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演中的节奏

2021-11-12 15:25江苏省戏剧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节奏变化动作

■潘 雪/江苏省戏剧学校

节奏,是表演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同时也贯穿于演员的表演创作之中。无论舞台剧还是影视剧的呈现,节奏都在表演艺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瑞典著名两栖(话剧、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说过:“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寻找它、运用它、把握它,这样演员在表演中,就可以创造出具有高审美价值的人物情绪情感和表演意境来。

一、什么是节奏

节奏一词是由希腊语“PHTMOC”演变而来的,表示着程序、匀称活动等意思。它在事物运动中以强弱、快慢、张弛形式表现出来。在自然现象中,白昼与黑夜的更迭,一年四季的交替,海潮的起落等等,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在运动中重复出现,呈现出一定的节奏;在社会现象里,上班与下班的变化,经济的繁荣与危机的转换等等,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在波浪式的起伏前进与螺旋式的上升中重复出现,展现出事物运动发展的节奏性。

(一)生活中的节奏

节奏是反映着宇宙的次序和协调的概念,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的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一种节奏,不论说话、沉默、动作、还是静止,这些外部节奏的变化都具有严格的次序性、重复性和规律性;同时每一种情绪、情感以及心境的体验变化也都有着不同的内部节奏,这就是生活中的节奏。

(二)艺术中的节奏

艺术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因为艺术中渗透着艺术创造者的感情,欣赏艺术的人在感受到节奏的同时就受着艺术的情绪感染,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

在美术上,艺术中的节奏是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各种变化而形成的。如景物的远近、深浅;色彩的浓淡、明暗、冷热;线条的曲直、飘沉等。画一幅层峦叠嶂的山水画,画中峰形的连绵起伏和各种极端颜色之间的多样过渡和全幅的协调,都有着很强的节奏感。

(三)表演专业三门核心课程中的节奏体现

声乐演唱在音乐上,主要是由快慢、高低、强弱和韵律这四种元素而形成的,在旋律和节拍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节奏。乐理中的节拍,是节奏变化的典型代表,可以明确的知道不同节拍的节奏表现形式。台词中的节奏形成于不同的作品以及题材,如:贯口、快板相对较快,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古诗词朗诵分为格律诗和词牌两种形式,格律诗包含七言、五言,朗诵形式和节奏较为固定,而词牌内容一般较长,朗诵起来节奏也相对自由。散文、诗歌、独白等题材都具有各自的节奏特点。形体中节奏的表现则通过肢体动作力度的强弱、快慢等方式体现,同时配合音乐表达作品内容,抒发人物情绪情感,体现作品内涵。

而在表演中,节奏的范围要比美术、音乐、舞蹈、台词的广泛丰富的多,因为表演是时空统一的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的艺术。表演中的节奏首先体现在剧本的节奏安排方面,剧作者通过对剧情的安排,制造出了剧本本身的紧张与舒缓;其次是导演在自身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音乐、音响等手段制造出华丽的舞台节奏;而演员则是整体节奏的最终体现者,演员通过语言和形体的快慢、强弱、高低来营造整体的节奏感。

二、舞台表演中的节奏

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而节奏是行动的灵魂。节奏包括:剧情的发展与起伏;美术和音乐创造出的节奏;表演风格构成的节奏;而最重要的是演员表演的节奏变化,表演中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的节奏感。

在表演这一艺术领域里,节奏是通过形体的表现(外在的)和心理的反映(内在的)感觉和理解它,其专业术语被称之为“表演的速度节奏”。它来源于斯坦尼体系术语,是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速度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驰等。

(一)内部节奏

内部节奏又称作心理节奏,是指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内心思想情感变化的强弱、快慢、松紧状态和变化方式、频率;同时还包括演员所扮演角色在剧本的规定情境内、在行动中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变化的强弱、快慢、松紧状态和变化的方式、频率。例如,导演们常说的“演出不合节奏”,不仅只是针对速率而言,同时也指演员的行动和体验的强度,也就是实现舞台事件时内心情感激动的程度,内部节奏是创作的基石。

(二)外部节奏

外部节奏是演员以角色的名义行动时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快慢、强弱、松紧的程度以及变化的频率。外部节奏体现在演员的肢体和语言两个方面。例如,一个人的走动、说话、呼吸、工作都是有节奏的,这种外部节奏指的是紧张与松弛、有力与放松、动与静的瞬间均匀而平稳的交替。斯坦尼说过:“剧本或角色的速度节奏要是找对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时是机械式的抓住演员的情感,激发正确地体验。”由此可见,行动的节奏不仅可以激起演员的情绪体验,同时还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情绪氛围,帮助演员准确地掌握好规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务和行动。

(三)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之间的关系

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其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紧密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矛盾统一的成就了演员的舞台演出,从整体上完成了舞台整体节奏的形成和最终呈现。

1、心理节奏决定外部表现

俗话说“相由心生”,这说明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这个人的外部形象和精神状态。生活中如此,舞台表演中更是如此,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内心状态和心理变化,能够直接的反映在角色的外部节奏上。

例如:《雷雨》中鲁大海与周朴园谈判的这场戏,学生们在回课时无法准确的表演出本段戏的节奏,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角色的心理状态。首先,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斗争,显示出了他的反抗精神;而周朴园则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在他的内心深处权力、名誉和秩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要平息这次工人罢工事件。开场时周、鲁二人处于尖锐地矛盾对立关系中,鲁大海此时的状态是义愤填膺的,为了工人兄弟们要据理力争,讨一个公道,所以在语言的处理上,音量较大,音调较高,动作幅度较大,充分体现出此时他激动而又理直气壮的心情;而当得知工人内部出现了分裂,这次罢工终以失败告终时,他的内心气愤至极,心理节奏强、快、紧,所以直接导致了他在外部形态上浑身颤抖,声音也发出颤音,继而恼羞成怒,大闹周公馆。因此,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没有自然而然从内部产生正确的节奏,就不会自然而然配置好言语中的强弱部分和数拍相符的部分”也就是说演员只有清楚地认识和感觉到了角色的内部节奏,才能做出准确的、符合人物的外部节奏及其变化。

2、外部节奏影响心理节奏变化

生活中,心理节奏的变化会影响外部节奏;而在表演中,演员则可以反之,利用外部节奏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的变化,来改变角色的心理节奏。例如:在完成“吃面条”这个动作时,如果演员加强了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幅度,此时你的心理节奏一定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记得于是之先生的回忆录中曾记载,当时排演《茶馆》时他只有三十岁,而要扮演剧中年龄跨度非常大的王掌柜,他刚接到角色时迟迟找不到老年时期王利发的人物状态,他多次尝试从人物内心进入,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他便从人物的外部节奏入手,放慢语言节奏,减少肢体动作,减弱动作幅度等,真正的感受年龄上带给人物的生理变化,慢慢的他逐渐的形成了角色老年时期的表演状态。因此,演员在掌握和塑造角色时可以通过外部手段来刺激心理节奏变化,同时更应该注重肢体和语言等外部动作的选择,恰当的外部动作,可以正确的引导演员心理节奏的成长和变化。

3、内、外部节奏矛盾统一

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对于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准确的把握,才能够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因为内、外部节奏是紧密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它既指引着演员表演的整体方向,又指引着演员的具体行动。但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二者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会出现内、外部节奏不符、不一致的情况,在符合规定情境和人物的前提下,这样的内、外不符却是矛盾统一的。

演员的行动节奏既是灵魂也是躯体,因为它不仅传达了剧作者的思想,同时还能够让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为剧情的变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掌握表演中的节奏不仅体现了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在审美上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曾指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节奏的合理把握不仅能够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形象,更能够用这种真实的人物形象感染观众,从另一种角度来讲,节奏也代表着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表现是演员表演的最终追求。

三、结语

节奏是表演艺术的灵魂,在表演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演员的表演创作发挥着独到的作用。戏剧理论家凯瑟琳·乔治在《戏剧节奏》中说道:“节奏之于我们,犹如哈姆雷特的鬼魂之于守夜的卫兵,常常令人费解,难以捉摸。我们寻觅它时,它不露面。我们谈别的事时,它却出现了——但转瞬即逝。节奏就其本质来说是富有魅力的,然而他像鬼魂一样,并非呼之即来。让它在该出现于我面前时出现,我就称心如意了。”这就是节奏的独特魅力。把握节奏,既是表演艺术不可逾越的起点,又是表演艺术在高层次上的造诣。对于演员来说,这是要用一生去寻找、领会、铭记的。

猜你喜欢
节奏变化动作
下一个动作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