政治方面总体上看: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现状。在当代高职院校中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仍然坚守着政治信仰;但也有不少的高职生在思想政治观念上存在一些迷茫和困惑,如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以自我发展为视点看待政治问题,比较关注自我的经济利益,甚至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例如:把入党、评优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等现象,体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坚守与困惑并存的政治信仰。

(二)主流与支流冲突的道德品质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主流是积极的,但在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上仍然存在着矛盾和困惑。首先从好的方面看,广大高职生对基本道德原则,还是信守和推崇的,希望自己做一個“有健全人格”、“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参与校园管理。但是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状况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其群体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存在厌学情绪,甚至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极度不满,以至于发生叛逆行为。

(三)客观与困惑兼有的主体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健康状况下降,对待目标和未来比较迷茫,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加,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重重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

(四)认知与行为脱节的价值观念

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坚持集体主义,拥有服务和奉献精神。但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从价值主体来看,高职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个人奋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高职生的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价值实现的途径上,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争取他人帮助,倾向于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职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道德评判的内在标准

道德评判标准的形成是建立在社会基本价值尺度合理定位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基本价值尺度对道德标准存在直接的制约关系,所以应注重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定位。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承认多元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社会主导利益与各群体利益、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间的价值评判标准,探索人生价值在现实行为模式下如何得到合理真实的体现。

(二)完善道德教育系统

高职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应着眼未来,增加新内容,必须把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同时,也应不断融人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结果,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注重吸取新知识。在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现实,寻求答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信息网络、多媒体等,促进教育的效果。

(三)优化德育过程

德育的出发点须由“泛政治化”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目标应该具有现实性,应以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的人。院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基本的道德品质开展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自信心、效率感,创新性,合作与竞争精神。德育载体必须适应新的变化,从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合理运用传媒、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冲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实现德育手段、方法、方式的变革,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才能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重视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主要形式,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社会教育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也有重大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学生的德育工作纳人整个社会的大系统、大环境之中,空间上向社会发展,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取得综合整体教育效应。在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的建立过程中,要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坚持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同时要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形成育人合力;建好德育基地,强化德育效果;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开发德育资源;严肃批判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用学校小环境积极影响大环境;坚持揭露和抑制格调低下的影视、报刊、书籍,大力宣传其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在接触社会实际的政治事物中受到积极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零东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透视[J].西北医学教育,2008,3

[3]白霞.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刍议[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4]郭英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科技资讯,2008,23

作者简介:

姓名:范全明,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邮编:408000,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