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12 15:25王先河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技能效果

■王先河/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专注于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只有切实增强他们的设计专业素质,才能够达到高职的基础授课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发挥强大的就业竞争力。为此,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师需要应用工作室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设计应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获得实践技巧,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全能人才。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为高职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方案,这样有利于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随后阐述工作室制度的基本含义,最后深入研究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二、当前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出现了大幅扩张的趋势。因此,房地产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逐年上涨,室内艺术设计成为了热门的招聘岗位。这对于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属于利好现象,相关院校需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尽可能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发挥强大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然而,当前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仍旧处于较为传统的授课状态,没有积极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效果无法有效发挥,降低了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课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课程定位内容不合理,与行业需求脱节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整体授课模式应用不成熟,导致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内容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有效学习到室内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也无法进行理论应用实践,导致在教学完成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到能够进行应用的知识,整体课程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同时,室内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变化速度较快,工作岗位倾向于实践操作。当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艺术设计普遍与市场情况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陷入尴尬局面,无法发挥自身所学知识内容,降低了就业竞争力。

(二)教师专业性不足,实践知识储备欠缺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与普通本科相比,高职学校更难招聘到优秀教师,导致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应用经验较为薄弱,同时也不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从教师处了解实践知识内容,进而降低了室内设计应用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就业后的工作活动展开。

三、工作室制度的基本含义

工作室制度属于艺术设计教学的一种授课模式,其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高职设计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在上个世纪初期,德国便出现了工作室的早期形态,著名艺术家包豪斯将其称之为“作坊”。这种教学形式将实践研究作为基础核心,在布置常规艺术设计任务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与社会经济工作相接触,提前了解毕业后的相关内容。实现良好的锻炼效果,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应用工作室制度前,需要了解其基础概念、功能效果两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室的基础概念

工作室概念主要以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为核心教学形式,并结合社会行业应用以及相关企业设计项目内容,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培育属于最优先的任务,如果忽视了这一特征,工作室制度便无法正常进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工作室制度需要结合高职学校的基础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逐渐转化为学生承接工作任务的基础,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工作室艺术设计教学包括专业理论研究、实践培训内容、商业项目辅助设计、班级内部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应用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室内艺术设计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工作室的功能效果

工作室的首要功能是改善传统教学的应用匮乏弊端,让学生能够通过提前接触社会行业任务,达到锻炼实践能力的效果。这种应用模式相对较为灵活,能够根据行业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生的状态进行项目变更,降低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同时,工作室制度的技能练习效果更加优秀,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承担一定的社会生产任务,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工作室制度能够将课堂与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这一方式,提前了解行业活动的基础规则,实现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目标。

四、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基于工作室制度的改革策略

(一)加强课程体系完善性

在进行高职室内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完善整体课程体系,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室制度的影响下,妥善完成实践任务,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为了加强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立专项工作团体或工作室,对教学中的各种内容进行分割,使相应的学生能够得到实践任务,达到学习的基础目标。同时,还可以应用学分制改革策略,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产生提高任务质量的心理倾向,达到良好的工作室制度应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适当组织社会相关行业中的专家以及职业人士,进入学校开展培训会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完善整体课程的应用体系,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达到快速提高应用技能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室内艺术设计的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团体或工作室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任务,并限定完成时间,使学生能够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应用技巧。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完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知识储备提出强大的挑战,让他们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室内艺术设计技能,有效增强学习效率。

(二)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应用工作室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良好的师资队伍创设效果。由于教师资源在整体工作室教学中的作用较为关键,因此学校应当与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合作政策,完善教学师资队伍的创设效果。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实现内部设计人员的不断更替,达到提升行业竞争力的目标。而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能够借用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储备,提升内部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的授课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属于双赢局面,有利于行业的正向发展,能够创立良性循环的培养效果。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成员前往设计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及时了解先进的行业经验,避免授课体系内容落伍,达到良好的培训目标。同时,学校也应当邀请企业内的专家、总监等人士,进入课堂内部与学生进行沟通,拓宽他们的职业眼界,达到良好的工作室教学目标,增强授课效率。

(三)设立社会技能实践教室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模式的应用效果,学校应当设立社会技能实践教室,并安排相应的课程进行训练。在社会技能实践教室中,可以配置相应的行业计算设备,并设立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相似的流程中完成社会任务,实现自身艺术设计能力的提升。教室可以在社会技能实践教室中开展室内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互联网资料以及平台访问权限,使他们能够应用多样化的资源,完成实践任务。在应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意社会技能实践教室与室内艺术设计的相性情况,避免出现环境、硬件搭建错误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内容储备,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应的资源库内容,快速获取到任务所需的基础应用文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合理应用社会技能实践教室,高职学校与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达到培养技能的效果。

(四)革新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作室授课状态下会产生兼容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主体,让学生能够掌握任务活动的主动权。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完整发挥工作室授课模式的应用效果。通过革新传统方案,也能够降低教师的授课负担,实现课堂效率的大幅提升,有利于整体教学的进一步展开。由于行业活动需要应用技能优秀的人才,因此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工作室模式的进一步深化,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室内艺术设计院校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时,学校与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完善工作室教学应用体系,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使其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快速找到心仪的工作,为以后进一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技能效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书封与现代艺术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伪装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