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

2021-11-12 18:58钟海斌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郭永怀两弹一星学史

文/钟海斌(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就是我国科技发展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成长史,更是无数科技仁人志士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昂扬的姿态投身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一、深刻领悟新中国科技发展伟大成就,增强传承科技自立自强的自豪感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工作重心也随之从革命转向了建设。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开展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先后成功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提取出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这些重大成就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目标、新使命。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深入汲取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攻关举国体制经验,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做出新探索。

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增强矢志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取得“两弹一星”这样的伟大成就,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居功至伟。20 世纪50 年代,郭永怀夫妇冲破重重阻挠,放弃优越的条件,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郭永怀受命投入两弹研究,在携带装有核试验重要资料的公文包乘机回京时遇上空难,当人们发现他烧焦的遗体时,他与警卫员紧紧相拥,公文包和其中的科研资料保护在两人身体中间完好无损。李佩先生,先后经历丧夫失女之痛,用一位语言学家和英语教授的非凡作为,表达对吾国吾民的热爱。郭永怀及其妻子李佩先生无私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光辉一生,展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他们才是真正的时代骄子,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明星”。斯人已逝,但他们身上闪耀的崇高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科技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好、传播好、弘扬好,主动肩负历史重任、担当时代之责、开创科技伟业,谱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篇章。

三、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增强担当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的战略部署。当前,全省科技系统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紧谋划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推进科技创新攻坚的任务看得比泰山还重,把担当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看得比雪山还高,切不可有事不关己、畏首退缩的思想。“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每位同志都来为科技攻坚添砖加瓦,科技强省、科技强国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要从历史尤其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吸取经验,从“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力量,牢固树立“为科学家办事就是办最科学的事”的意识,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时刻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始终用心、用力、用情,谋深、谋细、谋实每项工作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路径图、时间表,以争创一流的追求、勇当第一的劲头抓好每项工作推进落实,努力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强国中争先进位,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郭永怀两弹一星学史
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为祖国做最后的贡献
为祖国作最后的贡献
庆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百岁华诞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