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1-11-12 07:05
散文百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

王 辰

中原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前瞻性。

工商管理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体现出宏观的视野。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以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进而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并且不断促进课程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要促进课程与现代技术手段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且为课程的进一步调整和发展预留空间。

2.实践性。

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相互结合。而且高校还要积极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系,满足、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当进一步突出实践的特征,根据实际的情况优化教学体系,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1]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3.开放性。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足够的优秀人才,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看重,因此,高校应当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反映出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且始终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加强校内和校外的相互联系,推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破学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4.特色化。

不同的学校拥有着不同的学校定位,而且每一所学校本身的特色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每一所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都是具有一定差异的。综合性大学和普通的地方院校相比,在国际化方面更加突出,但是本土化程度又会稍显薄弱,因此综合性大学和地方型大学的共同存在,可以促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格局。因此,高校应当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意识到特色化的重要性,并且将特色化发展渗透到基础课程的开展当中,为学生发展提供内在潜力。

5.灵活性。

工商管理专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多样性特征,使自己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内容选择灵活调整。[2]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保证学生相互之间的共性,又通过特色化的课程来体现出不同分支专业在人才定位、教学层次、等多方面的差别,充分体现出工商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特征,形成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整体协调机制。

二、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明确的课程理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化、价值多元化成为时代的思想潮流,很多高校的办学理念出现了迷失的情况。[3]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热点产业,引导一些学校盲目增设工商管理专业,但是一些学校却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既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缺乏一个深入的了解,又对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其虽然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教学成效却十分有限。基于以上各种因素,该专业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位,同专业的人才趋同化越来越明显。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影响重大,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仍然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理论,但是却无法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适应时代需求。

3.教学内容与现实不符。

很多学校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注重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却忽略了不同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特色课程教学,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内容,但是学习的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全面吸收,从而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出现了错位情况。同时,伴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4]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对西方国家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学习,但是因为国情不同,这些课程设置并不能适应我国对人才的需求。

4.课程平台不够完善。

教学课程平台可以将课程内容充分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了提升教学生产力,很多学校开始建设自身的教学平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虽然拥有了专业的课程教学平台,但是教材甄别机制并不健全,在选择一些教材的时候喜欢追随一流院校,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且有的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足,导致其最终教学既脱离了学生,又脱离了社会现实。最重要的是,一些学校的课程平台没有及时进行更新,难以保证教学内容实现共享。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足,加之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解不够充分,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课程平台本身的作用。

5.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判的。这样的评判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努力但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会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5]这种将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评价体系过度追求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进步。另外,这种课程评价体系未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且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无法对其进行跟踪评价,这样高校就难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调整。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1.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当以社会的需求为根本导向,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立时间相对较晚,学生的素质和其他专业学生的素质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在今后的专业教学当中,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工商管理专业与区域龙头企业和朝阳产业进行密切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传统的教学方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学生长时期处于被动接受教学状态,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管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应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企业活动进行了解。在情境教学法之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活动内容,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和提炼,进而学会主动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来学校开展讲座、担任客座教师,帮助学校教师进行教学,让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6]

3.充分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时期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还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且丰富教学内容。针对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课程内容,要进行统一课程安排,实现内容交叉,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现教学成果的创新发展。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需要增加基础课程的比重,实现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比例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在保证课程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实践课程。虽然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却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当中还需要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4.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可以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构建评价机制的时候,小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对线下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改变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情况,构成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论文、方案设计等多种参考的综合评价。[7]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网络在线评价形式,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丰富了评价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自己的想法。

四、结语

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应当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学校自身的定位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构建完整的、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人才的质量和特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