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
——从群众广场舞到精品舞蹈创作的转化

2021-11-12 17:18于跃欢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化蝶群文精品

于跃欢

沧州市群众艺术馆

舞蹈是一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广场舞更是深受群众欢迎,从而迅速成为了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群体之一,而作为曾经是舞蹈专业出身的群文工作者,离开了“学院派”的环境,面对基础薄弱的广场舞群体,既要帮助群众提高舞蹈素养、培养优秀队伍,又要保证群众的精品创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开拓思路、创新发展,“破茧化蝶”,利用群众队伍创作出“接地气”的精品舞蹈佳作呢?

广场舞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广场文化娱乐活动,迅速发展到全国,吸引了很多群众的参与。广场舞集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所以作为一种自发高效免费的娱乐活动形式,广场舞得以在我国各地迅速地拥有了很强的发展势头,人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是群众文艺中非常强大的一股力量和资源,其优势就是自觉自愿,寒暑不拒,积极认真,但因为其自发性等原因,这股力量又存在水平参差不齐、不善于学习、发展停滞等问题,让这些队伍像一个个“茧”,沉浸在自娱自乐的“小圈子”里,止步不前,而如何引领和利用这一力量和资源,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让这些“小圈子”能够“破茧化蝶”,升华为优秀队伍;作为群文工作者,又如何培养出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优秀团队,并从群众生活中中获得灵感,创作出真正接地气的群众舞蹈精品,我认为这是我们群文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两个最大的课题。

下面让我们先来说一下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广场舞队伍从零基础的自娱自乐变成优秀的舞蹈队伍。

首先,广场舞的一大特点就是参与性强,而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成员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队伍形成快、数量多、水平差,急需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而文化馆站专业教师人数较少,无法全面顾及;其次,舞蹈队的主体以中老年人居多,其意识和审美均跟不上当代舞蹈发展的形式,自我陶醉,固步自封;最后,因为广场舞团队大多是是自发的公益性组织,所以当涉及到统一服装、购买道具、是否参加比赛等涉及到资金及决策性问题时,如果领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能力来说服大家统一思想,那就极易导致队员想法不一致,最终导致不欢而散,甚至队伍解散。

就是这些问题,让很多广场舞队伍成为了一个个“茧”,包裹在自己的圈子里,寻不到突破,那么该如何引导他们突出重围、破茧重生,蜕变为优秀的舞蹈队伍,成为我们舞蹈编导可用的“精兵强将”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通过调研了解各队的情况,选出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潜力股”队伍,重点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第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常为各队的领队和骨干开办各类公益培训和讲座,着重培养各个领队和骨干的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让其发挥自身才干,积极寻求突破。第三、发挥自身特长,寻求自身特色,不做“跟风族”、“扒盘族”,鼓励原创和地方特色。第四、多多提供演出平台,既可以让各个舞蹈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又可以快速提高演员对舞台的表演认知和舞蹈表现力。

2003年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沧州市区内有广场舞队五十余支,只有一支队伍长期有固定的室内教师、活动时间和专业老师辅导,可以表演完整的舞蹈剧目,可谓是“一枝独秀”,经过我们十余年的摸索、实践和努力,沧州市区现有优秀舞蹈队伍一百多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获得过各类奖项,在馆内活动的精品队伍三十余支,每年进行不定期培训,年底进行展演型考核,优中选优,重点培养,从2012年到2016年,由我带出来的“零基础到优秀”的队伍就有六支,她们从伴舞都记不住动作到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比赛,表演原创舞蹈作品,登上专业大型舞台,与全国舞蹈队伍交流,完成蜕变仅仅是几年。事实证明,上述方法是可行的,只要引导正确,就可以让群众舞蹈队伍“破茧化蝶”,从自娱蜕变为优秀。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第二个问题:群文工作者该如何扎根群众,因地制宜,创作出真正“接地气”的,属于群众的舞蹈精品。

我们大多数群文工作者,都是舞蹈专业院校毕业,曾经习惯了专业的环境氛围、高水平的剧目、高精尖的团队,而当我们离开了“学院派”,面对着群众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迷茫:演员年龄跨度大,专业水平有限,做不了任何技巧,甚至身材外貌也不佳,创作资金有限,华丽的大制作也成了遥不可及,各种问题如同一个“茧”,包裹、限制着我们,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创作出好作品,突破“茧”的围困,成就如蝶般美丽精彩的创作?

首先,一个真正的群文人,会走下专业的神坛,切身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灵感,从身边的每个人身上发现亮点,把人们身边最寻常的小事变成素材,创作出最贴近人心的、让人民群众倍感亲切的作品。我们还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好的作品不是必须要高素质的演员,摞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一个真正好的贴近群众的作品,首先要让群众感觉到亲切,让人们觉得,这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经历的,感同身受的,比如第十七届群星奖获奖作品《扫街》,14名演员有男有女,老中青各个年龄段都有,职业有机关干部,有学生、有教师,全部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身着橘色的环卫服装,手拿大扫帚,用朴实又饱含情感的动作把环卫工人这一最普通的形象特点塑造的淋漓尽致,舞蹈从头到位没有高难的动作,没有华丽的渲染,只有亲切真实的呈现,该作品最终打动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斩获全国群星奖,也是山西省唯一获得的舞蹈类群星奖大奖。一位评委点评道:“《扫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温度、接地气,能打动人。”这充分证明了对生活和对人民的情怀,比高投入、高难度更容易打动人心,也为我们群文工作者指明了破茧而出、化蝶起舞的大方向。

其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地方特色,挖掘自己本地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艺术形式,弘扬家乡文化,展示地方魅力,也是我们群文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河北省的三大秧歌就是我们家乡的特色,而我们沧州的落子就是三大秧歌之一,其风格独特,体态为“三道弯”,道具为“鞭板扇”,代表作品《放风筝》多年来一直被北方各大院校、院团学习、表演。在沧州,每年春节时期,各村各镇、大街小巷都会有落子表演队走街串巷表演。我根据沧州落子编导的舞蹈作品《沧州风--茉莉花》就是利用沧州落子“酸、柔、美”的动作风格,表现了茉莉花在风中微微摇曳,柔美轻灵的形象。表演队伍秋韵舞蹈队,为2012年开始在馆内活动,作为重点对象培养的“零基础到优秀”队伍之一。该作品在2018年“舞动新时代幸福跳起来”河北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场舞展演活动中获得沧州市赛区第一名,代表沧州市参加了河北省赛区的展演,成绩在全省排名第四名,获得“燕赵幸福队”称号。虽然我的创作还很不成熟,但是也充分说明,地方特色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藏,是家乡的历史和印象,挖掘并利用地方特色艺术形式,再加上新时代的主题和新颖的表现方法,是我们创作中无往不利的“法宝”,是第二个破茧化蝶的利器。

2016年3月,文化部发布新的“群星奖”评奖标准,其中第二条要求,“讲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四条要求中提到“小投入、小制作,有生活、接地气,小作品,大情怀”。评奖标准充分说明,群众文艺工作者,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培养、扶持群众舞蹈队伍,摒弃“假大空”的虚架子,实实在在的讲述群众身边的故事,创作属于群众的作品,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打破旧思维,化困难为巧思,这样才能“破茧化蝶”成就真正的精品。

猜你喜欢
化蝶群文精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蝶语
月夜情思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蝴蝶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