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三”的高校线上教学改革应对策略研究

2021-11-11 08:14葛胜升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技能资源

葛胜升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 241000)

一、高职院校网络授课现状分析

本文分析了安徽部分高职院校近1000名学生的调研统计数据,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存在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师新媒介技能有待提高、线上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见图1)。

图1 线上教学问卷图

(一)课程内容结构

目前,较多的在线课程依托在线课程建设平台,以PPT、视频的方式传播,而视频资源多为将授课PPT录屏,或将老师上课的过程拍摄成视频,导致线上课程多以理论讲授式为主,且多数视频时间长达40—50分钟[1],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如出一辙。然而,学生在家网络上课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杜绝套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长和教学模式,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视频资源时长、合情的教学组织,是线上教学的重要保障。

(二)教师新媒介技能

线上教学必须要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实施,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新环境,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信息化平台使用、教学诊断等新媒介技能。

(三)线上教学方式

线上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可以更容易地帮助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解决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方式并没有有效融合,部分教师让学生在上课时打开手机看平台上的视频、PPT等现象,没有真正理解线上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缺乏对课程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整体教学设计,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滞在浅层的表面学习,缺少知识内化,不具备应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线上教学过程中,只选用了一个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平台来进行教学,只是把平台当作一个传递视频、PPT等资源的媒介,在团队协作、即时互动、学生管理和信息反馈等重要环节的表现差强人意,未能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新媒介的作用,使得难以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二、重构教学内容“三维度”

(一)结构化课程

按照工作岗位能力递进和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根据工作流程结构化课程,构建课程应涵盖基础知识点和技能点。

(二)颗粒化视频资源

在保证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将资源尽可能设计成较小的学习单元。颗粒化的存储,便于检索和模块化组课。视频资源时长一般在5~25分钟,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视频资源的片头、片尾应尽可能由主讲教师出镜,或者以动画的形式制作,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不建议全程用PPT录屏。

(三)丰富化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PPT课件、参考资料、随堂测试、讨论题、单元测验、作业及考试等。因课程、视频资源的重构,课程需要丰富并整合文本资源,兼顾过程评价。

随堂练习主要是即学即练,方便老师及时检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由客观题构成,网络平台可以自动评分,也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讨论题是授课团队在教学活动授课模块中发起研讨主题,可以将学生参加研讨的提问情况列入学生的总评成绩;单元测验和作业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本单元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单元测试一般由客观题构成,网络平台自动评分,而单元作业一般是主观题,使用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判分;考试是检验学生总体学习情况的测验题目,一般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考试题的形式与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一致,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建议使用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分。

三、提高教师线上教学“三技能”

在线教学的新环境,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新媒介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新媒介技能包括:开发网络化课程资源的技能[2];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手段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技能;分析数据,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技能。

(一)具备开发设计网络化课程资源的技能

老师除了要具备PPT、WORD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屏幕录制、视频拍摄、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基本技能,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需要参加各类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从而掌握Camtasia等视频剪辑软件、Focusky等动画制作软件。

(二)具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手段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技能

线上教学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运用各类课程平台和手机端教学管理软件的技能。学校需要有效整合校内外课程平台及资源,推动易智教、爱课程、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E会学、雨课堂等多个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授课专业培训,确保线上教学“标准不降、质量不减,形式多样、方式灵活”。

(三)具备分析数据,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技能

线上教学课程平台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形成了大量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的课程数据,教师要具备分析信息化平台大数据,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能力。教师通过课前在线答疑、收集问题、学情分析,有效确定教学难点;课中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开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真正实现知识内化;课后批改评价与作业、分析学生测验成绩、答疑指导,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开展教学反思。

四、运用线上教学手段“三平台”

老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合多种信息技术平台来实施教学,包括教学资源课程平台、手机端教学管理与互动平台和通讯联络平台三种类型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目标达成(见图2)。

图2 基于“三平台、三阶段”的线上教学模式

(一)教学资源课程平台

强大的教学资源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线上授课必须要确定好要采用的主要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主要集中在智慧职教、职教通等平台,国家级MOOC主要集中在爱课程等平台,使用非常方便。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自建课程网络平台,以符合自身学校实际授课需求。老师要保证所有学生注册并登录教学资源课程平台,并能够完成课程平台学习的基本操作。

(二)手机端教学管理与互动平台

老师通过手机端教学管理和互动平台搭建班级,教师按照课程表建好课程,完善课程资源,发布签到、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课堂练习等。在手机端教学管理与互动平台中可以上传新制作的视频、PPT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补充。手机端教学管理和互动平台有慕课堂、职教云、蓝墨云等。

(三)通讯联络平台

常用的通讯联络平台主要有QQ、微信等。通过通讯联络平台提前发布学习指南,让学生胸有成竹。学生如果因为互联网不通或者卡顿,签到没有签上,则可以在通讯联络平台上补签。对于每节课的重难点,老师可以通过通讯联络平台的群课堂、群视频等功能,进行线上集中答疑和互动,结合手机端教学管理和互动平台的提问、签到、头脑风暴等功能,使得课堂效果更佳,从而对学生在线上课堂进行有效管控[3]。

五、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三阶段”

(一)课前自主探究

课前,依托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中的课件、视频等资源,教师通过通讯联络平台和课程平台同步发布学习指南,双管齐下。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观看微课、实操视频等,并完成课前练习、讨论等活动;老师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了解到学生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成绩的反馈调整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将学生普遍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着重讲解,从而确定教学难点[4]。

(二)课中知识内化

课中,教师通过手机端教学管理和互动平台,发布签到、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课堂练习等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对于学生反映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使用通讯联络平台的群课堂、群视频等功能,进行线上集中答疑和互动,并结合手机端教学管理与互动平台的提问功能,随机抽取同学回答已讲解的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反馈与总结评价。对于未参加集中答疑和互动的同学,通过通讯平台进行有效提醒和管控。

(三)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完成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和拓展训练,有效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批改评价、答疑指导,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见图2)。

六、结语

(一)有效应对线上教学的新问题

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三维度”、提高教师线上教学“三技能”、运用线上教学手段“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三阶段”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线上教学的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师新媒介技能有待提高、线上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等困难。教师充分运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等课程平台中优质丰富的微课、动画、仿真等视频资源,使得线上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课程平台成绩、手机端教学平台成绩、通讯联络平台域外成绩等共同得出。其中,课程平台成绩的组成包括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程考试、课堂讨论等部分;手机端教学平台成绩的组成包括出勤情况、点名回答问题情况、视频观看时长、课堂练习、参与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部分;老师通过通讯联络平台掌握学生参与在线集中答疑、互动的人数等,并给出域外成绩[5]。

由于注重管理,方法得当,学生作业完成率99%,考试参与率100%。另外,灵活运用“签到”“随机点名”等功能,鼓励学生阅读资料、参与讨论,保证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学生参与讨论达400余人次。班级总评成绩平均分达92分,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技能资源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劳动技能up up!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