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

2021-11-11 00:59章胜祥
康颐 2021年15期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章胜祥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1:1比例分为甲组、乙组,病例同为20例,各自在48h内(早期)、3-4d内给予肠内营养,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评比两组营养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院14d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NDS评分均比入院时低,其中甲组比乙组的血清白蛋白高,NDS评分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028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因为创伤、应激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组织细胞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的状态,能量消耗极大,再加上昏迷无法对营养进行正常摄取,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程度各异的营养不良情况,从而对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不仅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有效改善,还可以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预防,控制和减少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总结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1:1比例分为甲组、乙组,病例同为20例。甲组患者中,男有13例,女有7例,患者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值为(43.8±3.6)岁;其中8例脑干损伤,12例广泛性颅脑损伤;乙组患者中,男有14例,女有6例,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值为(42.7±3.7)岁;其中5例脑干损伤,15例广泛性颅脑损伤。两组给予一般资料的对比,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24-36h进行胃管留置,若胃液残留、消化道出血不明显,可进行营养液鼻饲。以稳定性好、多侧孔、质地软的硅胶管为主要选择,依照无菌要求完成胃管留置操作。48h内进行肠内营养,乙组3-4d内给予肠内营养。第1d:1次予以50-100ml的纯米汤,鼻饲间隔4-6h进行1次,未见异常者,于次日按照40-60ml/h的速度标准利用肠内营养管输注泵间断进行500ml的百普力肠内全营养乳剂,3-d后如果未出现反流、腹泻、腹胀、腹痛等各种不良反应,按照80-100ml/h的速度标准予以1000-1500ml的百普力肠内营养乳剂,1次/d,进行维持治疗。护理要点:(1)营养状况评估:以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日需热量进行计算,再以临床表现、胃潴留量为依据相应进行输注营养液的增减处理,热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静脉营养进行补充;(2)观察及监测病情:对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同时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等进行监测,以监测结果对营养液进行合理调整;(3)鼻饲干预:对鼻饲管进行妥善固定,间隔2周进行1次胃管更换。鼻饲前对胃潴留、胃内容物颜色等进行检查。若注射器抽出胃液在150ml以下,且为正常的颜色,颅内压稳定,即可给予鼻饲;(4)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做好误吸、返流、便秘、胃潴留以及腹泻、血糖紊乱、堵管等各类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用药。

1.3 观察指标

入院时、入院2周后通过评估血清白蛋白的方式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运用DN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神经功能情况[2]。

1.4 统计学评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涉及到的全部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应用的为(x±s),组间所予以的为t检验,P<0.05充分说明的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乙组入院后2周比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NDS评分低,而其中甲组比乙组的血清白蛋白高,NDS评分低,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1。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会因为意识障碍、深度昏迷、病情危重等原因,增加营养不良发生率。正因为如此,对此类患者而言,长期坚持进行鼻饲维持营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强化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致死率,按照循序渐进、持续缓慢滴入的方式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快速恢复肠道的生物、机械、免疫屏障功能,让肠粘膜结构、功能得以维持正常,减少感染发生概率。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尽快进行能量、蛋白质的补充,对负氮平衡进行改善,防止胃肠粘膜萎缩,恢复胃肠功能[4]。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基础上配合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进一步防范并发症,恢复胃肠功能,加快病情恢复,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5]。

由本次实验可知,甲组入院14d后的血清白蛋白比乙组高,NDS评分比乙组低,且两个组别间差异,P<0.05。从而表明,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代晓.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8):146-147.

[2] 于晴,王靖赜.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59-261.

[3] 何为静.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6):77-78.

[4] 盖颖.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5,38(01):123.

[5] 柴秀红,马琳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胃肠内營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8,26(09):1363-1365.

猜你喜欢
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