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
——读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

2021-11-12 18:40苏富琼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散文集级别文学

■苏富琼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读完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掩卷沉思,禁不住联想到列宁的这段话。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中说“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分印记、沉思、瞭望、观潮、谈艺5个板块,收集了作者36年来的人生履痕,其中《母亲和鱼》《悼岳父》等多篇散文中谈到家庭、家教和家风,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贯穿着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始终,给读者以温暖的同时,也让人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被列入华语文学精选读本的原因之一吧。

即将退休的我能读到文集中的《母亲的笔记本》真是有幸、有缘啦。我不怕容颜衰老,但我担心视力衰退读不了书、写不了字。对于一个有工作习惯的人来说,退休后干什么呢?一个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一个生活没有目标的人,那无所事事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文章中说母亲已到耄耋之年还坚持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做笔记。母亲有4种不同类型的笔记本,一本记家庭生活点滴、一本记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和唐诗宋词名篇、一本记生活随感打油诗和顺口溜、一本记生活健康和保健知识。一位高龄老人把生活过得这样细致和精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让我肃然起敬、泪眼朦胧。“人生七十正开始,八十满满是。九十算来不稀奇,一百笑咪咪。六十还是青少年,五十小孩子。四十睡在摇篮里,唉唷唷,三十才出世。”我过去不喜欢打油诗和顺口溜,觉得不够文学、不够深度,但老人摘抄的这首《台湾歌谣》为我驱散了心中的迷雾,瓦解了我对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偏见,并深深爱上了这种文学体裁。这已不是我在读书,是老人在度我。

出生20世纪60年代的我,对散文《母亲和鱼》更加感同身受。文中说母亲长期患有胃病,一年盛夏时节,母亲胃病发作,什么食物都吃不下,父亲心疼母亲,就省吃俭用买回了三五两猪肉炖烂了给母亲吃,可是母亲却把一年难得吃上一次的猪肉分给了孩子们,自称是属猫的,天生只爱吃鱼。巧合的是,值此期间,作者和二弟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池塘里游泳戏水,看见一条受惊的大鱼跃出水面,蹦到了岸上,惊喜之极,抓住了鱼,飞奔回家,想给病中的母亲做了吃,哪知母亲见状,不但不领情,还坚决让兄弟俩把鱼送回池塘放生。多年后,母子仨谈起这件往事,母亲还是坚持当初的做法,严肃地说:“不是你劳动或花钱换回的东西,啥时候都不能要!”

千字散文,作者平铺直叙,看似平淡,但母亲的教诲却影响了作者一生,甚至是几代人,这在《给留美女儿的信》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3000字的家书,拳拳爱女、疼女、宠女之心跃然字里行间。父亲从自我成长经历谈起,旁征博引,谈立志成才、谈交友婚恋。父亲谈到自己最喜爱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名言警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结合当今社会,剖析这句话的局限性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即“我始终认为,人活着必须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追求,必须尽可能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多做些事情,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获得成绩与快乐。”“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想要与众不同,比别人活得更出色一点,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随波逐流是不行的,肯定须比别人更加耐得住寂寞并承受更多的寂寞,也肯定须比别人有更多的努力与付出。”与其说是作者写给爱女的家书,不如说是千千万万父亲对儿女的教诲和期盼,堪称家教典范,值得每个父亲、每个儿女学习和共勉。

作者以拉家常的叙述方式,让阅读者悄然融入故事情景中,被一个大家庭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深深感染。母亲初心不改的“不是你劳动或花钱换回的东西,啥时候都不能要”,20字箴言在影响几代人的同时,又会引发多少读者闭目塞听、扪心自问、掩面汗颜呢?

文集中作者多次感慨世事无常,岁月如刀,人生苦短,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千帆过尽,作者想说的是: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包括上苍赐予我们的时光、如意与不如意、快乐与忧伤、亲情、友情和爱情。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还能拥有多久,还能持续多久。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咬定目标,心无旁骛,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坚定自信地朝着目标前行,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作者在《人生的级别》《我当“毛驴”的幸福生活》《2016年元旦随感》《我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曲径通幽》《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求解人生幸福之谜》等多篇散文中谈到初入社会职业的选择、坚持、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作者用长者一般慈爱、温情、真挚、朴素的文字诠释了他一生践行的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的领悟。

我做心理辅导工作多年,特别是做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遇到几个月待在家里把自己封闭的初高中生不足为奇,他们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不胜枚举。全国每年都有上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踏入社会,面临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的痛苦和焦虑,而作者当初高校毕业放弃所学生物专业选择新闻与文学,事业正值上升时,却出人意料放弃体面高薪的《中国青年》转入到《北京文学》当起了“毛驴”。作者用36年“毛驴”精神,日复一日,重复着苦行僧般的编辑、业余写作工作,在困难中享受着工作和收获的喜悦,始终为人民书写,坚守初心不改,圆了自己人生的梦,值得每个高校毕业生学习借鉴,也值得千千万万个正在面对职业选择摇摆不定、奋斗目标不明确的年轻人学习借鉴。作者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依然要源于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风。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被列入华语文学精选读本的又一原因之一吧。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散文集中收录了《2011年,美丽的遗憾》《一个财经少年与母亲相伴成长的奇特经历》《感受诚信》《卖药记》《翼城从远古走来》《上党从来天下脊》《中国影视界:无法排遣的忧虑》《编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等多个名篇,都是在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使阅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对普通民众爱得真挚、爱得持久之心。

读到《一个财经少年与母亲相伴成长的奇特经历》是意外,也是惊喜。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所说一样: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兴趣。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成人成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自信心更多来自母亲对他的影响。作者用近8000字写实的方式,详细讲述了一个财经少年和母亲共同成长的故事,读完令人深思,也深受教育和启发。据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其中,在园幼儿4713.8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4亿人;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994.90万人。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如果每位母亲都能像作者文章中的母亲一样,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实际差异因材施教,相互陪伴,共同成长,那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福祉,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福祉。

说到教育就绕不过高考,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40多年来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分之差犹如生死抉择,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真是一分之差就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啊。这其中的痛乎、悲乎、哀乎无以言表。作者在散文《2011年,美丽的遗憾》,用了近2万字真实的记录了女儿高考求学的经历。读完这篇文章,我忍不住起身走向窗边,阳光正好,黄透了的银杏叶儿被风一吹,大把大把地飘落,我的眼泪也忍不住簌簌滚落,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和我一样,有着经历高考的切肤之痛,又隐而不发、忍而不语。这篇散文与其说是作者记录爱女的高考求学经历,还不如说是给正欲参加高考,或是将来要参加高考的家庭、父母、学子的参考指南,堪称高考求学之宝典。

散文集《人生的级别》中处处谈到的信仰、自信、责任、担当、民生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干部,我们更多面临的是实际矛盾和问题,而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就事论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散文《翼城从远古走来》中的一个细节说,经原国家计生委同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自1985年7月起,翼城县农村开展“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工作。这就意味着在那个“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的年代,这个县的夫妇可以生二胎。这项工作的实行不仅把人口生育高峰拉开,还能调节生育,有效防止人口老龄化。像这样对民生的观照,《承诺制不是皇帝的新衣》《在深圳布吉,追溯“植树节”的源头》《生死之间说坚强》等多篇都有讲述,令人三思。

为何选择文学,一生坚守文学,作者有这样的描述。一是文学是倾诉与表达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二是文学能让你一定程度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自尊;三是文学在创造艺术精神财富的同时能让你留下生命的文字印记;四是文学能最大限度地延长你的事业寿命直到生命终结;五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为读者提供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我读过作者的《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等多部小说,也读过作者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又名《只有一个孩子》)的报告文学,时隔多年,这部报告文学我都不敢放在卧室或是书房显眼的位置,害怕听到隐忍的抽泣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36年来所创作的作品,曾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六十周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首届浩然文学奖、第二届《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就像他从5个方面描述的文学一样,他始终聚焦底层、聚焦教育、聚焦医疗等民生,每一个阶段,每一部作品都会给人惊喜!

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出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圆满。曾经无数次百度想找到作者的散文集,都是无功而返,黯然神伤。10月26日刷朋友圈突然看见一条有关作者散文集《人生的级别》出版的信息,不加思考地买了,虽然这周一直在出差的路上,忙于迎来送往,但总是抽出时间来读,因为作者是在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

猜你喜欢
散文集级别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多崇尚些“精神级别”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摭谈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
级别分明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
文学小说
著作目录
文学
中网级别联赛武汉站打响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